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关节炎的诊治
2015-01-23高洁
高洁
(辽宁省凌源市畜产品安全监察所122500)
犊牛关节炎的诊治
高洁
(辽宁省凌源市畜产品安全监察所122500)
奶犊牛经常发生感染性关节炎,年龄较大的则成散发。从牛化脓的关节曾分离出多种病原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是内源或外源性感染所致。大多数病例发热,有明显的急行跛行。本病发病比较隐蔽,而且不易治愈,即使治愈后也往往由于关节僵直而导致牛只的最终淘汰。对奶牛场造成极大的损失。
1 病因学
年轻的犊牛脓毒性关节炎起源于脐带感染或败血症。被动转移免疫球蛋白失败的犊牛危险性最大,新生的患败血症的犊牛发生脓毒性关节炎或骨髓炎时常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其他症状,如肠炎、脑膜炎、眼色素层炎或肺炎。被动转移免疫球蛋白失败继发关节炎的新生犊牛的预后不良,尤其是多数关节炎患病时更是如此。这些犊牛也可发生血源性骨髓炎,因为滑膜及骨骺的血液供应来自相同的血管。发生脐带感染的犊牛也可引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而继发一个或多个关节的脓毒性关节炎。犊牛的毒脓性腱鞘炎、骨髓炎或关节炎也可继发于擦伤、创伤即褥疮等。患其他病长时间躺卧的犊牛危险更大。较大的犊牛(3周龄以上)和青年母牛在发生外伤、关节炎周围蜂窝织炎、刺伤或内源性病原从消化道(沙门氏菌)、呼吸道(昏睡嗜血杆菌、支原体)侵入局部时可发展为脓毒性关节炎。成年牛的滑膜炎、关节炎或骨膜炎可继发于内源性疾病,如脓毒性乳房炎、肺炎、肺脓肿、肝脓肿及慢性蹄部感染,也可继发于外部感染,如创伤、褥疮、关节周围蜂窝织炎或脓肿。从较大犊牛和成乳牛脓毒性关节炎、骨髓炎病灶或腱鞘炎最常分离到的病原为化脓棒状杆菌。
2 临床症状
脓毒性关节炎的症状包括明显的跛行,关节囊肿胀,局部温热,触诊或伸展、屈曲关节时有疼痛反应。病牛低温发烧(39.4~40.0℃)。病牛躺卧时姿势可能异常,卧地时患肢伸展,或侧卧,以便更容易的伸展患肢。患多关节慢性关节炎的犊牛或成年牛往往长时间躺卧,可继发曲腱挛缩,这种病例须与原发性曲腱挛缩相区别。
3 诊断
关节消毒后穿刺,取滑液做细胞学检查和病原培养。检查异常的滑液可做出大体诊断,但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对诊断有极大帮助。细胞学检查常发现白细胞超过30000个/μl,总固形物超过3.0g/dL。革兰氏染色可明显的看到细菌,如做细菌鉴定则需要进行培养。在有价值的犊牛或成年牛,细胞学检查、细菌和支原体的培养是重要诊断手段。在大多数细菌性关节炎,可清楚见到变性的中性白细胞,但发生急性支原体性关节炎时可能见不到。在慢性毒脓性关节炎,滑液外观呈脓状。
急性关节感染的射线照片显示关节腔变宽,这是由于滑液增多所致。慢性感染则可显示关节腔变窄,这是因为关节软骨磨蚀、软骨下骨组织受到侵蚀和骨增殖以及骨膜炎及偶发的骨髓炎。
4 治疗
4.1 方法一
对发现腕关节发炎的病牛,继续按传统疗法治疗,仅在患处涂擦松节油、鱼石脂,若脓肿破溃,则挤净脓汁,用呋喃西林溶液冲洗1~2次,然后撒上磺胺结晶粉或呋喃西林粉,外擦松馏油和鱼石脂软膏。此后继续不间断在患处涂擦消毒防腐类药。但效果不好,治愈率低。
4.2 方法二(预防疗法)
经尸体剖检发现淘汰牛有胸膜粘连等现象后,对病犊试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方法为:凡小母牛出生后都连续3~5d肌注硫酸庆大霉素4~5ml(20万单位)/d,2次/d。处理后仍有一头关节处皮肤肿胀破溃,用10%盐水,0.1%高锰酸钾水,3%双氧水隔天交叉冲洗,每天涂擦兰汞1~3次,经7d左右,6头愈合,2头关节处皮肤破溃面积过大,预后不良予以淘汰。尸体剖检内脏无异常。
4.3 方法三(改进疗法)
凡发现腕关节炎的病牛采取的治疗方案改为:上午,肌注10%(安钠咖10ml,同时关节腔内注地塞米松磷酸钠 5ml(5mg),青霉素钾 8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100万单位;下午,肌注安钠咖10ml,青霉素80~12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经关节腔内注药一次后约8h左右,悬蹄的患肢即可着地行走,连续用药3~5d病牛肿胀消失,可正常行走。
高洁(1983.7-),女,大学本科,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