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县校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选择

2015-01-23王金星刘琼英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27期
关键词:县区经济社会县域

王金星 刘琼英

随着中高职衔接,现代职教体系建构,政行企校合作,终身学习与教育体系建立,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纵深推进,地处非中心城市的高职院校如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合作,如何为“三农”服务,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话题,已经十分严峻地摆在了高职院校面前。

县区建制是中国和国际经济社会的重要结构单元

在中国,县区(含县级市)建制由来已久。据《左传》记载,“真正作为行政区域的县最早见于楚国”,显然是春秋早期就有了。之后,县区建制虽曾因社会历史的演进而有些变化,但在近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其经济社会基本结构单元的属性特征和组织、管理、推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职能,上属州郡、下辖乡镇的大体规制却始终没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称其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重要结构单元是名实相符的。

在国际上,虽然有规模等级甚至类别上的一些差异,但“县”仍为行政区划之基本建制之一,且建县的国家还不少。美国就在州下设有3042个县,尽管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功能作用有些细微差别,其职级却与中国一致,总量比我国还多。德国不仅同样在州下设县,县下设乡镇,而且还分设有乡村县、城市县。日本也在都、道、府后设有县,但其县的级别与中、美、德有异,是等同于省的。英、韩等国虽称“郡”不称县,但其基本规制和功能作用却与县是基本一致的。事实表明,在东西方国家,县区(含县级市)都是经济社会的基本结构单元和重要载体,是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社会结构细胞。

在当代中国,县以下的乡镇虽然是一级有职有权有资产的政府,但毕竟仍然相对较小,往往是几个甚至十几个乡镇才组成一个县区;在县以上虽然有市州、地区等建制,交通也比以前发达了许多,市州的实力得以扩大和增强,而且往往还有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有一定的实体经济,甚至还有干部的调动使用、任命罢免权,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控制县区的幅员、人口、资源和发展建设方向,决定一个县区的经济命脉、发展定式与生机活力,但就其实质讲还是一种相对虚弱,与过去州府郡制没有根本区别的特有建制,难以成为真正独立的社会经济结构基本单元,在很大程度上所行使的仍是一种有限的统筹协调的管理运行职能,而且还往往因这种特殊性与县域经济社会形成一定的矛盾,这也是我国酝酿行政区划调整,行管体制改革,省辖县已试点到一定层面,省管县,央省县(区)乡(镇)四级管理体制呼之欲出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县域经济在东西方国家,其经济社会基本结构单元的社会地位是无可易移的,高度关注、很好服务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当是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发展趋势,也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核心发展与竞争力所在。

职业教育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坚强后盾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及其所属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其基本目标任务是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社会需求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兴趣和素养,提高其职业素质,培训其职业技术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提供人才培养培训、文化传承创新、智力支持服务、终身学习教育、学习型组织与社会建构等立体全方位教育科技服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做人与做事相统一”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鲜明价值取向;决定了它与政行企校,特别是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和方式方法;决定了它不可能与世隔绝,脱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实际去做空对空理论研究。尽管我国目前的工业特别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企业大都集中在省会及以上城市,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烈呼唤并推进着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未来在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主体的县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和总体趋势在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国地大物博,发展的重心在农村,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实质、要害又在于人才,在于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技术与管理型人才,培养这类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因此,从一定层面上可以讲,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强后盾,离开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离开了人才支撑,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将无从谈起。

县校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的最佳选择和必然趋势

县区的社情民意呼唤着县区学院、呼唤着高等职业教育。除去少数民族地区之外,一般说来,一个县区的人口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在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的当下,人民群众都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能上好大学或至少有一技之长,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但人才自身的层次性、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和学业基础较差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仍然总量不足的现实,又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接受高等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这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此外,高职教育在中青年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在职员工的岗位培训、中老年农民的身心健康、整个农村人口的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也要发挥出重要作用。

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呼唤着高等职业教育。县区经济社会的主体在农村和农业,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让农村人能与时俱进、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不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甚至抱残守缺,而是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具备奋发图强的进取意志和健康向上的奋斗精神;此外是相关技术技能、生活方式、生存能力的培训提高,让他们人人都有一技之长,个个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现代新型农民;再就是政策法规、道德法纪、安全稳定、子女教育、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引领指导与培养教育,都需要通过县校合作举办县区学院来不断提高其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升其品质品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支撑。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的现状呼唤着高职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年年都出台一号文件并专门召开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大力推进相应改革,加大农业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是,由于面宽量大,问题众多且积重难返,很多尚处于探索之中,温饱问题虽已基本解决,脱贫致富进程却十分缓慢。农村生产力低下,很多区域仍处在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异常艰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困难重重,究其根本原因,除去理念思路、政策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就是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缺乏。迫切需要以此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培养支持。而目前的状况是,除去普通高中和少量职业高中之外,县区并无其他学校。加之思想认识与政策投入不足,所带来的是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好,没有建设标准,师资、设备、实训条件等办学基础较差,人们因此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另类教育,不愿读、不想读、不敢读的现象并无多少改变。即便是考上大学走出去的农家子弟,回来者也凤毛麟角。受政策因素影响,农村职中招生困难,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难以为继。县区需要高职教育,县区需要高等教育,但绝大多数县区又办不起高等教育,县区高等教育严重缺失。

高职院校地处非基层、非中心城市,难以有效发挥效应的现实状况亟待改变。目前,全国有1300多所高职院校,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 %左右在市州三级城市,居省会城市的有但不是最多,在县级城市的很少,几近空白。这使得高职院校置身既非中心城市,也非基层县区的尴尬境地,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市本级没多少社会经济实体,主要履行的是统筹管理、协调促进职能。因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县区,这才有了省辖县的改革动议,同时也构成了我国高职院校分布不合理,因体制机制、认识观念和历史惯性等因素非但难以深入下去,反倒有些若即若离之感,难以很好地满足作为经济社会基本结构单元的县区对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培养教育、对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也对党和国家实现两化互动战略形成极大障碍和直接影响,理当引起高度重视。

县区学院由地方党委政府与高职院校合作举办,针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特别是支柱、特色、新兴产业之总体和主体需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分步实施。由地方党委政府解决组织领导、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土地校舍、人财物力、制度保障等重大基本问题,高职院校解决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层次方式、师资设备、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培训质量保障等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基本问题;以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则负责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测评工作。县区学院当与县区内的中职学校或职教中心融合统一、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举办特色鲜明,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既满足学历教育、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又满足政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对各类岗位培训、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终身教育、文化建设的需求,还可以提升县域内行业企业、系统内培训机构和人员的相应能力和水平,使之真正办得有特色、具实效,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培养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社会所需人才,助推县域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终身教育体系、中高职立交桥建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511102009);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0SA1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金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刘琼英,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县区经济社会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县区节能改灶发展现状与推广探析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