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禽流感流行特征与应对措施分析
2015-01-23朱军政李兵
朱军政李兵
(1,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27000;2,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农技推广站 727000;3,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黑河猪种猪场 724200)
高致病禽流感流行特征与应对措施分析
朱军政1,2李兵3
(1,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27000;2,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农技推广站 727000;3,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黑河猪种猪场 724200)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在禽类感染此种疫病后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高致病性禽流感除直接影响养禽业的发展,还影响禽类产品的安全和影响国际、国内贸易,另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文章就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及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以便更好的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
禽;人兽;高致病;禽流感;流行特征;应对措施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流行性的A型禽流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还可以通过禽类的消化道、呼吸道、唾液等方式传染给人群,不仅可致易感禽类极高的死亡率,甚至还可引起人的感染,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强制要求政府对疫点或疫区内的所有禽类进行强制行扑杀,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并扑灭疫情,确保养殖户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阻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但也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及应对措施进行阐述。
1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征
1.1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
1.1.1 世界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
从1959年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共计爆发了39次高致病性禽流感,到了90年代以后,国外高致病力禽流感的疫情的频频爆发,疫情范围不断扩大,不断侵袭着整个世界养禽业,尤其2004年亚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我们除了应该关注那行已经导致禽流感大范围爆发的H5、H7亚型病毒外,还应该关注其他具有高致病力特征的亚型禽流感病毒。如在1979年英国的火鸡、1993年在新加坡的鸭中分离得到的H10禽流感病毒株和1998年在中国分离到的H3N8毒株,它们均属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
1.1.2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
我国爆发禽流感疫情比较晚,而且疫情的情况远较欧美等地区严重,我国香港在1997年爆发了禽流感疫情,在这次疫情中,大约有150万只鸡、鸭和鹅等家禽被补杀,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万港元,特区政府用于对养禽户的经济补贴达到了10亿港元,而且这次疫情开创了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并引起感染患者死亡的先例。2004年1月我国的广西省隆安县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而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国就有16个省市自治区,超过40个县、市(区)也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这次疫情的病毒株经鉴定为H5N1AIV。到2004年3月16日所有49起疫情的疫区全部解除封锁。这次禽流感的爆发共有143084只家禽受感染,政府强制捕杀了疫区内9016316只家禽,并对14015884只鸡进行免疫,给疫区的养殖户造成了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
1.2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特征
1.2.1 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特征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的家禽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或死亡,体温骤升,精神萎靡,呼吸不畅,家禽的头部会发生明显水肿,家禽的脚爪或鳞片出现血丝,受感染家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超过90%,某些易感禽类如鸡鸭的病死率甚至为100%。
1.2.2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特征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在1~7d之间。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通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温升高到39℃以上,同时伴有感冒发烧的特有症状,全身无力,有一部分的患者还会有恶心、肚子疼、拉稀等消化道症状,病情严重者如果医疗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1.3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1.3.1 消化道传播
被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的分泌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垫草、饲养器具等均可成为病毒株的传播媒介,一旦健康家禽接触或者使用这些被污染材料,会导致禽流感病毒进一步扩散;健康人群如果不小心食用了带有病毒株的家禽肉制品也可能会增加禽流感病毒感染传播的几率。
1.3.2 呼吸道传播
HPAIV主要是通过被感染家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空气通过家禽的呼吸道而间接扩散。
1.3.3 迁徙传播
禽流感病毒也可以通过水禽或者候鸟的迁徙运动,从一个区域传播到另一个区域,从而导致其跨区域传播。
2 应对措施
2.1 防治措施
2.1.1 建立养殖场的科学管理制度
采用生物安全模式,用“养-防-检-杀”4个字来概括。实行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即有效控制疫病进入养殖场最可能的途径,控制养殖过程中可能造成危害的各个环节:引进禽类时加强入境检疫,不能从疫区引进禽类;防止饲料和饮水成为某些感染的来源,选用无污染的颗粒饲料,对饮水进行水质检查,确保无污染;养殖场的布局、设施合理,做好粪便、污水的清除工作,定期进行消毒,并实行全进全出制;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和检疫,定期检测;尽量避免外来人员的参观;疫苗接种作为防控重要措施共同进行。
2.1.2 建立程序化的免疫制度
养殖场应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要求,采用H5亚型的禽流感疫苗,及时对家禽场的家禽进行免疫接种。要求对不满2个月出栏的家禽要至少进行一次禽流感的疫苗免疫,对2~4个月龄出栏的家禽要至少进行2次禽流感的疫苗免疫,对于养殖时间超过4个月家禽应该进行3次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目前,国内禽流感疫苗的生产厂家比较多,生产厂家要严格控制疫苗的质量,对某些心存侥幸心里的养禽户,需要我们政府相关机构加强对养殖户的免疫操作培训、加大禽流感免疫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从事养殖人员的规范化防疫意识。
2.1.3 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因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毒源都在动物身上,尤其是常见的家猪和鸡,要求养殖场必须建立全面的家禽疫病防控体系,尤其是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主要是针对农村散养的家禽及交易市场的活禽。相关人员必须定期对辖区内的家禽动态和疾病进行全面的检查,一旦发现患病的动物就要第一时间进行治疗,病情严重的话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病死的禽类进入市场;同时关注那些与患病家禽接触密切的人员动态,看他们是否有感冒症状出现,体温是否上升,是否需要就医等。
2.1.4 加强禽流感的疫情监测力度
养殖户要定期对家禽开展免疫检测,同时辖区政府要加强动物疫病监测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购疫病监测相关设备;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的“三支”队伍:动物流行病学的调查队伍、动物疫病监测的采样队伍、动物疫情的巡视队伍;同时建立疫情的预警机制。必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要做到有预示的宣传;如果辖区内发现疫情相关人员要加强检测力度,确定其检测范围和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力争消灭病毒源,如果发现阳性家禽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发文停止活禽的市场交易。
2.2 高致病禽流感爆发应对措施
如果养禽场发现或怀疑养殖的家禽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相似临床症状发生时,应该积极主动向当地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进行疫情的报告,养殖场或个人不能自行私下处理,要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理,各部门一起尽力把病禽控制在最小的数量,控制最小的疫区范围,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严令禁止养禽户或不法的商贩瞒报疫情或者倒卖病死的禽类,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一旦报告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得到确认,疫区内部门必须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规定对疑似受感染的病禽进行隔离和封锁,当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主管部门要马上划定疫区。我国政策是将疫点周围半径3千米的范围划定为疫区,在疫区内家禽必须全部扑杀,而且扑杀后的家禽要先焚烧后再进行掩埋,养禽户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采取的有力措施。
监管部门要对疫区内被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同时,第一时间建立免疫隔离带,对疫区周围5千米内所有的易感禽类进行禽流感疫苗的紧急免疫接种;对于疫区内所有病死家禽、被扑杀家禽、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器具、饲料和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对疫区内所有用具、家禽舍所、员工的宿舍、疫区内道路等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程序。对于清洗消毒所产生的污水要进一步做无害化处理。
朱军政(1967.3-),男,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等工作,特别致力于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应用和推广、动物疫病监测等工作。近几年重点在猪病混合感染、动物疫病渐进式控制路径在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中的应用项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