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5-01-23□徐杨
□徐 杨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普及,高校包括职业院校也在相应扩招,大学生毕业规模也呈几何级增长,不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社会企业也存在招工难问题。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尽管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但是仍然存在就业难也招工难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的入学门槛一般较低,很多本科院校培养研究生等研究型人才主要从营销管理方向着手,而一些高职院校的营销专业主要的培养方向是基层营销员,由于存在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严重脱钩现象,使得人才在岗位竞争中跨专业竞争营销岗位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很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亦是如此。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适应新时代需求,高职院校必须针对大学生创业创新开设专业课程,并逐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国相关部门也明确提出了拓展大学生创业之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并且获得经济效益。
一、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初探
对“创业”一词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指的是个人通过努力创造业绩。对大学生而言的创业指的是狭义的创业,也就是个人以自己独到的眼光把握机会,创造出新的产品的过程。现阶段,创业创新教育主要是从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创业前景、团队建设等领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技能。创业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认识机会,整合资源和创造商机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熏陶和培养。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将创业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同时,对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评价标准是通过教育是否使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有所提升。
我国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组织教学活动。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有效媒介,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师要正确理解创业教育课程,将其中的精髓传授给大学生。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研究格局。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交叉课程和依托课程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相互依存,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四大模块进行分析。
1.基础课程模块分析。基础课程模块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的相关课程,可以开设创业学和企业管理等相关课程,也可以在其中设置少量的实践性课程。
2.核心课程模块分析。核心课程模块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环节。在这一模块可以设置创业团队,创业计划和企业运营等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实践教学。
3.交叉课程模块分析。交叉课程模块是创业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可以设置和创业过程相关的创业哲学和创业伦理学等课程,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理论教学。
4.依托课程模块分析。依托课程模块是创业学科的来源学科,可以设置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的知识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方式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个模块的关系可以用图1 表示。
图1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早在1998年我国高校就开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关注,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好的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氛围,但是,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之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就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一是教师没有将创业育人目标与营销专业课程目标相结合,如此一来,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培训脱轨。二是鉴于一线教师的创业创新实践不足,以及院校实践基地条件有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和体系。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的都是孤立的创业课程,并没有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同时,很多高校也没有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和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很多都是教师主观讲课。三是一些学校将会计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与创业案例简单联系起来,但是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探索。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模型。目前,素质模型是管理层和心理学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并且素质模型理论的研究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社会各个领域都将素质模型理论引入并进行研究。因此,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构建素质模型。这个模型主要是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如图2所示)。创新人格对创业非常重要。创新人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顽强的意志力、较强的责任心、爱冒险的精神和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精神品质,将这些品质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图2
(二)利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是一种科学的探索,可以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起到一定的作用。以下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设计。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体现规范性的特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规范性要求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将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有效融合,设立明确的专业体系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融合性规范性的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并且课程的设置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分层次进行设置。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规范主要有活动中心范型、学科中心范型、能力中心范型和问题中心范型。
2.通过开放式的实践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主要分为个体性质实践课程和集体性质的实践课程。教师可以利用这两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息构架。开放式的实践课程对时间和场地的要求较小,因此,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促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一些成功创业的校友回母校讲座,向在校大学生讲述创业的心路历程,分享创业经验,创业方法和创业精神,使大学生受到启发,创新创业视野得到拓宽。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校园中组织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创新创业比赛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2015年长春金融高等专业学校在第二届校级创业大赛中就进行了上述的尝试,得到全校师生一致赞誉与肯定,效果非常到位。
(三)不断寻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强大的力量支持,这样才能做好这项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1.通过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能实现校企的优势互补和校企的深入融合,使学校和企业能够实现共同发展目标。同时,校企合作也能将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校企合作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非常有利的。高校广大教师可以利用其在社会上的资源为大学生的创业开辟实践场所,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训基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这些实训基地实习。通过实习,学生对企业技术和企业管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且从实践中获得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创新创业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实习有助于学生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和把握创新创业机会。
2.通过营造创业的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浓厚的创业文化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各大高校要营造一种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创新创业。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广播,网络和校报等多种平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措施和目标进行宣传。同时,通过典型事件宣传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经验,削弱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一部分。
3.通过“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学习的平台。我国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思想先进,接受能力强的群体。因此,大学生对信息技术接触非常频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可以开设一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网站、微博、论坛等,为大学生创造一个通过网络进行创业学习的平台,大学生通过浏览网页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创新创业知识,而且可以和创业专家形成互动,使自己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解答,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伴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创新创业势在必行。创业不仅是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淀,更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可行,高职院校通过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构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模型等方面提出一线教师要在职业教育育人方案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希望可以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尽份绵力。
[1]刘铸,刘万芳,张庆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辽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
[2]王又花,周发明.论高校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
[3]马蕾.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4]温韬.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研究[J].江苏商论,2013
[5]侯淑霞,曹荣.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多元化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