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窥镜清洗消毒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2015-01-23谭永宜
谭永宜
卫生论坛
浅谈内窥镜清洗消毒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谭永宜
作为近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医疗技术学科, 在国内众多消化内镜专家及医师的努力发展与推广下, 现今内镜诊查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近年中国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人民医疗需求的日益提高, 在给无数患有消化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我国内窥镜诊疗在技术与管理上的缺陷与不足也逐渐一一暴露。作为一种侵入性的诊疗方法, 在诊疗与预防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出现了通过内镜传播病菌、引发感染等负面作用的可能性, 而如今这种感染性已日益引起人民的重视, 如何有效提高内窥镜的清洁消毒质量成为如今急需探讨的问题。
内窥镜;清洁消毒;污染;改善方法
1 我国内窥镜清洁消毒质量现状
1.1 中国大陆消化内镜在新器械、新技术的应用上基本与世界同步, 不少临床应用领域已逐步赶上国际水平, 但因当今中国医疗制度在研发创新上成就较低, 重数量欠质量的现象极其严重, 造成当前技术水平与国际还有一定的差距。
1.2 在整体上内镜数量与患者需求矛盾突出 内镜价格相对昂贵, 而接诊患者数量随机性较大, 出于成本与效益的考虑, 很多医院内镜数量事实上并不充裕, 虽然此问题在大城市大医院中并不严重, 但在二三线城市中此问题所直接或间接带来的诸多问题让人堪忧。
1.3 对内镜清洗消毒的重视不足 就整体上而言, 现今我国内窥镜仍处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培训, 大多都是靠师傅带徒弟, 自学成才, 无统一操作标准, 对内镜的清洗消毒重视不足。
1.4 内窥镜清洗消毒不达标, 不规范 此问题可以说是以上所有问题相互影响而造成的最终后果, 像管道干燥不彻底、消毒水使用不规范、手工清洗不完整、水质污染等等都是内镜污染最常见的原因[1]。
2 内镜消毒污染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手工清洗不彻底 若医务人员在手工清洗时没有将使用后的内窥镜上的血丝、黏液、分泌物等清洗干净, 即使经过全自动内镜消毒机的清洗消毒, 下一位使用该镜的患者仍然很可能会因此而被交叉传染[2]。一般来说, 手工清洗不干净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种。
2.1.1 清洗时未加酶 由《多酶预处理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观察》中可知, 若在预清洗时未加酶, 会使清洗后内窥镜上残留的血液、分泌物等致病源的几率大大增加, 影响内镜消毒质量, 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缩短内镜的使用寿命[3]。
2.1.2 刷子使用不规范 内窥镜是非常特殊而纤细的医疗器械, 因此在清洗时必须使用专用清洁刷子, 如果在清洁时未使用专用的刷子则很容易使管道破裂而使内镜损毁;若刷子出现破损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因为每天所需要清洗的内镜数量不定, 在就诊高峰时更需时刻注意刷子纤毛是否已明显分叉或明显缺少, 钢丝有无明显弯曲等, 若有, 应及时更换, 以免造成内镜损伤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污染。
2.1.3 使用非流动水清洗。若在清洗内镜时贪图方便使用非流动水清洗会使内镜上的污物漂浮在水面对已清洗好的内镜造成二次污染。
2.2 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现今, 国际上最常用的消毒剂一般为以下四种:戊二醛、酸性氧化电位水、邻苯二甲醛和过氧乙酸。在中国的内镜消毒操作中, 相对而言最为“经济实惠”的戊二醛的使用率高达70%以上。然而, 相对于其他三种消毒剂, 戊二醛对人体的毒性是最为巨大的。由于戊二醛在空气中容易形成有刺激性、致敏性的毒雾, 容易形成哮喘、过敏、眼睛残疾、皮肤炎等疾病。因戊二醛具有毒性, 同时亦为保证内镜消毒干净的缘故, 医院的清洗消毒室自然也有了相应的要求: ①应独立设置;②应保持通风良好 ;③采用强排气通风装置, 采用“上送下排”的方式, 换气风速值为10次/h,最小新风量达2次/h;④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⑤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槽应分开设置和应用。
虽然中国的医疗事业不可能一步登天, 但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开始逐步减少戊二醛的使用, 慢慢将其替代为更优质的消毒剂, 以减少副作用, 缩短消毒时间, 提高消毒效率, 保障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2.3 管道干燥不彻底或储柜受污染 内镜管道若在清洗后没有得到充分的干燥, 各种细菌就很可能在潮湿的腔道内生长繁殖。
2.4 水质污染 内镜漂洗用水的水质质量直接影响了内镜清洗的清洁程度, 在现今很多城市的自来水都无法达到漂洗用水要求的前提下, 一套完善的水质过滤装置成为每一个内镜清洗消毒室都必须安装的设施。另外如果出现长期不更换内镜漂洗用水的水质过滤器, 会导致滤芯布满杂质与脏物,造成内镜的二次污染。
2.5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基础设施是医务人员对内窥镜进行规范消毒的前提, 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就意味着医务人员无法对内镜进行正规的消毒。然而从杨海轶[4]《广州市40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况调查》可得知, 虽然广州的内镜消毒基础设施较以前相比已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管理现状仍不理想,内镜超负荷使用,消毒设施配置不齐全,需要加强管理。
3 管理改进方案
3.1 加强职业培训, 增强职业意识 各医院应组织从事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强化消毒灭菌的观念, 认识内镜传播医源感染的重要性, 落实消毒灭菌措施,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 正确掌握五规范六规定的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以保证医务人员使用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内镜进行消毒清洁, 确保内镜的清洗消毒达到安全清洁的标准[5]。
3.2 加强对内镜消毒的管理 医院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使各项标准得到落实。同时,建立标准化的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对消毒液的使用操作及其使用时间与浓度进行详细规范,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 进行立体管理, 保证酶洗液、纱布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一用一换,使用流动水清洗等。
3.3 做好日常清洁措施, 保证内镜消毒设施健全 现今有不少医院的内镜清洗消毒室还存在诸多的不规范, 为此, 应尽快对布局不合理的内镜室进行改建, 做到内镜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相对独立, 不同部位的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室内应有盛放污染配件及废物的容器, 地面应便于冲洗消毒,对地面上污染的唾液、血液等污物要及时进行消毒。配置规范的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负压吸引器、干燥设备、换气设备等[6]。对内窥镜储柜、清洁槽等进行定期清洗, 保证消毒室与内镜清洗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干净卫生。
3.4 积极学习新知识, 引用新技术 近几年国际上的各种有关内窥镜的新技术可谓是发展神速, 突飞猛进, 消毒液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发展虽说不上是日新月异, 却亦是在稳步向前, 不断在发展进步。在这么一个时代里, 内镜工作者除了在日常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 还需要学习新型的内镜技术知识, 积极引进较为先进工具与机器,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3.5 做好职业防护措施 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诊疗过程中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落实各项防护措施,采用标准隔离措施。清洗消毒室和诊疗室要加强通风换气, 避免消毒液对内镜医务人员眼部和呼吸道刺激。内镜室要安装空气消毒设施,定期对空气进行清洁处理。同时,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 了解内镜工作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组织各种职业防护的学习训练, 减少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损害。
总之, 对于患者的健康及预防医源感染而言, 内窥镜清洗消毒质量的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得到进一步改善, 必须重视并解决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操作流程, 加强消毒效果监测, 切实提高内镜消毒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力求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贴心的医疗环境。
[1]崔清华.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措施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 (4):466-467.
[2]车红英 .内镜污染的现状与控制.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80-83.
[3]郑东萍 .多酶预处理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观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10):54-56.
[4]杨海轶 .广州市40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况调查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5):531-533.
[5]张红雨. 自动内窥镜清洗消毒系统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2005.
[6]陈敏.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内窥镜污染与消毒现状分析.新疆医科大学,2007.
Brief discussion of common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in endoscope disinfection
TAN Yong-yi. Guangzhou City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zhou510000, China
As a newly developed medical technique being promoted by many experts, endoscope insp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in treating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in China. Although endoscope treatment has brought huge benefit for patients under its rapid development and patients’ medical requirement, its problems i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have also been revealed. As an invasive treatment method, it can bring positive effects in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but it can also provide possibility of negative effects as infection by germs diffused through endoscope. This infection situation has already gained people’s attention in nowadays, and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of improving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
Endoscope; Disinfection; Pollution; Improvement method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201
2014-11-20]
51000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