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丹毒的综合防控与治疗

2015-01-23陈全中沈玉林谢佳彬谢红梅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3145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猪丹毒病猪体温

陈全中 沈玉林 谢佳彬 谢红梅(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 314500)

猪丹毒的综合防控与治疗

陈全中 沈玉林 谢佳彬 谢红梅(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 314500)

猪丹毒疫病发病快,且具传染性,一旦发生,将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且病毒蔓延会影响人畜健康安全。本文从猪丹毒疫病病理特征及病毒产生原因出发,提出加强预防是有效防控猪丹毒疫病的有效措施,及时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毒蔓延,将有效降低养殖户损失。

猪丹毒;防控;治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猪养殖越来越趋于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加了养殖收入,但一旦发生疫病,病毒蔓延速度快、范围大,将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猪丹毒就是一种发病快,容易致死且具传染性的二类动物疫病。该病通过病猪、带菌猪、菌体污染饲料、水、用具、场所等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且多发生于2到6个月的架子猪,近年来在各地小范围发生流行,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

1 猪丹毒发病特点

猪丹毒又俗称 “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感染猪丹毒的病猪头、颈、耳朵、背部皮肤淤血,出现长方形、方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红斑或凸起,体温升高至41~42℃以上,拒食、呕吐、甚至死亡。该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传染,也可能发生爆发性流行。

1.1 病理特征

猪丹毒潜伏期一般为3~5d,春秋多发,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

1.1.1 急性型又称败血型

该型最为常见,特点是突然暴发、突然死亡且死亡率较高。病猪体温升至42℃以上(冬季一般在41℃左右),食欲减退甚至拒食、呕吐,精神不振,行走僵直、不稳,喜卧。在耳、颈、胸、腹等处皮肤出现形大小不等、状各异的充血性红斑,指压时褪色,指松后即复原。若治疗不及时,大都2~3d内死亡。

1.1.2 亚急性型又称疹块型

此型大都7~10d可康复,也有少数病例转为急性型死亡。病初体温升高至41℃左右,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在胸、腹、背部等皮肤显现界限分明、大小不等的方形、圆形、菱形等有热感和硬感的凸起状疹快。随后体温逐渐下降,病症减轻,经7~10d后疹块消退直至痊愈。部分病情重者疹块形成结痂,剥落后留疤。

1.1.3 慢性型

较少单独发生,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转变而来,常见四肢关节炎、心内膜炎或皮肤坏死3种症状。四肢关炎受害关节疼痛、肿胀、后肢麻痹,行走困难、体质消瘦虚弱、喜卧;心内膜炎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常会导致病猪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皮肤坏死猪局部皮肤变黑、坏死,逐渐剥落,表皮留下光秃瘢痕。

1.2 临床症状

猪丹毒疫病感染以3~12个月龄为多发,4~6个月龄的架子猪最易感染。据现有发病猪场介绍,一般发病前一晚猪群表现正常,早晨开始发病,体温升高,皮肤出现红斑,拒食、寒颤等,下午即有猪只死亡。若及时治疗,3d左右感染猪体温逐渐降低,食欲恢复,疹快开始消退,第四天体温精神状态转好,体温降至39℃,疹快结痂并开始脱落。巩固治疗一周,第八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只是皮肤残留暗斑。

2 猪丹毒发病原因

2.1 养殖环境是重要原因之一

春、夏、秋3季温度突变,特别是夏季高温,极易导致该疫病发生。部分猪舍潮湿肮脏或栖息区垫有稻草,病毒滋生较快,猪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亦容易发生疫情。易感猪摄入粪便或遭病原污染饮水、食物,会直接导致疫病发生。病毒病感染,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不空舍消毒,连续生产,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也是猪丹毒发生的重要原因。

2.2 喂养食物不当可能导致猪丹毒疫病发生

若饲料加水湿喂,尤其是在使用了奶类的副产品时,会加速病原体的繁殖。突然更换日粮也容易促进猪丹毒疫病的发生。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做好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才是猪丹毒疫病防控中至关重要的事,也是防控猪丹毒疫病最为有效的措施。猪丹毒病是养猪业极为常见的病例,一旦发生,若死亡会导致养殖户巨大的经济损失,即使治疗得当仍会严重影响到养殖生猪的品质。虽然发病复杂,但大都极易预防、治疗。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养殖户对猪丹毒的认识和防治意识。二是要坚持定期免疫接种,保证免疫接种注射密度达100%。春秋两季接种猪丹毒氢氧化钠铝疫苗。仔猪在生后3个月左右第一次免疫,以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免疫。三是加强科学饲养教育培训。现在农村养殖户多以传统方式养殖,科学化水平不高,养殖结构、规模不合理,养殖环境脏、乱、差,极易导致疫病发生,若加强科学化养殖培训教育,提高养殖户科学化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效率,促使养殖结构合理,优化养殖环境,将极大的减少猪丹毒疫病的发生,减少疫病损失。

3.2 重视养殖环境

养殖猪舍建造合理,容易排出污水、污物,通风性良好。要定期进行圈舍清扫,保证舍内清洁干燥。每周清扫一次,粪便等污物清出并做无害化处理。每月用氢氧化钠、菌毒杀、碘消毒液或戊二醛等消毒剂彻底清扫消毒猪舍一次。本病多产生于粪便、土壤或遭污染的水源中,故须重视传染源处理。粪便等污物一定要及时处理,且固液分离。饮水水源最好采用流动式水源,在水源中加入漂白粉或在日常饮水中定期投入0.02%的高锰酸钾杀灭病原。

3.3 加强科学管理,积极调整养殖结构

保障饲料来源安全,避免喂给发霉、变质的食物,减少奶类副产品喂食,尽量全价粮喂养。使用泔水喂养一定要煮沸消毒后使用。不要连续生产,做好空舍消毒工作。避免混群养殖,控制养殖密度。

3.4 及时治疗防控,防止疫病扩散

若发生疫病应及时处理。猪丹毒具传染性,一旦发病,要及时对病猪进行治疗,隔离,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病猪接触过的棚舍、用具、粪便等,防止病毒扩散感染其他人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对未病猪群也应及时消毒处理,并在饲料中添加盐酸林可霉素或氟苯尼考粉1~2g,以达到预防保健作用。

4 猪丹毒治疗

一旦发生猪丹毒病,及时隔离,用药物治疗效果皆较好。

青霉素是猪丹毒最为敏感的药物,按一万单位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肌内常规计量注射,一天两次,即可有效治疗猪丹毒,待体温、食欲恢复后持续注射2~3d巩固疗效。

混合肌肉注射氨卡青霉素钠4~15mg每千克体重,硫酸庆大霉素1.0~1.5mg每千克体重,硫酸卡那霉素10~15mg每千克体重,每天一次持续3天即可达到较好疗效。

肌肉注射5%盐酸土霉素,10~20ml每头,每天1次连续注射3天。

猪丹毒疫病与猪瘟、猪皮炎肾病等症表征有相似之处,应注意甄别。患猪瘟病猪常现皮肤针尖状出血,以指压并不褪色,肾脏、脾脏不肿大。患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猪淋巴结异常肿大,但无出血。

猪丹毒疫病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且发病快,易蔓延,若提早预防,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该病预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提高规范化、科学化养殖水平,做好食物、水源、粪便等消毒无害化处理工作,从根源上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合理规划猪舍,保持舍内干燥通风,将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若发生疫情,药物治疗效果大都较好,若处理及时,可有效控制疫情,减少损失。

猜你喜欢

猪丹毒病猪体温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