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v对肿瘤侵袭调控的研究进展

2015-01-23孙冰生张真发

中国肺癌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整合素胞外基质激酶

孙冰生 张真发

骨桥蛋白(osteopontion,OPN)和CD44v是近年来研究较热门的肿瘤相关蛋白,OPN是一种分泌型非胶原性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在多种组织细胞广泛表达。OPN可通过改变细胞骨架、降解胞外基质、刺激表皮生长因子、淋巴细胞伪装、激活癌基因Ras等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CD44v可通过降解胞外基质、改变细胞形态、免疫逃避等作用促进肿瘤侵袭。目前认为OPN通过结合胞膜上整合素和CD44受体,激活胞内相关信号通路,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血管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表达,促进肿瘤侵袭转移[1,2]。最近我们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3,4]表明OPN及其受体CD44v6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1 OPN的结构

人OPN基因定位于染色体4ql3,约8 kb的单拷贝基因,由7个外显子(其中6个包含编码序列)和6个内含子构成并且发现其外显子有3个单核苷酸多肽性区域;OPN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一个TATA盒、一个反向的CCAAT盒、一个GC盒及多种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5]。

OPN是一种带负电荷具有亲水性的分泌型酸性糖蛋白,其相对分子量约44 kDa-75 kDa,具体大小主要由翻译后修饰程度决定;约含300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残基约占总氨基酸的一半[6]。人OPN通过转录水平的选择性剪接产生三种亚型:OPN-a、OPN-b、OPN-c,其中全长形式的OPN-a,包含所有外显子;OPN-b mRNA序列缺少外显子5;而OPN-c mRNA序列缺少外显子4。三种亚型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均有表达,但尚未阐明具体病理意义及功能[7]。OPN一般由信号肽序列、7个-10个连续天冬氨酸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u-Asp,RGD)结构域、整合素α9β1/α4β1结构域、凝血酶切割位点、钙离子结合位点和肝素结合位点构成。OPN可被凝血酶裂解为2个功能区:N端片段经磷酸化后依赖RGD基序与整合素受体结合,介导细胞的迁移、趋化和粘附,同时具有抗凋亡和免疫逃逸功能;C端片段不依赖RGD基序与CD44受体结合,介导细胞内信号传导,提高粘附功能,并参与免疫逃逸和淋巴细胞归巢[1]。OPN经凝血酶切割后,同时暴露非依赖RGD基序与α9β1/α4β1结合的SVVYGLR粘附序列[8]。

2 OPN的主要受体

2.1 整合素家族 整合素是由α和β亚基通过非共价键形式连接而成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其中与肿瘤转移相关的主要是α9β1和αvβ3。OPN主要通过识别RGD结构域与整合素受体结合,介导细胞粘附与迁移,并改变宿主免疫力[9];而α9β1对RGD无依赖性,可能通过识别SVVYGLR位点介导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在血管生成中发挥作用[8]。

2.2 CD44结构与功能 CD44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炎细胞、上皮细胞、软骨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肿瘤细胞等;其相对分子量约80 kDa-200 kDa,主要由选择性剪切和蛋白修饰程度决定。CD44胞膜外区具有与透明质酸结合的能力,也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区域;跨膜区由21个疏水性氨基酸组成;胞质区可被蛋白激酶C磷酸化,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人CD44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由20个外显子构成。根据外显子的表达方式不同可分为标准型CD44(CD44s)和变异型CD44(CD44v)。某些CD44v,如CD44v6已作为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胃部肿瘤转移判断的标志。与整合素家族不同,CD44主要通过氨基酸缩聚反应(CD44v6)或肝素桥接(CD44v3,CD44v9)与OPN结合产生趋化、抗凋亡及粘附等作用[10]。

CD44v主要出现在机体的病理过程,其中CD44v6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①促进肿瘤细胞与基底膜粘附蛋白及IV型胶原酶的粘附,为胞外基质的降解创造条件;②作为受体介导HA与骨架蛋白相结合,参与细胞伪足的形成,引起细胞形态和游走性改变,促使癌细胞转移;③CD44v6高表达的癌细胞可获得淋巴细胞伪装,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④促进肿瘤间质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11]。

3 OPN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产生OPN,促进自身粘附、侵袭、转移,与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密切相关。包括:对细胞骨架进行调节,降解胞外基质,参与肿瘤细胞粘附、趋化和迁移;促进肿瘤血管生成;逃避宿主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等。

3.1 调节细胞骨架,降解胞外基质,促进细胞运动 OPN通过RGD序列与整合素受体结合,引起聚集粘附激酶磷酸化,进而激活Ras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内OPN与HA-CD44-ERM(埃兹蛋白/根蛋白/膜突蛋白)结合成复合体,改变细胞骨架,参与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巨噬细胞的激活和肿瘤细胞的转移[12]。有研究[13]表明Ezrin蛋白可直接或间接与CD44v6等结合,进一步来调节肿瘤细胞的粘附性,影响肿瘤的侵袭、转移。OPN与整合素受体结合,通过核因子κB、AKT等信号转导途径促进MMP2、MMP9、uPA的表达,从而降解胞外基质[10];还可通过c-Src途径活化细胞粘附分子,促进肿瘤细胞趋化粘附和迁移[14]。

3.2 促进肿瘤血管生成,逃逸宿主免疫,抑制细胞凋亡 OPN可使VEGF表达上调,而VEGF可通过激活PI3K/AKT等途径刺激OPN的表达。Ito等[8]研究证明OPN的SVVYGLR序列能有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迁移。Chakraborty等[15]研究表明OPN结合整合素受体,启动肿瘤血管的生成,在此过程中依赖于VEGF的作用。Dai等[16]发现OPN通过激活内皮细胞PI3K/AKT和ERK1/2信号诱导血管生成。最近报道OPN可降低环氧酶2活性、抑制巨噬细胞NO合酶的分泌,避免NO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使癌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得以存活[17]。OPN RGD区域通过激发NF-κB通路和促进聚集粘附激酶磷酸化来抑制细胞凋亡[9]。

3.3 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越来越多证据[18]表明肿瘤细胞发生EMT后能获得侵袭表型,癌细胞进入周边基质,形成有利于转移形成的微环境,并最终促使转移的发生。有研究[19]表明OPN上调EMT进而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Bhattacharya等[20]研究肝癌移植小鼠模型时发现OPN通过调控EMT促进肿瘤生长。

4 OPN-CD44v相互作用与肿瘤侵袭转移

Gao等[21]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HepG2肝癌细胞株中OPN对CD44v6的影响,结果发现OPN上调CD44v6在胞膜上的表达,OPN这种作用的实现依赖于酪氨酸激酶活性和与αvβ3结合的能力;同时随着CD44v6的升高,癌细胞粘附基质的能力增强从而增加肝癌的转移潜能。另有研究[22]表明CD44+结直肠癌细胞能促进巨噬细胞OPN的分泌,进而通过激活JNK通路促进癌细胞生长;敲除CD44后,癌细胞分泌的OPN减少。Kumar等[23]研究表明过表达的OPN能促进宫颈癌细胞生长;短发夹RNA沉默OPN表达,OPNCD44调控的MAPK激酶依赖性P38未激活进而抑制癌细胞生长。

5 OPN调控肿瘤的相关信号途径

5.1 PI-3K/Akt/NF-κB通路(磷脂酞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通路) AKT作为PI3K下游靶蛋白,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激酶。PI3K-AKT介导细胞侵袭和血管生成作用[24]。OPN与整合素αvβ3结合后可诱导NF-κB活化从而促进MMP2和uPA的表达,诱发肿瘤血管的生成及胞外基质的降解[5];OPN通过结合α9β1增强NF-κB依赖的环氧酶2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形成[17]。

5.2 c-Src/EGFR/ERK通路(c-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c-Src属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参与调控整合素受体的下游信号通路。OPN与αvβ3结合可诱导c-Src的活化和EGFR的磷酸化,进而促进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活化,将信号传导至胞核;c-Src还可诱导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的活化及uPA的分泌,促进胞外基质的降解、肿瘤血管的生成。此外,c-Src还能活化PI3K、Ras-MAPK、磷脂酶C等激酶和细胞粘附分子,调控细胞的粘附及转移[24-26]。

5.3 NIK/MAPK/IKK途径(核因子诱导激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NF-κB抑制蛋白激酶途径) NIK属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家族,在基因表达调控和胞质功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OPN与αvβ3结合后,NIK发生磷酸化,活化的NIK与IKKα或IKKβ相互作用,激活IKK进而促发NF-κB通路。此外,活化的NIK还参与OPN诱导ERK激酶MEK1的磷酸化,活化的MEK1又可诱导转录因子AP1的活化,最终促进uPA、MMP的分泌[27]。

5.4 OPN-CD44 转导途径 OPN通过与CD44受体相互作用激活PLC-γ/PKC/PI3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存活和细胞运动。OPN与CD44结合,活化第二信使PLC-γ,促使蛋白激酶C磷酸化而激活PI3K,诱导其下游分子Akt的磷酸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迁移;此外,OPN加强活化的Akt与IKK相互作用,诱导IKK活化,降解NF-κB抑制剂IκBα,从而促发NF-κB通路。Teramoto等[27]发现OPN与CD44结合并同时高表达于肿瘤组织,通过OPN-CD44-Ras-MAPK途径促进癌细胞趋化粘附和迁移,激活的Ras活化Raf(MAPK kinase kinase,MAPKKK)进而激活MEK(MAPK kinase,MAPKK)最终导致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激活,从而在肿瘤复发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28]表明OPN通过结合其受体CD44激活c-jun-NH2激酶信号,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克隆形成。

6 展望

尽管OPN参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明确,OPN作为临床筛查肿瘤、监测复发、判断预后的指标己成共识;进一步阐明OPN及其受体与肿瘤细胞发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对开创肿瘤临床诊治的新局面非常必要。

猜你喜欢

整合素胞外基质激酶
基于“土爰稼穑”探讨健脾方药修复干细胞“土壤”细胞外基质紊乱防治胃癌变的科学内涵
脱细胞外基质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整合素αvβ6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松弛素对马兜铃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MMP-9/TIMP-1 表达的影响
整合素α7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黏着斑激酶和踝蛋白在黏着斑合成代谢中的作用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