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5-01-23王丽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研究生人文医学

王丽梅 姜 泓

1.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32;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老年病科,陕西西安 710038

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王丽梅1姜 泓2

1.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32;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老年病科,陕西西安 710038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级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医学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级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教育质量的优劣对国家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世界先进国家医学研究生教育水平相比较,我国国际化研究人才还比较缺乏,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本文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解决的对策。

1 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研究生教育理念尚不明确

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之后进行的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教育,属于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需要有特定的教育理念和规范。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是在20世纪初期学习西方教育制度时建立起来的,但有些地方又不同于西方。199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业标准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1]。目前为止,我国的教育相关法规和条例都没有对研究生教育的性质进行明确阐述,仅在具体操作层面规定了学业标准和授予高级学位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理念虽并不完全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坚持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即研究生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和寻求学术真理,各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及其实施,普遍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3]。因此,参照各国的先进经验,凝炼和升华我国研究生教育理念,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明确导向,是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前提。

1.2 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对研究生进行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①研究生教材更新慢。教学内容与本科教材内容重复,专业学科的国际前沿进展内容少。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研究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应该注重学习内容的深度和精度。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激发研究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研究生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和敏锐度[4-5]。②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一个教师台上讲,全班学生听课、抄笔记,课程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仍以教师为主导,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少,讨论交流少,与本科生教学方式差别不大。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理念的,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6]。③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单一。教学评价考核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课程需要学习、理解和应用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课程的评价不能仍主要以百分制闭卷考试为主要测量方式,不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而且在客观上也产生了重考试、轻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7]。

1.3 人文素质教育缺乏

医学的医学性和人文性都很强,诊治形形色色的疾病,需要有理科的实证精神,面对社会地位、心理状态、经济状况等方面千差万别的患者,又需要有文科的沟通能力和艺术修养。因此,医学研究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然而,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状况并不乐观,因缺乏沟通能力和表达不当而引发的医患纠纷屡见不鲜,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亟待加强[8-9]。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①思想认识偏差。人文素质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并不直接产生价值,医学研究生尚处于较低的社会阶层,受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更重视物质追求,讲实惠、求回报,重临床、轻基础,重眼前、轻长远,容易忽视人文素质修养。②生物医学模式制约。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处于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之下,这种医学模式本身对人文素质重视程度不高,其影响非常深远,大到教育体制、院校课程设置,小到个人兴趣爱好和时间精力的投入,难免受其影响,虽然新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在理论上已被广泛接受,但真正完全建成这样的体系尚需时日。③学生知识结构局限。我国高中阶段就分文理科,医学院校从理科生中招生,学生重理轻文,人文素质基础薄弱。医学院校办学模式多为单科型医学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以医学学科为主,注重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能力的教育培训,人文社科课程少,重视程度低,不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与职业操守养成[8-11]。

2 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建议

2.1 调整培养理念

现代研究生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和寻求真理,并不是简单传授已有知识,而是以探索知识、发展知识、生产知识等为基本内容。因此基于该培养理念,当代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知识,具备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此才能满足我国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直接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复合应用型医疗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积极与世界水平接轨,紧跟并超过发达国家研究水平的国际化研究人才[12-13]。

2.2 改革教学模式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工作,是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针对我国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调整以下几个方面:

2.2.1 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医学研究前沿 研究生要接受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所以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应经常更新,研究生教材应定期更换,遵循“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统编教材,优先选用优秀教材、精品教材,优先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的3个优先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同时,考虑到教材有相对滞后性的特点,在课堂上还可以参照最新文献,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检索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激励学生捕捉学科发展前沿信息[14-16]。

2.2.2 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研究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教学须区别于本科生,突出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研究生个性发展,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师生共同参与完成课程内容,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14-16]。

2.2.3 创新考核方式,体现能力培养为导向 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能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教学理念。因此,对于课程的考核也应该采用多元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如于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可采用笔试、实验考试等相结合方法,通过笔试考察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考试考察实验操作步骤、观察和分析能力。研究性专题可以通过综述、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可以据自己专业或研究方向,选择相关内容作一个小的综述,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研究设计。通过差异化多层次的评判标准,兼顾学生能力个性方面的差异,创造一种自由开阔的学术氛围,拓展学生的视野,创造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17-19]。

2.3 注重提高人文素质

为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可从以下几种途径着手:

2.3.1 树立新型教育理念 坚持医学知识技能与人文知识修养并重,强调医学与人文结合,科学与艺术并举,注重培养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和学术道德,发扬和传承优秀医学文化。开设与医学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社会人文学科,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规等,开设临床科研面临的人性与伦理相关的专题,如克隆技术、基因治疗、转基因食品等[8,20]。

2.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欲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必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人文学科较薄弱的医科院校,可送本校教师去进修人文专业,提高本校教师人文素养,也可请相关人文专业院校教授来本校开设人文课程,以提高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另外,由于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非常重要,在导师遴选过程中,也必须加强其对人文素质的考核,对于有学术不端或个人道德修养的导师应严格把关[9,21]。

2.3.3 参加人文教育实践 在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在医院管理、执业环境塑造、医患关系处理等方面渗透人文精神,让医学研究生从实践中深刻体会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鼓其自觉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在研究生的科研训练中,保持良好的学术道德,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义诊活动、各种科普宣传活动等,让医学研究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扩充知识,开阔视野,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文修养水平[9,21-23]。

[1]刘宝存.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基础[J].中国高教研究,2005,25(4):18-21.

[2]金为民,陈蓉,周栩,等.中美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J].当代医学,2014,20(10):163-164.

[3]王洁,余平.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国际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学术探索,2012,3(3):170-172.

[4]黄卫,邢之华,邱新建,等.医学研究生基础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建议与前景[J].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1(3):155-156.

[5]宋汉君,邱洪斌,王素梅,等.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6):91-96.

[6]王旖旎.浅析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不足[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12):67-68.

[7]刘子冬,王莉,吴有盛,等.提升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141-142.

[8]孙媛,陈艳霞,陈晓燕,等.人文精神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10A):84-86.

[9]龙启成,朱立光,王前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3(460):74-76.

[10]张伟辉,沈怀庶,薄红,等.浅谈“80后”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9):969-971.

[11]于维杰,丁文彬,王青,等.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现况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4):324-325.

[12]钟世镇.做一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研究生.解剖学研究[J].2012,34(3):161-166.

[13]袁飞,胡伟力,侯延斌,等.浅析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与体制创新[J].教育观察,2014,3(10):20-22.

[14]张杰,杨洪霞,李磊,等.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07,7(7):90-91.

[15]吕耀凤,霍冠华.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新培养模式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586-590.

[16]许秀芳.基础研究生的培养初探[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2:313-315.

[17]颜华.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8):34-35.

[18]王树松,赵淑芳,安红霞.论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5(1):58-60.

[19]周永春,王熙才,陈艳,等.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中的普遍问题和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23-125.

[20]彭亮亮,羌建锋,王晓冬.以外科学基础为例谈医学硕士教学创新探索[J].新校园:理治版,2012,(9):27.

[21]程青青,刘若娥,曲萍,等.以提高刊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医等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30-132.

[22]任善成,瞿旻,孙颖浩,等.转化医学时代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4-155,161.

[23]徐茜.创新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培育机制的思考——基于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调查[J].西北医学,2013,21(1):52-54.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ing by education for medical postgraduates

WANGLimei1JIANGHong2

1.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Fourth Military Medicial University,Shannxi Province,Xi'an 710032,China;2.Department of Geriatrics,Tangdu Hospital of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nxi Province,Xi'an 710038,China

Medical postgraduates'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ivation formedical personnel.With the development of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high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the education ofmedical postgraduates confronts a huge challeng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medical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atures.

Medical postgraduates;Educ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Exploration

G642

B

1673-7210(2015)03(a)-0129-03

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编号2012ZX10 003008-007)。

王丽梅(1979.5-),女,博士;研究方向:抗感染免疫。

姜泓(1977.5-),男,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

2014-11-15 本文编辑:苏 畅)

猜你喜欢

研究生人文医学
人文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