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技术与成果
2015-01-23王百菊辽宁省阜蒙县畜牧兽医局123100
王百菊 (辽宁省阜蒙县畜牧兽医局 123100)
半干旱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技术与成果
王百菊 (辽宁省阜蒙县畜牧兽医局 123100)
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端,年平均降水量400~480mm,属半干旱气候。全县总面积937万亩,草原面积217万亩,低山丘陵草原占80%,沙化、退化草场81.6万亩,植被平均盖度为24%,是省内主要的沙尘发源地之一。2009年辽宁省政府组织实施了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至2014年6年的时间里,作为重点工程区,累计建设围栏221.97万延长米,围封退化草原79万亩,补播牧草52.4万亩。
在完成治理工程任务的同时,结合气候特点和本地条件,开展了半干旱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并成功运用于退化草原治理实践,植被恢复明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
1 技术措施
采取 “双围”、 “双播”、 “冬播与顶凌播种” 和 “等高环山播种”技术。
1.1 围栏技术
(1)用刺线、混凝土立柱进行草场工程围封,高度1.1m,立柱间距4~5m,围栏设5道刺线,间距200mm。
(2)沿工程围栏线路播种小叶锦鸡带,形成与工程围栏共建的生物围栏。
1.2 牧草补播改良技术
1.2.1 牧草品种选择
按照适宜补播品种能与当地优势品种相融共生的原则,依本地条件因地选草,主要有短期生长的草木樨,中期生长的沙打旺、敖汉苜蓿,长期生长的小叶锦鸡儿、荆条、二色胡枝子等品种。
1.2.2 补播方法及播种量
全部采用人工补播技术。
草本类牧草实行条播或撒播,播深1~2cm。条播行距20~30cm开沟,每延长米播种100~200粒,均匀分布;撒播用人工或撒播机将种子撒播在地表,每平方米300~500粒,均匀分布,然后覆土、踩踏。
灌木类牧草实行穴播,播深2~3cm。采用深挖-回填土-播种-覆土的播种方法,穴径30cm,株距0.5~1m,每穴10~20粒,均匀分布。
地势陡峭地块蚕蛹的草山草坡采用等高环山串带法,条播或穴播。用灌木类牧草串带,带宽3m。带间用草本牧草,带间距5m。
1.2.3 播种时间
根据地温和土壤温度决定。春、夏播种:地温达到10~12℃进行。冬播:地温在8℃以下,土壤湿度在60%以下进行。
1.3 牧草混合比例
根据利用年限决定混种比例:短期牧草与中期牧草按各占50%的比例混合,上繁草与下繁草按各占50%的比例播种。
2 取得的成果
2.1 冬播与顶凌播种技术解决了春旱问题
阜蒙县十年九旱,尤其春旱更为严重。针对春旱和地势高燥的环境特点,采用冬播或顶凌播种出苗早,低温炼苗促进良好的根系发育形成的壮苗,能够抵御春夏 “掐脖旱”,成苗率提高30%以上,提高牧草出苗率和保苗率。
冬播还解决了春、夏季播种的劳动力紧缺问题。冬播正是农闲季节,不与农业抢夺农时。
2.2 牧草 “双播”技术解决了牧草生长年限问题
多年生与一年生混合播种、上繁草与下繁草双层混播。短期牧草死亡后,中期牧草正值盛产期,中期牧草死亡后,长期牧草已经长成,不同生长年限牧草在长势和利用上起到了互补作用,实现了不同治理目标要求。从草原监测结果看,不仅增加了草原优质牧草品种,植被盖度也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80%左右。
2.3 “双围”技术解决了工程围栏使用年限问题
“双围”利用了灌木适应性强、易于繁茂的特点,在工程围栏的基础上,形成第二道防线—生物围栏,较好地解决了工程围栏刺线老化后断开,草场开放的问题,增强了围栏的防护能力,提高了围栏利用年限,实现了围封目的。
2.4 等高环山播种技术促进了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草地资源的破坏,导致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而且影响到各业生产的发展,顺坡耕作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之一。草山、草坡采用等高环山播种,牧草成长后能够拦截雨水,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阻断草原地表径流,降低水流速度,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植被,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