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正本清源的时代意义

2015-01-23雷璟思

现代企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正本清源依法治国总书记

雷璟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论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提出正本清源这个重大历史课题。2014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提出了正本清源的重大历史课题。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抓整治“四风”问题,做的是正本清源、发扬传统的工作。”

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正本清源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此我们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谈一谈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本清源的时代意义的初步理解。

一、党中央突出抓整治“四风”问题,开启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正本清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启党的建设正本清源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他还特别指出:“……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我们党要刹住“四风”,就要在正本清源、永葆本色上下功夫。正“四观”是根本。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四观”出现问题是产生“四风”问题的总根源,因而也是刹“四风”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抓整治“四风”问题,做的是正本清源、发扬传统的工作。”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纠偏纠错、正本清源的好机会。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我们要扭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锤炼党性、磨练心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引导党员干部强化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要抓住作风建设这个着力点,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解决作风问题,以“准、狠、韧”的劲头克服作风之弊,认认真真做好正本清源、发扬传统的工作,推动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地改作风。十八大以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启了党的建设正本清源的实践进程。

二、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正本清源式反腐败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能不能解决腐败越演越烈的问题,是关乎我们党生死存亡的一个最大考验。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能否解决腐败问题,苏联共产党的教训摆在那,腐败若不能得到有效抑制,人民最终是不会认同执政党的。必须彻底解决腐败才有可能化解矛盾与重树权威,也只有依靠党中央痛下决心才能解决。

为什么腐败会出现越演越烈之势呢?不是我们党没有反腐败的认识和决心,而是我们反腐败的方式出现了问题。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必须注重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有力惩治腐败,在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提出了正本清源式的反腐路线图和反腐措施。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习近总书记平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来表明下大气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2013年1月22日,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他强调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虎为先,打一只“老虎”的效果要远超过打一百只“苍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为打“苍蝇”提供了保障。

特权是一种制度性的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过程中又践行这些规定,为全党作出表率。全国上下遂掀起一番轻车简从、改进会风的浪潮。这些规定就包括了针对“特权腐败”的改进措施,这些努力也获得了民众认同。

为官员晋升设禁是官场正本清源的重要举措。中央近期公布修订条例,禁止配偶或子女移居国(境)外的官员(“裸官”)升迁,这是中央首度就“裸官”任职问题设禁,也是反腐行动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为防止官员中的贪腐高危群体获得更大公权力而使出的新杀招。此举对政坛新丁给予仕途指引,对官场起到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思想理论上的正本清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回顾了世界近500年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建党90多年,世情、国情、党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有一点是根本不变的,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一脉相承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一以贯之的主根基和主心骨,再怎么变,我们都可以应对,也不会出根本性问题。在思想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邪说谬论,都不能动摇我们党的根基,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观点都不能动摇我们党的根基,这些错误观点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就多数人来说属于认识问题。为了能够正本清源、澄清错误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统一全党思想、统一全国人民认识最根本的底线。习近平的重要讲话起到了认祖归宗、正本清源、把关定向、澄清是非、统一认识、推动发展的重大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系列讲话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划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向了新高度,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肯定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至今依然蕴含着鲜活的内在生命力,畅通了中华文化从古至今的文化生命,肯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继承发展的正向联系,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根基”与“精神命脉”的地位,这就把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道路高度统一起来了,包含了近代以来对于中国文化认识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选择曲阜发表有关中华文化和孔子儒学的讲话,明确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文化与价值引领方面所做的重大宣示,标志着执政党政治文化的一个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划时代意义。

《何谓文化》是余秋雨20年来对迷失的中国文明的心灵叩问。文化究竟是什么?作者在深邃的观察之后,用亲身经历和鲜活的感受来解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分别从学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个层面来解析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从精英界到公众心理,到底缺失了什么。余秋雨系统化地论述了何谓文化,何谓中国文化的本性等等问题,针对社会心理的浮躁和作家本人的深邃思索,用罕见的直言不讳的批评,揭示了各阶层对文化本源的迷失,追溯了对周恩来和那些已经离世的多位文化巨匠的往事,如谢晋、黄佐临、巴金等,因为他们几乎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本源,如何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家国和人类精神穹庐的,响亮提出文化重建的要义在于回到真善美,可谓发聋振聩。

五、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把正本清源推向新阶段

1.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新的历史阶段,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引领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35年后对中国改革的战略部署,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这个总目标全会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主线和基本理念。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

2.创立了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一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提法。过去我们说建设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而新目标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二是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是重大理论创新;三是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是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五是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最终要让全体人民受益。

3.实现了新阶段党领导改革体制的重大转变。一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二是鲜明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实现了新阶段党领导改革体制的重大转变。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理论基础和宏伟蓝图,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和治国方式的新阶段,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方式的历史性跨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新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总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旗帜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新阶段。

(2)创立了新阶段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一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二是全面科学阐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明确提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与法治、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依法治国、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这三大关系问题的认识深化及其哲学逻辑的厘清,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是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四是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3)确立党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和方式,全会决定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提出“三统一”、“四善于”,即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总之,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实现了中国改革总目标、理论基础和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而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理论基础和宏伟蓝图,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方式的历史性跨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把正本清源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正本清源依法治国总书记
正本清源 知错补漏
正本清源保护秦岭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辨析差异 正本清源——对当代藏族文学及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总书记的告诚
欲根深流远 须正本清源——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