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索
2015-01-22夏习英王文新
□ 夏习英 孙 静 王文新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网民的规模已增至6.49亿,网民主要群体的年龄段分布在10~39岁年龄段,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 。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达23.8%[1]。大学生的年龄基本分布在18~22岁这个年龄段,是20~29岁这一年龄段的网民中主要成员。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校园网络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最前沿。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吸引力和感染力逐步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作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学生是否了解校园网络文化,对所在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如何,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通过自制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当前我国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广大师生更加关注并共同传播良好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学生健康的精神家园,让网络真正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2]。
二、调查对象、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调查主要在天津市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中进行,共调查1234名学生以及包括任课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宿舍管理员在内的30余位教职工。针对教职工和学生设计了两套问卷分别进行调查,其中针对学生的问卷共发放1265份,收回1234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占97.54%;调查组共发放30份教职工调查问卷,收回25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83.33%。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比例为4:6;文科、理科学生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42.54%和57.46%;学生的年级分布情况为大一到研究生,分别为4.79%、75.81%、14.12%、4.55%、0.73%。
(二)调查方法。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自制问卷主体部分为四个模块方面的问题。一是事实性问题。要求被调查对象回答自己的真实情况,如性别、专业、年级等等。二是师生使用校园网络的情况及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的认识方面的问题。三是需求部分,同学们对未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展望和期许,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愿景。四是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整理调查数据,发现在当前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呈现以下特点:
(一)大学生课余使用校园网的时间较少。调查的数据显示(见图1):当询问每天课余用于上网的时间是多长这一问题时,每天上网时长3~5小时以及5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分别占36.03%、27.63%,由此可以看出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三小时,有三分之一的师生每天上网时间甚至在5小时以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2月3日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为26.1小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长3.7小时[1]。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大学生每天人均上网时间占学生每天8小时休息时间的一半以上,教师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占休息时间的三分之一。《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的网民占43.8%,其中非常喜欢发表评论的网民占6.7%,比较喜欢发表评论的网民占37.1%。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舆论表达意愿比其他群体更强烈,网民网上发言积极性最高的人群集中在10~19岁,占50.2%的比例;网上发言积极性排在第二位的是20~29岁网民群体,占46.6%的比例。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网络空间给了青少年群体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可是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网络空间舆论表达意愿强烈的大学生却有65%的学生从来没有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发表过意见,即使曾经有校园网络平台上发表意见的也只是每周1~3次非常低的频次(见图2),这个数据相对于大学生每天3~5小时的上网时间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这些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度偏低,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关注少之又少,兴趣不高。
(二)较少利用校园网络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图3的数据表明,51.94%的学生在校园中使用网络的主要用途是用来浏览新闻,其次42%左右的学生用来登陆学校官网或进行其他活动。经常利用校园网来查阅期刊只占到27.55%,使用校园网络学习精品课程低至17.50%,进一步调查发现只有16.45%的同学愿意并且一直在通过校园网络来学习某些技能,其余的大部分同学都只是有想法但没行动,或者是对此完全没兴趣。再结合图1,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并不少,可真正用来学习技能或者精品课程的人并不多。传播学大师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曾指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作用这一负面功能,他们研究发现由于大众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多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致使人们每天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大众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从而没有多少时间直接投身社会实践,这种麻醉作用让大众获得了虚幻的满足,使他们“从积极地参与事件转变为消极地认识事件”,从而逐步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3]。简言之就是,现代大学生将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浏览新闻等视听活动上,挤占了学生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时间,学生甚至把这些浏览新闻的活动当作学习的代替物。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警惕网络这种大众传媒的麻醉作用的负面功能,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学校校园网络文化如何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个需要学校与学生共同深入思考解决的问题。
图1 课余使用网络的时间
图2 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发表意见的频率
图3 校园网络服务的使用情况
(三)获得校园信息的主要方式。《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3.9% 。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比例随学历增长而增长,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白领阶层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可是在调查中发现,有64.75%的学生主要是通过校讯通获得学校发布的信息,通过校园官网获得信息仅位居第二(见图4)。并且通过观察图5不难发现,75%以上的学生在生活中主要选择使用QQ、微信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而学校并没有开发校园QQ、校园微信平台,也就是说在这方面,高校没能和学生们生活步调保持一致,尚落后于学生,仍需继续修正,努力改进。如果学校能让学生能在最常使用的聊天工具上最快看到学校发布的信息、视频,便能提高信息在学校上下传递的效率。
图4 活的校园信息的途径
图5 主要聊天工具
(四)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整体了解程度比较低。调查发现,在教师和学生中,只有6.9%的同学对校园网络文化比较了解,47.93%的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有所了解,45.17%的学生不了解(见图6),所以说,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使用还很陌生。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比较完善的了解能为日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开展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学生了解什么是校园网络文化,关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每位学生既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同时也是校网网络文化建设的受益者。只有先完成了这项任务,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水平。
图6 对校园网络文化的了解程度
(五)当前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显示,当前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譬如,校园文化在网上传播正在逐步加强,内容不断充实,学生网络资源(如教学公共服务)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校园网上舆论宣传影响力逐步在增强。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有39.30%的同学反映校园网络在教务、选课等方面使用不便利,网上教务系统设计不够人性化,校园网经常出现网络堵塞现象。学习资源更新较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同样需要硬件的支持,没有好的硬件会制约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调查显示有52.35%的学生反映当前校园网络设施落后,大多数学生反映校园网络平均速度太慢,甚至部分学生宿舍尚未接通网络,无法上网,校园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偏低,导致学生对学校网络不满意,在对影响原因的询问上有35.22%的同学认为学校投入的经费不足,学校机房电脑数量有限,速度慢且装备太陈旧。14.02%的同学表明有滥用网络的情况存在。网络信息更新也不及时,甚至有个别学院对网站不更新不管理,以至于成为无人问津的僵尸网站,也不利于校园官方消息的及时发布,网络上一些错误观点和不良情绪在网上传播没能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可见,虽然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给师生、学校创造了一些便利的条件,拓宽了师生工作、学习的途径,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隐藏的问题,影响了广大师生对校园网络文化使用体验的满意程度。总体调查情况显示,当前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学校领导与全校师生仍需继续努力改进,校园网络建设中软硬件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六)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学生参与度偏低。在网上,大学生主动、积极、自由地获取信息,主体性得到大大增强,能动性得以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灌输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选择”和“灌输信息”并重[2]。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5.38%的人对学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持一般的态度,17.81%的人持不满意态度,仅有5.18%的人持满意态度,究其原因是许多校园网站仍然保持旧时浓厚的“官方”的色彩,各高校校园网站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刻板,对学生永远保持高高在上的严肃形象,内容大多枯燥乏味,形式多为生硬呆板的说教,缺少吸引力,缺乏创意,缺乏互动,导致学校主页很少有学生关注。校园网站所设版块太少,远远不能满足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图7反映的是学生迫切希望校园网站能增加的栏目,可以看出,50.08%的学生希望学校网站能增加有关兼职方面的信息以及校外企业的招聘信息,增加任课教师在线答疑解惑,这些都与学生目前的学习、将来的求职息息相关。调查发现有54.86%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学校网站增加上述栏目,他们将愿意大幅度增加浏览校园网站的时间。显然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目前还没有在校园网站上开设相关版块,导致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关注较少,参与度很低,教师与学生没能很好地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
图7 学生迫切希望校园网站增加的栏目
四、提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丰富校园网的内容,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当询问“浏览网页时什么样的帖子会吸引您”时,73.3%的同学选择了“情感故事”,60%的同学选择了“励志文字”,而选择“学术政治经济名人相关类”和“设备软件使用技巧攻略类”的分别只有13.3%和6.6%,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的文化,多加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2];做好校园网络文化主题网站的建设,做好日常的教学管理、网上教务、生活服务等工作,利用网络的交互实时性的诸多优势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生活、学习、兼职、就业服务,用清新健康、丰富多彩、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内容去吸引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使用校园网的频率以及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校园中广泛宣传校园网络文化,动员广大师生关注网站的发展,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打造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基于大学生喜欢上网的事实,因此应该努力挖掘校园网站的潜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上网时有更多的时间逗留在校园网上,能大幅度减少学生因缺少自控、辨别能力而浏览不良网站,也有利于促进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建设具有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知识性的校园主题思想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高校也可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时代特点,开设适合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论坛栏目,激发学生参与网络的热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站建设,逐步纯洁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从而让大学生在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上能陶冶高尚情操,开阔视野,提高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培养一批专业的网络德育教学队伍。调查显示,有24.86%的人认为一些错误观点和不良情绪的网上传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机构不够权威,管理队伍不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性制约着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水平。学校应高度重视并统筹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管理、安全监管与内容建设,建设一批专业高效的网络文化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监管队伍[2];网络德育教学工作者还应和校内网络评议员一起,就校内论坛上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学校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引导网上舆论方向,切实有效地全方位提高网络德育教学质量。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校园网站,在校园网上开设一些课程为学生解答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五、结语
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网络文化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校园网络化是信息时代网络普及的必然趋势,校园之内的这场网络文化运动,势必会对校园文化的内容、形态、功能和价值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全面的影响。[2]网络文化的发展既有利又有弊,因此,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李苗利.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
[3]田中阳.大众传播学理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