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沟通相关问题思考*

2015-01-23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财会通讯 2015年34期
关键词:内审管理层准则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田 林

一、内部审计沟通目的及作用

(一)内部审计沟通目的 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即政府审计以及社会审计而言的而存在的一种审计形式。内部审计沟通的目的在于:

一是了解内部审计。由于内部审计服务的主体通常是组织内部,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仅拘泥于监督、评价和鉴证,内部审计更注重服务理念(服务职能),即在组织内部通过关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组织层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独有的方式进行确认,并最终提供咨询意见,为增加组织的价值贡献着审计的力量。作为内部审计活动主体的内部审计人员理所当然的承担其向组织最高管理层和适当层级的管理层进行沟通,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积极不断的沟通,营造内部审计理念发生变化的舆论氛围,沟通者循循善诱,被沟通者逐步产生觉悟,进而接受并理解内部审计最新发展成果。同时我国内部审计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强调要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公众职业来看待,加强内部审计的职业化教育。

二是了解内部审计的工作情况。内部审计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组织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二层次是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又细分为三个小层次,即作业类准则、业务类准则和管理类准则。其中作业类准则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结果沟通、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审计抽样、分析性程序等9个具体准则。业务类准则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与报告等4个具体准则。管理类准则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人际关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等7个具体准则,如图1所示;第三层次就是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共包括审计报告指南、建设项目审计指南、物资采购审计指南、高校内部审计指南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共5项。

图1 审计准则框架

内部审计不仅关注传统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而且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向纵深发展,内部审计更应关注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同时内部审计准则还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围绕“为什么做”、“如何做”以及“做到何种程度”等内容都从制度上做了详细规定。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中遇到什么棘手问题、发现组织存在舞弊的迹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和建议等都要和组织适当管理层进行沟通,一方面告知适当管理层有关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另一方面,针对特别棘手的问题需要获取管理层的谅解与支持。

三是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在公司治理过程发挥必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组织治理结构、权责分配、战略制定、内部控制等一系列有关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通过运用审计的思维和观察角度,评价上述活动存在的种种不适,如公司治理结构界定不清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虽然存在,但具体之间的分工不清楚,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监事会监督职能有待于提升,并不能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作用,内部审计人员随之将审计发现与组织适当管理层进行沟通,势必会引起最高管理层的重视,最高管理层相信必然会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而采纳其合理化的决策方案。与过去领导经常想不起内部审计的局面相比,内部审计在组织内部的影响日益增加。

(二)内部审计沟通的作用 第一,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之间公开和详细的沟通有助于改善组织治理。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定义修订的说明,当今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已涉及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组织生产经营的各个层次及方面,通过内审人员反映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组织适当管理层中能产生共鸣,只要组织适当管理层重视,势必会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良问题。第二,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客户”关系的基础。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治理要素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到为之服务的对象的需求。例如,在普华永道所做的一项调查中,68%的受访者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增值活动并没有清楚地表达(Price water house Coopers,2002)。第三,内部审计人员之间沟通可以实现形成持续良好的互动局面。相对于内部审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的沟通而言,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则属于内审机构内部的沟通,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一个整体,机构内部相关人员为了发挥协同优势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必然会发挥团队整体优势。

二、内部审计沟通方式

(一)题词 在我国凡事只要领导重视,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则榜样的力量一定会影响更多的人遵守相关规定。由此推断,如果请领导为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章程》题词,通过领导题词使组织内部相关人员注意到该行为,相关人员一定会意识到配合内部审计并按照内部审计机构要求开展工作,从而贯彻落实内部审计最新规定。只要领导能对相关事项通过题词的形式予以肯定,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该事情的重要性,组织内部相关人员会心领神会接受内审,改变对内审传统看法。

(二)请求批准 内部审计机构欲开展相关审计工作,必先形成相应的审计计划,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计划和方案形成后,若请示相关领导并征得其同意,继而在组织内部通过公示的形式使组织内部相关人员知悉该事件,以领导的力量为后盾,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的开展和相关计划的落实一定会顺利进行。倘若内部审计机构仅凭自己主观判断、个人的满腔热情、一厢情愿,无论如何努力推进内审工作,终因种种阻挠和推诿扯皮而使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的实施搁浅,因此凡涉及内部审计机构将要开展的工作以及关于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有关重大事项,务必征得组织有关领导的意见并取得领导的授权与批准。在我国凡是领导重视的事情,下属各单位一定会在领导的引领示范作用下高度重视及密切配合。

(三)召开座谈会 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日常审计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有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也有关于具体实务开展方面的等等,有些问题的处理仅凭内部审计机构是无法妥善解决的,必须靠整个组织来解决,此时召开座谈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一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可以形成合力、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借开座谈会之际,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传达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进展、新理念,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内部审计及其价值,并在适当时候理解审计,进而支持内部审计。

(四)建立内部审计网站 内部审计网站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来传播有关内部审计发展思想及内部审计前沿知识,因互联网以其生动活泼的画面,同时互联网关于内部审计的前沿更新速度快,使有关人员接受内部审计理念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为完整展示内部审计所有信息提供了便利。通过网络的设置,形成相应的BBC网站,组织内部有关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充分的网络互动,可以大大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步伐,同时通过开设内部审计网络,还可进一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与组织其他部门的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做到信息与资源共享。

(五)推行最佳的内部审计实务 内部审计机构长期在组织内部从事相关的审计工作,经常接触到客户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内部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素质,既有理论又有实务操作的内部审计人员一定会推出相应问题的审计范例,即推行最佳的内部审计实务。通过典型内部审计案例指引,组织内部相关人员在参考借鉴最佳内部审计实务的基础上,也一定会消化吸收内部审计思想的精髓,并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按照内部审计有关要求开展必将变为一种自觉行动。

(六)其他沟通方式 除上述五种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外,内部审计机构还可以向组织有关部门输送实用性人才的方式,征得有关部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内审机构还可通过列席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会议,认真倾听,仔细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各职能部门及时排忧解难等方式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三、内部审计沟通内容

(一)内部审计理念沟通 内部审计理念又称内部审计的主导思想,是指审计人员的观念,它不是由管理或其他人员规定的,而是内部审计人员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为实现内部审计目的而自行选择的、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观念。有关内部审计理念的研究,叶忠明和田林在2007年曾提出包括独立理念、服务理念、增值理念、利益理念、风险理念、控制理念、和谐理念及综合技能理念等八大理念。厦门大学王光远教授也曾在2007年提出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即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受托责任的孪生兄弟,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职业秘诀;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内部审计是透视公司的窗口,是公司治理的守门员,是组织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确认和咨询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服务领域;积极营销内部审计,努力扮演企业变革代理人角色;坚守独立性和客观性,高度重视客观性管理;建立健全以控制和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执业人员要恪守准则、超越准则;以企业管理的理念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致力于把内审部门建成一个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融合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不管是内部审计的八大理念还是十大理念,只不过是数量上的不同,两种提法中有非常多的相似点,如服务理念、增值理念、控制理念、风险管理理念却如出一辙,诸如此类的理念应该在适当时间以适当方式向组织管理层沟通,以使其了解并掌握内部审计最新发展成果。

(二)审计计划及工作安排沟通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规定,内审计划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将审计计划事先公布有利于内审机构提前编制审计计划,也有利于组织内部提前把握内审工作动态,便于组织内部其他部门提前做好准备以更好配合内审机构开展工作。同时内审部门可能在特殊时期临时经办最高管理层交办的其他与审计相关事宜,如果内审机构将这些工作安排形成常态化的公布形式,组织内部相关机构和部门一定会高度关注内审机构的工作动态,组织内部有关机构和部门以内审为中心,围绕内审开展运营管理,组织内部必定形成整体合力。

(三)内部审计结果沟通 根据相关规定,结果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的讨论和交流。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业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以及内审人员依据相关规定形成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应和被审计单位及组织适当管理层进行沟通,并征得其理解和支持,同时解释自己的立场、形成审计意见的原因。如果内审人员一意孤行、肆意妄为,未能发现自己在审计工作中的疏忽和失误导致审计不当行为,凭个人主观臆断,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持有异议的情况下,盲目提出审计处理决定并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势必会挫伤被审计单位的情感,非但不能征得其理解和支持,相反审计双方还会产生敌对情绪,和谐的审计局面恐难形成,内审服务理念及其发展成果也终将会被抛弃。

(四)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沟通 受传统审计观念的影响,一旦提及审计,通常认为审计机构只要来审计,不找出问题绝不善罢甘休,但凡经过审计的相关人员要么受到批评,要么降级降职,被审计单位非但不喜欢审计,而且还找出种种托词抵触审计、不配合审计;同时对个别同志可能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其任期内存在种种违反法纪的行为,在评价其经济责任时往往由很多顾虑和承受外部的压力,不敢或不能评价审计发现的问题。内审计人员必须审慎思考并设法解决这一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瓶颈。内审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向组织最高管理层阐述内审会给组织带来的益处,即内部审计是着眼改善组织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帮助组织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若能采取说服组织最高管理层接受内审、理解内审,转而支持内审,既然高层配合内审,并积极在组织内部推行内审,继而组织其他管理层及相关人员在高层思想转变的影响下,也会因势利导、解放思想来配合内审。内审部门应通过具体审计实务使相关人员了解,内审通过提供确认服务及相应的咨询服务,帮助组织来改善管理,加强管理。

(五)内部审计资源沟通 当组织内部资源稳定在某一数量区间内,内审部门及组织内其他部门就会各显神通、各尽其能尽可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才能充分履行自己应尽职责。如何才能争取到更多资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最高管理层对组织内部各部门的重要性以及各部门为组织发展所做的贡献,内审曾一度受到外包的舆论压力,同时内审部门被视为成本中心,仅是资源的消耗者,完全忽略了内审部门的工作业绩,这些偏见关系到内审能不能在组织内部生根发芽,作为内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尤其是通过自身努力,如查明组织日常发生不必要的支出,对组织而言即为节约,这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内审的“硬”业绩。至于软业绩,就是通过内审发现组织存在的内控、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由于“软业绩”的考量难以界定,导致人们认为内审只是一个花钱的部门。内审部门应直面现实,以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处在外包和客户不理解的双重压力的不利情形,应积极转变工作方法,通过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以显示自身的优势,获得客户的认可。

(六)内部审计机构与管理层的沟通 根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的沟通,除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之外,还应当定期提交工作报告,一般每年至少一次。内审机构工作具体包括如何开展内审以及发现问题如何报告,作为组织内部再控制实施的有效主体,内审部门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组织最高管理层汇报内审工作的方向及动态,内审报告和内审工作报告有效沟通即可达到此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报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内部审计资源的使用情况的综合报告,对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而言,工作报告能使其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获得所需的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总括性信息,当组织适当管理层需要关注具体业务活动时,审计报告能提供详细、具体的信息。内部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报告,报告针对的是单个具体的被审计事项。当然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内审部门可以就审计时间较长的项目或组织最高管理层比较关心的有关项目的进展情况可出具中期审计报告,以满足管理层阶段性的需求。工作报告是对阶段工作的总结,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定期报送工作报告的制度。

四、内部审计沟通技巧

(一)表达技巧 沟通就是表达,是凭借审计证据对审计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风险管理等是否存在不足的发表鉴证意见的行为,在从事内审过程中审计双方针对内审准则的某些理解会存在认识误差、另外财务审计可能会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存在偏差、经济责任审计中关于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界定难等问题的存在,审计双方针对同一个问题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内审人员在进行沟通时应当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因表达问题而使被审计方产生误解,切忌不可绕弯子、兜圈子,力争观点明确、表达清晰。

(二)倾听技巧 内部审计属于内审人员推销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在对方阐述时千万不能被动消极甚至假装在听,如果这样会常常导致误解。如果用积极心态,专注倾听,并且抛开成见、开诚布公、学会换位思考,究其结果定会令人满意。

(三)沟通原则 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结果沟通时,需把握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沟通原则,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沟通是双向的互动的行为,沟通双方地位决定了沟通的主动与被动权,要想使沟通见成效,双方地位平等是第一要务。

五、结论

通过上文对内部审计沟通目的与作用、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内部审计沟通内容以及内部审计沟通技巧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研究,了解了进行审计沟通,妥善处理化解人际冲突,是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方法和策略。从内部审计理念发展的演变过程而言,在现代社会中,内部审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审计工作结束以后,内审人员应提出更具针对性、更富有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使被审部门意识到内审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其实完全是为自己服务的。

[1] 叶忠明、田林:《内部审计理念及其营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2007年第5期。

[2] 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3] 王桦、庄江波、陈汉文:《内部审计职业化:一种营销战略观》,《审计研究》2003年第5期。

[4] 余玉苗:《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与方式的特征》,《财会通讯》199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内审管理层准则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存在联合效应吗?——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基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分析
学学准则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