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桂利嗪胶囊致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探讨

2015-01-23蔡贞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药源性氟桂利嗪帕金森

蔡贞姬

氟桂利嗪胶囊致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探讨

蔡贞姬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胶囊(FNZ)致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情况。结果72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氟桂利嗪胶囊用药史, 且用药时间最短15 d, 最长1 年, 48例患者在用药3个月内出现帕金森综合征, 多以运动迟缓﹑肌强直为主, 所有患者均能得到对症治疗。结论与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不同的是,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以预防为主,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氟桂利嗪胶囊;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

药物不良反应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在临床极为常见[1]。临床常见的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主要以吩噻嗪类﹑丁酰苯类以及甲氧氯普胺等药物为主[2]。FNZ在医院应用广泛, 导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为探讨FNZ致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其中男26例,女46例, 年龄最小60岁, 最大84岁, 平均年龄(72.8±11.5)岁。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是在服用氟桂利嗪胶囊后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临床症状;②经病史及相关临床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③绝大多数患者停药后, 其临床症状能得到有效的好转 ;④患者均无帕金森综合征家族病史。

1.3 研究方法 整理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查情况﹑治疗情况﹑预后效果等。

1.4 检查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 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及电解质等), 除此之外, 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CT或MRI﹑头颈动脉血管数字彩超等检查。

1.5 治疗方法 所有确诊患者立即停用氟桂利嗪胶囊, 随即给予患者口服美多巴(125~250 mg/次)﹑安坦(2 mg/次, 2~3次/d)﹑普拉克索(0.25~0.5 mg/次﹑3次/d), 以上药物单一使用或联用。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72例患者均存在氟桂利嗪胶囊用药史(最短15 d, 最长1 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行动迟缓﹑四肢僵硬。72 例患者中双侧肢体同时起病60例, 剩余12例均为单侧起病;16例患者出现明显的唇﹑舌不自主运动;18例患者出现便秘症状;4例患者双侧震颤, 12例患者单侧震颤。查体结果显示患者出现四肢对称性铅管样强直, 32例患者腕部表现出齿轮样强直症状;16例患者静止性震颤症状者, 其余各项查体显示正常。经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 患者均不存在均认知功能障碍, 但16例患者出现一定的抑郁症状。

2.2 治疗效果 治疗后91.67%(66/72)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8.33%(6/72)患者无效。其中33.33%(24/72)的患者在接受对症治疗后1周内, 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完全消失。

2.3 影像学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CT﹑MRI扫描检查, 所有患者均存在软化灶。经头颈CTA检查, 有72.22%(52/72)的患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现象(主要在基底动脉﹑椎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

2.4 氟桂利嗪胶囊用药剂量和发生帕金森综合征的时间 所有患者氟桂利嗪胶囊服药剂量均≤15 mg/d, 其中用药剂量为15 mg/d的患者4例;用药剂量为5 mg/d的患者10例,用药剂量为10 mg/d的患者有16例。所有患者用药时间最短15 d, 最长1 年, 其中66.67%(48/72)患者在用药后3个月内出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老年患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使用了钙离子通道拮抗药氟桂利嗪胶囊。有相关学者认为, 氟桂利嗪通过突触前或突触后机制导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的发生, 即引起多巴胺神经环路的递质传递功能降低。一方面氟桂利嗪对纹状体多巴胺 D2受体产生直接的竞争性拮抗作用, 另一方面致使单胺﹑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酪氨酸羟化酶丢失导致多巴胺耗竭。经回顾本研究选取的患者在氟桂利嗪的用量上符合说明说要求, 这也一定程度说明长期使用该类药物, 往往与是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由氟桂利嗪胶囊所致的药源性的帕金森综合征同原发性帕金森病相比,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为相似, 均表现为震颤﹑肌肉强直﹑呆板面容﹑行动不便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但在其起病形式﹑进展速度等方面, 二者存在差异。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多表现出男多女少﹑发病及其进展慢﹑震颤频率高且幅度大等特点。而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则表现为女多男少﹑发病及其进展快﹑存在肢体对称性肌强直现象﹑运动少且肌强直﹑震颤频率低且幅度小等。

据文献报道[3], 药物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其中由氟桂利嗪引起的所占比例极高, 达到20%。但氟桂利嗪引起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机制尚不清楚, FNZ 是一种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能够有效阻止过量的钙离子跨膜进入细胞内, 缓解患者脑血管平滑肌痉挛, 扩张血管,并对血管性头痛﹑头晕病也有一定效果[4]。

为探讨FNZ致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本文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72 例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为研究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经统计, 所有的72 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氟桂利嗪胶囊用药史, 且用药时间最短15 d, 最长1 年, 有48例患者在用药3个月内有帕金森综合征出现, 多以运动迟缓﹑肌强直为主, 所有患者均能得到对症治疗。本研究中, 女性多于男性, 可能与激素相关的DA 受体阻断有关, 或者与遗传因素有关[5]。在使用FNZ 时, 疗程不宜太长, 剂量宜偏小。除此之外, 用药过程应严密观察, 一旦出现症状宜尽早停药。

综上所述, 与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不同的是,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以预防为主, 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1]邵汝升,王占强,董巧云,等.氟桂利嗪胶囊致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5):541-542.

[2]陈秋惠,杨宗辉,张颖,等. 氟桂利嗪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24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5):2983-2984.

[3]魏虹,刘芝修,李祥,等. 31例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分析.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11):972-973.

[4]高宇,南光贤.过量服用氟桂利嗪致帕金森综合征1例报告.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 31(4):364.

[5]张逊娟.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63例临床症状与治疗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36):118-1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87

2015-07-28]

133300 吉林省珲春市中医医院

猜你喜欢

药源性氟桂利嗪帕金森
人源性药物代谢及其介导的药源性毒性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发展历程简介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种帕金森肌肉强直症腿部肌肉检测装置的设计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三联疗法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一例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