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甘肃省奶业形势、问题与发展

2015-01-23何明渊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奶业甘肃奶牛

何明渊

(甘肃省畜牧产业管理局,兰州 730000)

论甘肃省奶业形势、问题与发展

何明渊

(甘肃省畜牧产业管理局,兰州 730000)

文章在充分调查研究甘肃奶业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其发展历程、发展经验,解剖分析问题,提出一些有效应对措施,对推动甘肃奶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甘肃省奶业形势;问题分析;发展建议

近年来,甘肃奶产业在政策、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强力作用下,发展势头很好,奶牛存栏量持续增加,单产水平稳步提高,规模养殖快速攀升。但仍然没有摆脱发展—萧条—再发展—再萧条的怪圈。尤其是从2013年短期奶荒到2014年的长期奶剩,全国出现倒奶、杀牛现象,甘肃也有类似情况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尽快解决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奶业形势

奶业生产是甘肃省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也是一项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朝阳产业。甘肃奶牛业发展经过杂交改良、选育提高、选育与国外引种并举几个主要阶段。1980—1995年是甘肃黑白花奶牛育种时期,也是奶牛发展杂交改良阶段,期间年平均增加奶牛1 300~1 400头,平均个体产奶量2~3 t;1996—2000年是甘肃黑白花奶牛杂交选育时期,也是奶牛发展选育阶段,期间年平均增加奶牛2 230头,平均个体产奶量3.4 t;2001—2007年甘肃荷斯坦奶牛大量应用国外冻精进行杂交改良,也是奶牛发展导入外血阶段,期间年平均增加奶牛2 000头,平均个体产奶量4 t;2008年至今是选育与国外引种并举阶段。尤其自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以来,甘肃奶业艰难前行、绝地重生,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稳步增长,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奶业正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加速转变。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奶业转型升级最快的时期,是奶业监管最严格的时期,也是奶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时期。

1.1养殖规模稳定增长、生产性能有效提高

2013年,甘肃奶牛存栏27.5万头,比2008年增长35%;牛奶产量52.4万t,增长43%,产值超过14亿元;成年母牛13.5万头,年平均产奶量5 000 kg。2014年奶牛存栏呈现稳定势头,荷斯坦牛数量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相继建成的一批标准化规模奶牛场投入了生产,从国外大量引进种牛的原因。2013年甘肃省引进荷斯坦奶牛3 600多头,2014年仅从澳洲引进奶牛就超过20 000头。加上肉牛市场价格上扬的强力拉动,奶牛群体在市场调节中重组,老弱病残及低产牛作为肉牛育肥上市,杂种牛比例下降,存栏奶牛质量显著改善,奶牛平均单产稳步提高,成年荷斯坦母牛年平均单产有望达5 500 kg。

1.2规模养殖快速攀升、生产方式有效转变

1.3布局优势区域、培育奶源基地

奶牛养殖结构性、区域化调整不断加快。奶牛发展主要集中在兰州、临夏、张掖、酒泉、定西、白银、武威、天水、嘉峪关等市(州)的临夏、甘州、临泽、榆中、红古、七里河、会宁、景泰、靖远、肃州、安定、临洮等17个县(区)。尤其是兰州、张掖、白银、临夏、酒泉生鲜乳产量稳步攀升,占全省总产量的78%以上,成为甘肃主要奶源基地。

1.4奶站监管规范有效、质量安全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明确责任,加强监管,不断完善奶站规划,逐步推进全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导奶业重点县区建档立制,有效地规范了奶站的生产经营行为。根据2013年奶站月报统计,全省现有各类奶站90个,日收奶量1 005.2 t;全省共有生鲜乳运输车辆102辆,已全部核发许可证;通过连续部署生鲜乳违禁物质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标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来生鲜乳监测未检出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养殖加工企业恪守职业道德,坚持诚信经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保障生鲜乳及其制品质量安全。

1.5技术配套日臻完善、物质装备有效提升

规模化奶牛场从选址、设计、建造、设备等基本条件入手,用现代工业化理念谋划奶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奶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奶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奶业,有效推进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奶牛品种改良主要采用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良种主要是引进国内外良种高产奶牛冻精,尤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产奶牛引进居多。国家奶牛良种补贴2014年当年招标采购冻精26万支,改良授配13万头。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精心组织开展常规的防疫和检疫,“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对结核病和布病的防疫、检疫工作进行了全面盘查。甘肃作为全国草业大省,2013年人工种草面积达155.13万hm2,其中苜蓿留床面积63.33万hm2,发展高产优质标准化苜蓿商品草生产基地4万hm2,当年苜蓿商品干草产量约15万t。草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0多家,草产品加工能力160万t。种草与养畜紧密结合,提高了人工种草的比较效益,草产业对畜牧业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2 主要问题

目前,甘肃奶业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当中,也正处在自我调整、重组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甘肃奶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产品冲击大、还原乳搅乱液态奶生产、市场无序竞争;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不高,散户成分仍然较大,奶牛养殖规模小、养殖分散、管理水平低;三是奶业多头监管和奶业运行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四是产业链条不长,原料供应、奶农和乳品企业利益联结关系脱节;五是良种补贴低、政策补贴少、政府购买服务尚未启动;六是饲养管理方式粗放,奶牛生产性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这些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高度重视,要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规模生产、标准化养殖、现代奶业技术培训、监管等多方面综合治理,方能走出农牧结合发展、牛草同步推进、产品健康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 发展建议

3.1发挥独特优势、战略布局奶业

你让她回来,别去烦人家。话有点硬,杨小水赶紧又解释说,我最后一次给他写信,被退了回来。可能是搬家了。从那以后,我们就失去联系了。

甘肃是草食畜牧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发展奶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明显。全省拥有人工草地155.13万hm2,居全国第2位。紫花苜蓿留床面积63.33万hm2,居全国首位。农作物秸秆等饲草资源量3 500多万t,利用率仅54%。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深入推广,物质基础将更加坚实。二是市场空间优势明显。全省人均牛奶占有量只有14.3 kg,仅为全国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8。奶类产品因其营养价值全面、适宜人群广泛,在“菜篮子”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一现实是被大众广泛认知的。若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则甘肃在目前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的基础上翻一番;若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则甘肃在目前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的基础上翻三番,空间很大。三是区位优势明显。综观国内产业发展大势,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养殖业重心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加之甘肃交通便利、处于丝绸之路前沿地带、气候干燥等自然条件适宜于发展畜牧业,尤其是草食畜牧业,由此奠定甘肃奶业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3.2努力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步伐

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其目的在于实现集约化、标准化,在于将先进的理念、装备、饲养技术集成,有力提升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养殖更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效益;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掌控,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推进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已成为转变增长方式、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按照“质量优先、稳步推进、出户入园、规模养殖”的思路谋划奶产业的发展。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程,确保奶产业安全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3着力提升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

要发展奶产业必须要做好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和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工作。奶牛养殖企业在奶牛繁育、饲养管理、牛奶生产等诸多方面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充分体现其工业化、流程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牧场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效率,提高原料奶质量。在物质、人工、服务、金融等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大力鼓励“公司+合作社+农户+支部”的发展模式,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要加快奶业生产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鼓励相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联合开展奶业领域的重大科技研发活动,加快奶业科技进步。要进一步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技术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技术服务,加强奶牛疫病防控,通过污粪收集、集中处理、厌氧产沼发电、制作有机肥和牛卧床垫料等手段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并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4打造产加销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

从饲草料、兽药等投入品开始,到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再到乳制品加工销售,努力完善产业链条。在全产业链条内形成一个有机体,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完善的集团,全面规范饲草料生产企业、奶农、奶站和乳品企业等联合企业之间的合作、合同关系,逐步建立市场议价或最低保护价制度,有效建立龙头企业、养殖户、养殖基地、饲草料生产基地相互之间紧密联结、互利共赢的运营机制。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努力改变以销售原料奶为主的低层次营销局面,不断增强奶类产品市场销售方面的话语权和价值体现。

3.5有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并结合省里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奶牛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补贴,奶牛良种补贴,奶牛场农机补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项目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是还远远不够。要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扶持作用。继续增加投入,大力实施奶牛母牛良种补贴、奶牛进口冻精补贴、饲草收贮加工补贴、粪污处理补贴和挤奶机械购置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对奶业的扶持和保护。采取优惠政策从资金、土地等多方面支持规模奶牛场的发展。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和相关标准配套,引导建立奶牛保险,规避农户饲养奶牛的风险。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放大贷款额度,延长回收周期,扶持奶牛场改善基础设施和高产奶牛良种的更新换代。要建立健全生鲜乳生产监管网络,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明确监测机构的监测范围、检测项目等,形成监管、监测工作无缝隙对接。从国家层面出台一些规范奶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在奶价破位下行期间开展反倾销调查,限制或禁止还原乳制品生产,为保障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畜牧学术期刊。《中国草食动物科学》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扩展板)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据《中国知网》发行统计报告显示,《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3年全世界机构用户总数达3 200个。其中中国内大陆地区军队高端用户有国防大学和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政府单位的高端用户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等;港澳台地区的学术机构和政府单位的高端用户有香港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公共图书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台湾故宫博物馆、澳门镜湖医院等;国际上的学术机构和政府单位的高端用户有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国国防部、法国拜尔生物科学有限公司、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韩国乡村开发局、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中国草食动物科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年扩大。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主要刊登包括牛、羊、马、骆驼、鹿、兔、鸭、鹅、驼鸟、鱼等在内的各种节粮型草食动物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成就。主要栏目包括:遗传育种,繁殖与生理,营养与饲料,草地与牧草,疾病防控,专论与综述。主要读者和服务对象是从事动物养殖和饲草料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级科研、教学、生产人员及广大养殖专业户等。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为双月刊,大16开,80页码,彩色封面,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逢双月1日出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CN 62-1206/Q,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ISSN 2095-3887,邮发代号:54-57,国外代号:RM5133。全国邮局和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区硷沟沿335号邮政编码:730050

电话:(0931)2115279Email:xumuchj@163.com联系人:魏云霞,肖玉萍

S8-9

B

2095-3887(2015)03-0058-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5.03.019

2015-03-19

何明渊(1957-),男,研究员,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奶业甘肃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甘肃卷
奶牛吃草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