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端脑利钠肽前体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预后的关系▲
2015-01-22韦超料武志锋
韦超料 江 波 武志锋
(广西武宣县人民医院1内科,2检验科,武宣县 545900,E-mail:wuzhifeng168@163.com)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及心血管疾病致死的终极病症,在过去的40年中,心力衰竭致死的人数增加了6倍[1],已成为一个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问题,寻找一种高效简捷的参考指标对心力衰竭快速诊断及心功能评估并阻止其病程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B型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在心室内合成的神经激素,由B型脑利钠肽原前体(pre-proBNP)被酶分解而来,pre-proBNP分解为BNP的过程中同时也生成了等摩尔量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研究显示NT-proBNP的代谢可直接反映心室的压力,其水平可能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而且相比于BNP,NT-proBNP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在血浆中浓度的稳定性更高,因此具有更高的诊断学价值[3]。本研究项目通过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和早期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60例,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结合患者病史、临床标准、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予以确诊。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内分泌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或代谢紊乱、血液病、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和瘤外综合征、肺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及使用甲状腺素、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9~80(64.2±9.1)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23例,高血压18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心律失常5例,瓣膜性心脏病3例;心功能参照NHYA分级标准[5]分为Ⅱ~Ⅳ级,其中Ⅱ级19、Ⅲ级30、Ⅳ级11。60例患者均随访3个月,根据3个月内是否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病死亡及因心衰再次住院等事件)分为出现组24例和未出现组36例,出现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即死亡组7例和未死亡组17例。死亡组7例中死于住院期间4例,死于发病后30d内2例,死于发病后3个月内1例,死因分别为:心功能恶化4例、心律失常猝死2例、心源性休克1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9(63.7±8.6)岁。未出现组中男 22例,女 14例;年龄43~80(64.5±8.9)岁。死亡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46~77(65.7±9.4)岁。未死亡组中男11例,女6;年龄39 ~75(64.2 ±8.1)岁。死亡组、未死亡组、未出现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抽取60例患者入院时、对照组体检时的静脉血3 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浆,在室温条件下须在4 h内完成检测,2~8℃保存须在5 d内完成检测,-20℃以下保存须在6个月内完成检测。避免加热灭活标本,溶血标本弃用。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试剂盒由南宁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2.2 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仪,由同一名高资质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在60例患者入院24~48 h内、对照组体检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患者LVEF。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研究采用 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血浆NT-proBNP水平、LVEF比较 对照组、未出现组、出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组和出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F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组患者血浆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组(P<0.05),LVEF明显低于未出现组(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未出现组、出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比较(x±s)
对照组、未死亡组、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死亡组、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LVEF 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死亡组(P<0.05),LVEF明显低于未死亡组(P <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未死亡组、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比较(x±s)
2.2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比较 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而LVEF呈逐渐降低趋势(P <0.05),见表3。
表3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比较(x±s)
2.3 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LVEF相关性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913,P=0.006),与LVEF 呈明显负相关(r= -0.752,P=0.012)。
3 讨论
CHF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总体预后较差等特点。有研究显示由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左心室功能减退是推动CHF病程进展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评估心功能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6]。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认为NT-proBNP和BNP可能是CHF患者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重要标志物[7],两者均来源于pre-proBNP。在CHF患者心肌细胞中pre-proBNP水平明显增高,其分解产物NT-proBNP和BNP也随之增多,在代谢酶不同的作用下,血浆NT-proBNP水平增高程度明显高于BNP,由于NT-proBNP有更长的分子链、更稳定的血浆浓度,且不易受患者生理节律、标本收集条件等影响,有学者认为与BNP相比,其反映心功能受损的诊断学价值更高[8]。多数学者认为血浆NT-proBNP水平增高与右心扩大及功能不全密切相关[9],因此本文将血浆 NT-proBNP水平作为研究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预后的主要指标。
邵健智等[10]报告 CHF患者心血管事件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也显著高于非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每变化1个单位,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则提高16.151倍[95%CI(2.390,85.611)]。蒲国俭等[11]报告 CHF 患者血浆 NT-pro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并与LVEF呈负相关,出院时症状缓解但血浆NT-proBNP水平仍较高的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率明显高于出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正常者(47.7%vs 10.8%),认为血浆NT-proBNP水平对CHF的诊断及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者(P<0.05);3个月内死亡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也明显高于未死亡者(P<0.05),与上述报告结论基本一致。笔者认为监测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近期预后,其水平持续性升高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有研究表明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密切相关[12]。本文结果显示,NYHAⅡ、Ⅲ、Ⅳ级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而LVEF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与文献[11]报告相似。可见随着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增加、左室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血浆NT-proBNP水平不断增高,提示血浆NT-proBNP水平能反映CHF患者左室功能状态,对评估CHF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能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对预测近期预后有一定价值,且该指标的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在基层医疗单位也能很好的开展。
[1] Rodeheffer RJ.The new 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J].Curr Cardiol Rep,2003,5(3):181 -186.
[2] 章雄军.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2):231 -232.
[3] 郑 刚,王 林.N末端脑利钠肽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价值现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4):248 -251.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42(24):3 -10.
[5]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7-170.
[6] 陈跃武,李天发,张卫泽,等.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 571 -3 573.
[7] 王 宇,林树无,徐旺达.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5):343 -346.
[8] 张新梅,费爱科.N末端前脑钠肽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713-714.
[9]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6):449 -461.
[10]邵健智,王齐增,朱玲军.N末端脑利钠肽原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7):3 083 -3 085.
[11]蒲国俭,蒲世军,汪 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 156-1 157.
[12]蔡定华,朱乃训,庄德荣,等.N末端原脑利钠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4):371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