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运用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SWOT分析

2015-01-23付姣

企业导报 2015年1期

摘  要:微博是一种新的教学工具之一,运用的好坏关系教学的效果。文章分析了微博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的必要性,重点做了微博运用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SWOT分析,提出了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对策。

关键词:微博运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SWOT

一、微博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主旋律,许多大学生一谈到思想政治教育,都认为禁锢了其个性解放,都存在一定的疏离感甚至逆反情绪。换句话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十分紧迫。博客、微博的问世在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微博具有极强的新媒体传播特性,支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发布,可以个人面向网络即时发布消息的精简系统,具有较高的渗透率,相对于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来说,作为一种即时交流工具,微博的开放程度更高。?目前在国内微博的用户中企业员工和学生占的比重较大,63%的微博用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分别是29%和17%,18~30岁的年轻用户占了67%,有37%的用户认为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只有6%的用户认为不可信。整体上来说,有96%的用户表示会通过微博了解、发布对突发事件的观点。在这样的背景,依托网络微博为载体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重要机遇,也十分必要。

二、微博运用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系统分析最常用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法。

S(Strengths)指系统自身所拥有的优势;W ( Weaknesses)指系统自身存在的劣势;O (Opportunities)指系统所而临的机会;

T(Threats)指系统所而临的威胁。该方法是将与系统肖接相关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罗列出来。

(一)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与机遇。微博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高职院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微博客却能极大程度地缩短人们之间的时间及空间距离,在教育者和教育主体之间形成快捷、便利、生动、开放的沟通途径。 微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互动性强、信息内容简单、自由度高、平民性强;开放性的特点导致其传播能力较强;信息公开、更新速度较快、一对多、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单向关注、广播式信息传播、信息公开、跟随性强。

(二)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劣势与威胁。微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1)对大学生教育方法带来挑战。微博与传统网络媒体相比,将传者、受众合二为一,同时,技术上的低门槛使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不复存在,信息发布随意性大,会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过度自由化、规则意识淡薄”等冲击。这些,都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2)挑战大学生行为实践。网络的隐蔽性使学生可以在网上肆意宣泄现实中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因此,在微博的冲击下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更加趋于个性化、多样化,出现“网络自我”、“现实自我”和“真实自我”的交织与冲突的矛盾状态,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交往异化;(3)动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有些人利用网络对我国的道德观念、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进行影响和干涉,难免出现负面因素。

三、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对策

(一)把微博建成学生共同学习的网络平台。高职院校将微博建设成为共同学习的平台,较适合学生可以通过微博互动学习。比如通过微博这一网络平台讨论学习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微博开展“微博作业”,学生微博作答,教师发布题目,教师批改后发送给大家共享,以通过微博集体攻关难题,快速传播,集集体智慧,共同学习活动。

(二)把微博打造成学生自我成长的平台。思政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思想成长,小断寻找答案,思想小断成长,小断思考,小断领悟。微博所提供的多种多样功能,讨论教育类话题,这对学生思想教育效果更佳,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各种观点,在交流中成熟自我。

(三)把微博建成思政课教学的资源平台。微博的这些信息就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难得的资源。当前的思政教育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日,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多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四)把微博建成思政课的网络课堂。通过微博发布广播内容,叫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叫以把简短的音、视频和短片等教学资料一上传到微博,开展师生间、学生模拟思政课真实课堂。微博的简短信息交流更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叫以全过程跟随老师的授课思想,遇到问题叫以小受限制地提问,解决问题的答案叫以任意共享,学习效率好。通过微博开展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叫随时随地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邵艾群.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相关问题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2)

[2] 刘朝晖.新职业主义下高等职业教育核心能力的培养[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0(08)

作者简介:付姣(1984-),女,民族:汉,江西省南昌市人,职称:助教,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