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茶与治未病△

2015-01-23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瑶族油茶饮用

徐 宏

(柳州市中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饮茶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将茶作为生活的必需品,甚至作为保健饮品,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每个民族也有各自的饮茶习俗,像是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苗族的花茶、回族的八宝茶、瑶族的打油茶等等都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众多的一个民族,多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是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由于瑶族多居住于深山之中,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常年云厚雨多,水土寒凉,瘴气阴重,可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瑶医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三元和谐理论就是从人与外环境的关系来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三元即天、地、人,该理论表明人不可能脱离外环境而生存,人体生命活动必然与外部自然环境、时令气候、地域环境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天地之间的各种因素对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发生都有关系。瑶族先民很早就有所体会,他们认为只有三元和谐、盈亏平衡人才能健康地生存。勤劳智慧的瑶族先民善于利用大自然赐予的丰富森林资源。起初,他们随手在深山中采一把草药,晾干后放在家中以防不备之需,此时通过饮茶以防病治病已初具雏形。随着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的稳定,人们逐渐将这种饮用冲泡晒干后的草药当做日常养身防病的手段。由于其易于取材、饮用方便而被瑶族人民广泛流传和应用。瑶族地区地处亚热带,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为茶叶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1 饮茶与四季

瑶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是一个统一的内环境,人体与外环境(自然界)之间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依赖着大自然所孕育的各种动植物繁衍生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既影响着人的生理功能,又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若气候发生了异常变化,而人又不知道趋利避害,变化超过了人体生理调节机能的限度,就会引发疾病。就像瑶医学中所说的,机体自身各脏器之间盈亏相对平衡状态被外界的环境因素所打破,从而引起疾病发生。如夏秋酷暑逼人,或阴雨绵绵,暑湿之邪气偏重内伤胃肠导致气机阻滞、血运不畅、升降失常、盈亏失衡引起脘腹剧痛、欲吐不吐甚至昏迷的“蚂蟥痧”。[1]又如冬春天气久雨不晴,气候潮湿,这时就会出现由湿气重导致的寒湿凝滞、血气运行不畅,诸筋无以滋养的风湿类疾病。瑶族人民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特点和对人体盈亏平衡的认识,通过饮用不同茶水以调整或促使机体与周围环境及机体内各脏腑之间盈亏达到平衡,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春天多火多毒,则饮用去火解毒的绞股蓝茶和罗汉果茶;而夏天多暑热,则饮用一些解暑热、生津止渴的凉茶如甜叶菊加葛根、九节风加茅根茶,九节风茅根茶不仅可以解暑热,同时对夏季常患的皮肤感染及肠道疾病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秋天人易犯困,则饮用祛湿醒脑茶的薄荷加甜叶菊;冬天多寒湿,则饮用桂皮老姜茶,其味芳香甘甜,微带辛辣,可祛风散寒、安中温里。瑶族人民通过饮茶以防病保健的这种习惯已经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文化当中,正是这一习惯维持了他们自身机体与外界环境的一个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也就达到了养生保健的作用。

2 瑶茶的种类

瑶族茶文化相当久远,在瑶族《盘王大歌》中,就有“十二月山茶满树红”的句子。瑶族茶叶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红茶、绿茶、黑茶、甜茶外,多以未经发酵加工的生鲜类茶为主。瑶族茶中与治未病相关的茶大致分为以茶叶为茶基的药茶、未经加工发酵的野生茶以及多种瑶药配伍用时“煎以代茶”的组合茶。

2.1 瑶族人民饮用的药茶多以绿茶为茶基,茶的保健价值众所周知,其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都是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茶药相配,更有助于发挥和加强药物的疗效和有利于药物溶解、吸收。瑶茶种类繁多,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者年龄选用不同的药茶。如老年人一般多饮用松萝杭菊降压茶,即松萝、杭菊花、龙井茶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该茶味甘凉微苦、清香四溢,常服用有清肝明目、散热降压的功效。血藤银花茶是由鸡血藤加银花煎水而成,是瑶族妇女产后常用的一种饮品,组成简单但是功效独特,通常于分娩后开始饮用,能使产妇感到口不渴、身不乏。又如,夏日酷暑时节,多饮用九节风加茅根茶或苦丁茶,通常将苦丁茶叶与绿茶等量冲泡,苦丁茶味苦寒,具有清热降火功效,而绿茶有清热、生津功效,两者相配滋阴清热、除烦渴的功效大大增加。另外还有我们经常在凉茶铺面见到的斑痧茶,由金银花、鱼腥草、菊花、桑叶、鲜茅根、鲜芦根、淡竹叶等药物与适量绿茶煎煮,有着清热降火、清肝明目、消暑祛湿的功效。

2.2 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的野生茶由于其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高于一般茶叶而受到了外界的诸多关注,最为突出的当属野生白牛茶和野生石崖茶。根据资料表明,茶氨基酸具有抗高血压、协助肿瘤等作用,而茶多酚则具备抗氧化等作用,常年饮用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金秀当地的村民将每年采制的白牛茶精心保存,通常存放30年以上的陈茶药用价值相当高,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的功效,对治疗痢疾、肺气管病和胃病有比较好的效果。野生石崖茶在民间又被称为“仙茶“,其不含有咖啡碱,故饮用后不会影响睡眠,同时其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植物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等作用,对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具有明显的作用。除了这些近年来所发现的野生茶类,作为瑶族地区地理标志性产物的绞股蓝和甜茶,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也是不可言喻的。有着“南国人参”美称的绞股蓝是瑶乡茶叶中的精品,其含有大量的绞股蓝皂甙,长期饮用可防治心血管疾患,防癌,提高免疫力,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同时还具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民间百姓常常在夏季采其茎叶煮水作为清凉饮料。甜茶作为天然甜味剂和食品在民间应用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含有黄酮、多酚及甜茶素,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有很好的疗效。因其具有甘甜的口味,人们常常将其煮水饮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祛痰止咳。

2.3 除了上述所说的这些药茶和野生茶,还有瑶族地区所特有的瑶药茶,它们由几种甚至十几种瑶药组成,最具有代表性的为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所调配的清肝茶和润肺茶。根据天、地、人三元和谐,万物消长和盈亏平衡理论,春夏季为病患供应由鸡骨草、大青叶、淡竹叶等多味瑶药组成的清肝茶;秋冬季则供应由千层纸、毛冬青、大小计等瑶药组成的润肺茶。另外还有由干柿饼、罗汉果、胖大海组成的具有清咽止痛、止咳消肿的清咽茶。枸杞、淮山药、天花粉组成的降糖茶;以及新鲜山楂、槐花、茯苓组成的降脂茶等等保健养生茶。[2]

3 瑶族的特色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一方水土也能养出一方病。由于瑶族地区山岚雾露,寒湿颇重,若平时不注意防护,多会引起各种兼夹寒、热、湿的地方病。得益于常年饮用油茶的习惯,所以当地人很少出现这种状况。油茶是一种类似菜肴的咸油茶,它的加工制作方法很简单,先将水或骨头汤烧开,然后将生姜、花生、葱白、蒜、茶叶一起放入石臼中经过敲、打、搓后成泥,放入锅中用油翻炒,接着加入烧开的水或者骨头汤熬煮一下即可。油茶在饮用时加入炒米、炒花生、葱花、芝麻、时鲜瓜菜、猪肝、五花肉等配菜,刚开始品尝辛甘苦涩咸,五味俱全,再次加水煎煮后,茶水则甘香甜润,沁人心脾。据《平乐县志》载:“油茶为本地民众所同嗜,因为本地所吸取饮料者河水性寒,唯长饮油茶避之,尤宜于冬季。初饮者尝其味咸苦涩,久之则嗜成癖尔。”[3]为什么看似普通的油茶,却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呢?原来油茶中的茶叶具有生津清热、消炎去肿、补气提神的功效,经过翻炒、煎煮后释放出大量丰富的茶碱和微量元素,起到全身调理的作用;生姜有驱寒湿、解热、镇痛作用。茶助阴、姜助阳,一寒一热,调平阴阳。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体必需的三种微元素,能够补充能量。经常饮用能提神醒脑、祛湿避瘴、治病补身。打油茶的习俗在瑶族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瑶族人民每天都喝油茶,油茶贯穿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每逢婚嫁前后、婴儿满月、老人生日、供奉天地祖先、接待远方亲朋时都会出现油茶的身影。油茶不仅可以充饥健身、祛邪去湿、开胃生津、驱湿避瘴,还能预防感冒,长期饮用可舒经活络、调整生理机能,是世代居住在山地潮湿、瘴气阴重的瑶族人民的一种理想的保健饮品和家常食物。

由此可见,由于瑶族地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大自然赐予了他们宝贵的野生茶资源,而善良勤劳的瑶族先民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为子孙后代保留了大量保健养生的知识,瑶族人民的喝茶习俗,对防病治病,增进健康无疑是有裨益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茶与治未病的重要关联,在现代这个经济和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医疗卫生要求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仅仅通过药物治病防病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而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饮取方便的茶类保健品更是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身处广西瑶乡发源地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深入瑶族、进一步发掘研究整理出更多茶与治未病的资源,让人们充分认识、运用瑶医药中茶与治未病知识,为人们的健康添砖加瓦。

[1]李彤,唐农,秦胜军,等.实用瑶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文静.值得推荐的瑶乡保健茶[J].现代养生.2012(3):61.

[3]张文文.“打油茶”—桂林独特的民族风味茶与人体健康[J].农业考古,1996(4):90 -91.

猜你喜欢

瑶族油茶饮用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物探方法在下花园饮用水源地勘察项目中的应用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家乡的油茶
中国油茶花开的春天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每日喝咖啡降低10年死亡风险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