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4例报告)
2015-01-23朱国辉段传志李西锋张炘何旭英李维李辉
朱国辉段传志李西锋张炘何旭英李维李辉
·病例报告·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4例报告)
朱国辉*段传志*李西锋*张炘*何旭英*李维*李辉*
脊髓血管疾病 动静脉瘘 介入栓塞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SDAVF)起病隐匿,常易误诊致病程延长,早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1]。为了探讨SDAVF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于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的14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于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SDAVF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30~71岁,平均(52.3±11.2)岁。病程4d至4年,中位数M(X25,X75)为6(0.9,20)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肢麻木,腰背部疼痛等。有1例患者为瘘口位于颈段,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需要坐轮椅6例,扶双拐4例,需单拐或支持2例,耐力受限1例,下肢力弱1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认并明确病变部位,病例特征(见表1)。
1.2 方法铅字号标出相应椎体定位,行全身麻醉,用Seld⁃inger技术作为股动脉插管,插管后即刻肝素化,确定瘘口位置后予Marathon微导管超选至动静脉瘘供血支并尽量靠近瘘口,经微导管超选造影证实无正常穿支血管存在后,选择Onyx或Glubran医用胶行瘘口栓塞,治疗时要求胶弥散到引流静脉起始端。如瘘口血流过快,可先行置入数个弹簧圈于瘘口处阻缓血流(表1中7号患者,图1)。术后3d安排患者行康复训练及高压氧疗。
1.3 疗效判断术后随访7~5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均对患者查体并采用改良的Amnioff-Logeue评分量表(改良ALS评分)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评分[2]。患者病程长短与术前脊髓功能评分、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r(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进行计算。术前术后评分改善行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检测水准α=0.05。
1.4 结果14例患者中,用Onyx胶栓塞6例,Glubran胶栓塞7例,弹簧圈+Glubran胶栓塞1例。术后DSA结果均显示完全栓塞。术后患者下肢麻木、腰背部疼痛均有改善。出院前7例下肢肌力功能改善,4例排便功能改善。术前改良ALS评分与病程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674(P= 0.008),术后改良ALS评分的减少与病程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587(P=0.027)。提示病程越长患者术前脊髓功能越差,术后脊髓功能更难以改善。患者于术后第6个月均再次行脊髓功能评估,术前改良ALS评分6.5(4.5,8.0)分,术后改良ALS评分2(0,7.25)分,术后改良Aminoff-Logue评分较术前减少3(0.8,4),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2,P=0.003)。4例完全康复,3例无改善,余7例均有不同程度下肢肌力或排便功能改善,未见加重患者。行DSA或MRI复查均提示栓塞完全,未见复发。
2 讨论
10.3936/j.issn.1002-0152.2015.01.014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神经医学研究所(广州 510282)
(E-mail:doctor_duanz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