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探究
2015-01-23白江涛夏艳华
白江涛++夏艳华
摘 要:生态文明是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它是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共荣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而志愿服务,是人们无私奉献社会、热心服务大众的鲜活实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通过把志愿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探究有效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而改进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志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具体的战略部署,其显著特点就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提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有序发展。志愿服务以其领域宽、渠道广的特点,能够广泛的动员社会资源,并且有效的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缓解政府压力。如何做有利于生态文明的社会保障,更加充分调动和发挥志愿服务的实效性,探究志愿服务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这将是本课题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志愿服务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志愿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志愿服务传递着爱心与温暖,传播着文明与美德。志愿者在把正能量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满满的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构建起人与社会和谐沟通的桥梁,最终营造出良好浓厚的社会氛围,促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成为无私奉献社会、热心服务群众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
随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已发展成为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而“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重要理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认知,大学生一种新的素质要求彰显,即关心其他生物和地球的生态素质。把生态文明建设寓于志愿服务之中,有利于吸引更多绿色环境倡导者、爱好者参与志愿服务,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促进志愿服务的持续绿色发展。
(二)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物质基础,其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努力推进持续发展、循环发展、全面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时代大背景下,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寓于志愿服务之中,有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进而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展示负责人大国形象,赢得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三)二者结合相得益彰。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将张承地区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的安排,树立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承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赶超跨越、绿色崛起。并紧密围绕中央文明办 “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把志愿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来探寻最有效的模式,促进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理论高度的完善提升,为生态环境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二、探索志愿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有效模式的尝试
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当代大学生只有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向社会,深入实践,在志愿服务中经风雨,受磨砺,才能长才干。今日北方各地频现雾霾,这更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引人深思。在此种背景下,探索志愿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有效模式成为迫切需要。那么就如何将二者更好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浅谈以下几点:
(一)建立绿丝带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机制。(1)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建立志愿者档案和数据库。实现志愿者、活动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对接。(2)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绿色阵地。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创建一批青年植树护绿活动阵地。坚持“重栽重管”的原则,结合专业知识,配备专门力量,争取专项资金,切实做好后期管理工作,栽出靓丽风景,造出绿水青山。(3)开展生态环保的专业技能培训。邀请林业、农业部门,面向志愿者开展全民植树知识普及培训,如:正确选择树种,实施科学栽种等。(4)大力开展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志愿服务。唤醒全社会成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提高公民环境道德修养,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质,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活动。(5)完善表彰激励机制。要围绕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这个核心定位,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总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全面落实“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总要求,面向优秀志愿者和优秀服务组织进行表彰,营造“绿映青春、志愿河北”的浓厚氛围。
(二)根据服务机制,开展以下志愿服务活动。(1)开展助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联合教育、环保等部门,组织生态环保教育专家、环保公益团队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大力开展系列环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节约水电、纸张,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倡导“光盘行动”、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助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2)开展助力“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在社区,开展“我的环保低碳生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生态环保志愿者走进社区,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知识;在农村,开展送环保、送理念、送技术进村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走进农村,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讲授绿色种植养殖方式,推介低残留农药化肥使用方法,提倡生活垃圾科学处理,保持生活环境卫生整洁等活动,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助力“绿色家园”创建活动。(3)开展助力“绿色城市”创建活动。组织生态环保志愿者进广场、公园、交通路口,通过擦拭公共设施,维护城市清洁环境;劝阻随意折枝摘花、踩踏绿地草坪等不文明行为;面向社会征集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主题的微电影、公益广告、漫画、歌曲、文章等活动,为加快实现承德绿色崛起献计献策,营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报道大学生助力生态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活动, 吸引社会更多的人和单位了解我们志愿服务内容,宣传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种理论层面,也是一种具有重要实践精神的概念,我们不仅需要全民性的广泛关注,更需结合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探寻有效模式加以改善。青年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需要他们引领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湘溶. 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 2014, 43(2): 5-7.
[2] 陈晨.对现行大学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3] 尹礼政.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理论导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