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脾虚慢草的辨证施治
2015-01-23王瑞刚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火石寨农牧技术服务中心756299
王瑞刚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火石寨农牧技术服务中心 756299)
黄牛脾虚慢草的辨证施治
王瑞刚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火石寨农牧技术服务中心 756299)
黄牛脾虚慢草,又称脾胃虚弱,慢性消化不良,是以食欲、反刍、嗳气减少或废绝,瘤胃蠕动次数少而无力,或蠕动功能完全消失并使病畜逐渐消瘦为其特征的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发生,尤以春秋季节发病较多,特别年老体弱和劳役过重者多发。笔者采用中药治疗168例,痊愈160例,治愈率达95.2%。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 发病原因
长期饲养管理不善,饲草单一,饮喂失调,饥渴劳伤,突出变换饲料,饲喂难以消化的粗纤维饲料,如发霉、腐烂、变质的麦秸、麦衣、豆秸等,饲喂过热的饲料,冰冻的饲料及大量的粗饲料,日久损伤脾胃;长途运输,饲喂不定时、不定量,形成饥饱不均;年老体弱,又劳役过重,营养不良,久则气血耗损,致使脾胃虚弱;久病失治或误治,以及牙齿不好,外感风寒,过服苦寒败胃之药,都可使脾胃运化功能日渐衰弱而致病。
2 症状表现
精神沉郁,饮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无力,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有轻微的臌气;肠蠕动音明显减弱,初期排粪迟滞,粪便干燥色暗,往往粪便上附有粘液,粪质粗,混有未消化的饲料,之后排恶臭的稀粪,病牛日渐消瘦,流涎磨牙,嗳气带腐臭味,舌苔灰黄或青白;耳鼻时热时凉,鼻镜时干时湿而且汗不成珠;久则病畜被毛粗乱逆立,眼球凹陷,身瘦如柴,卧地不起。按压瘤胃时,其内容物稀软,有时呈粘硬感,但不过度充满。
3 辨证施治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表现,本病可分为虚寒型和实热型两个类型,按其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治,便可收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3.1 虚寒型脾虚慢草
3.1.1 临床症状
精神不振,拱腰挟尾,缩颈颤抖,被毛粗乱,耳鼻俱凉,鼻镜温润、汗不成珠,口流清涎,大便稀薄如水或基本正常,小便清长,口色淡白,舌色青白或微黄,脉沉迟无力。
3.1.2 治则
补中健脾,温里散寒。
3.1.3 方药
加减扶脾散:炙黄芪60g、党参50g、炒白术50g、茯苓50g、神曲100g、玉片50g、炒麦芽100g、焦三楂100g、醋香附30g、陈皮30g、厚朴30g、泽泻30g、枳壳30g、干姜20g、炙甘草30g。水煎服。
3.1.4 随症加减
形体消瘦者重用党参100g,黄芪150g,肚腹胀满者重用醋香附100g、加木香30g;大便稀薄者加煨肉豆蔻50g、乌梅50g;兼外感者加羌活、防风、荆芥各30g;大便干燥者加大黄80g、元明粉100g。
3.1.5 病例
2005年10月24日,本县吉强镇大营村马某家饲养的一头6岁龄黄母牛前来就诊。主诉:该牛近几天不食草料,肚腹胀满,反刍减少。检查:病牛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拱腰挟尾,被毛竖立疏乱,缩颈颤抖,耳鼻俱凉,鼻镜汗不成珠,口流清涎,口色淡白而腻,舌色微黄,大便稀,小便清而量少,脉沉迟。以温里散寒,补中健脾法治疗,药用 “加减扶脾散”2剂而愈。
3.2 实热型脾虚慢草
3.2.1 临床症状
精神倦怠,耳、鼻、角根俱温,鼻镜干燥,口渴喜饮,口温略高,口粘发臭,大便干燥,排粪迟滞,或间有拉稀,腥臭难闻,小便色赤短少;瘤胃有轻度的积食和臌气,采食量及反刍均减少;口色偏红,舌苔燥腻而微黄,脉洪实有力。
3.2.2 治则
清胃泻火,消食理气。
3.2.3 方药
加减郁金散:栀子30g、黄芩30g、生石膏80g、厚朴40g、大黄50g、枳实50g、车前子30g、知母40g、木通30g、牵牛子50g、木香20g、甘草20g、鸡内金40g。水煎服。
3.2.4 随症加减
形瘦体弱者加黄芪100g、党参80g、山药50g;食欲减少者加炒白术50g、焦三仙各100g;肚腹胀满者加炒莱菔子50g、大腹皮50g;恶寒发热者加柴胡40g、防风30g、苍术40g、葛根30g、白芷30g,大便稀薄者加炒乌梅、煨诃子各40g,减大黄、牵牛子;口渴欲饮者重用生石膏100g,加花粉、麦冬、五味子各30g。
3.2.5 病例
2005年10月8日,本县吉强镇大滩村王某家一头6岁龄红色母牛前来就诊。主诉:该牛在耕种后发现食草量减少,牵来治疗。检查:病牛精神倦怠,鼻镜干燥,耳、鼻、角根部俱温热,口温略高,口粘臭,大便先微干而后稍稀,小便次多量少色赤,瘤胃蠕动音弱而略有臌气,按压瘤胃内容物比较坚实,反刍次数减少,口色发红,舌苔燥而色微黄,心音亢进,脉搏洪实有力。经服用 “郁金散”加减3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