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体会分析
2015-01-23查丽黄郭书红
查丽黄 郭书红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体会分析
查丽黄 郭书红
随着医学界对心力衰竭研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中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不够典型, 经常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鉴于此,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株洲中心医院心内科5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针对临床诊治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仅供参考与借鉴。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
所谓舒张性心力衰竭, 主要是指患者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但患者心室存在充盈功能受限或者舒张功能受损的一种症状。长久以来, 医学界一直注重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即心脏前后承受的负荷异常或者过重/心脏机械收缩力下降)所引发的心力衰竭症状。然而, 随着人们对心力衰竭研究的不断深入, 50%左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患者通常会合并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障碍, 所以, 针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就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1]。为进一步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临床治疗的5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株洲中心医院心内科2013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 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41~76岁, 平均年龄(63.2±8.1)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例, 原发病为冠心病的患者14例,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例,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1例。本组58例患者均存在程度各异的呼吸困难症状, 发作性心源性哮喘患者8例, 夜间胸闷憋气﹑强迫坐起后可缓解患者22例, 劳力性呼吸困难患者28例。根据心力衰竭分级(NYHA分级)标准, 本组患者心功能分级Ⅰ级7例, Ⅱ级29例, Ⅲ级18例, Ⅳ级4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在患者入院72 h内即实施心脏B超检查,依照最终B超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来进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确诊。具体诊断标准为:①通过B超进行检查, 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处于异常状态, 左心室射血功能则完全正常, 亦或是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射血功能都处于异常状态;②患者临床体现为肺水肿﹑呼吸困难以及肺淤血等心力衰竭的现象;③采用舒张性心力衰竭对症治疗方案以后, 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1.2.2 治疗方法 当临床确诊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后, 如果患者不存在心脏收缩功能方面的异常症状, 一般直接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应当以缓解心力衰竭为主, 同时要提前针对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机制制定治疗方案, 并不用选择洋地黄类强心剂:①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禁忌证, 应当常规选择硝酸脂类血管扩张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同时给予小剂量的利尿剂;②选择β受体阻滞剂与钙通道阻滞剂, 实现减慢患者心率﹑降低血压的目标,以此来降低患者心室壁本身的张力;③针对心律失常症状采用药物进行纠正, 尽可能保持患者窦性心律。
2 结果
本组58例患者通过治疗以后, 临床症状消失, 心功能达到Ⅰ级以上的患者为46例, 心功能达到Ⅰ级或者Ⅱ级的患者为9例, 3例患者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
3 讨论
所谓舒张性心力衰竭, 主要是因为心室僵硬度增加或(和)心室松弛功能下降, 导致患者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的症状, 处在异常状态下, 左心室在舒张阶段通常无法接收到充足的回心血量, 使得舒张压与每搏排血量难以维持在正常状态, 使得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压呈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 患者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 会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关临床症状。通过综合参考心脏舒张功能出现障碍的机制来进行划分, 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类型:①当冠心病症状导致心肌缺血症状较为明显时, 原本的能量供应受到影响, 引发心脏主动舒张功能出现异常状态;②由于患者本身的左心室肥厚, 例如心肌病﹑高血压等症状, 会导致心室肌的顺应性降低, 最终出现充盈障碍的症状。
临床中有关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文主要是通过综合参考欧洲心脏学会专题工作组所颁布的有关标准, 然后通过参考患者的临床症状, 最终定义为上文所述的标准[2]。本组研究数据当中, 在进行7 d的治疗后, 通过B超复查结果可知, 其中55例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均呈现为改善的迹象, 并且46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表示改善情况良好, 患者的每搏排血量有所增加, 左心室舒张阶段的顺应性有所加强, 并且扩张度也有所增长, 然而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并不大, 有8例患者的LVEF反而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究其原因, 极有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情况, 使得心室的实际充盈量相对较低, 而通过治疗, 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后, 使得心室充盈量有所上涨, 虽然心脏本身的排血量会增多, 但是因为心室最大容积与最小容积的比例下降, 导致变化不明显。单纯依照LVEF的变化来进行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判断, 显然是不准确的。
针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①针对引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采用对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针对心律失常症状进行纠正, 使得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心率, 以此来促进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②针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3]。a.通过硝酸酯与利尿剂治疗, 在缓解心脏前负荷的同时, 使得肺静脉中淤血降低;b.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不仅能够有效减小心室壁与动脉壁本身的张力, 并且可以针对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进行调整与阻断;c.在采用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基础之上,当患者无液体潴留﹑病情基本稳定以后, 增加β受体阻滞剂,最初通常采用小剂量, 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
[1]顾汉培, 张向明, 包超洋.缺血性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4):763-764.
[2]高树成.肾功能衰竭伴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1):173-174.
[3]刘振玉.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8):101-1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42
2015-08-25]
412002 株洲中心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