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医院2013年药物咨询情况浅析
2015-01-22尹秀萍肖俊丽
尹秀萍 石 艳 肖俊丽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武汉 430022
早在2001年10月4日发表的世界卫生报告中,就已经指出全世界的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共约4.5亿人,相当于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高发率使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1]。在中国,精神疾患已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有研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将从14.2%增至15.5%,占全部疾病负担的1/5[2]。我院为精神病院专科医院,面临精神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就对我院门诊窗口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患病群体特殊、药品特殊等问题,我院自2009年起,开设了专门的药物咨询服务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详尽、确切的讲解,满足病人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咨询服务方式及数据记录
医院在门诊一楼西药房开设了专门的药物咨询服务台,并开设专用咨询电话,每天上午由药学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服务;配置院内联网电脑,包括药物查询、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信息系统;印发科学合理用药资料,定期编制《药讯》,收集相关信息意见;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上报药监局,全方位的开展有效的药物咨询,并建立药物咨询服务登记备忘簿。
2 2013年全年精神类药物咨询数据分类统计
对我院门诊药房2013-01-01—2013-12-31在我院1 952人次药物咨询资料进行归纳分类,从药物咨询对象、药物咨询种类和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
3 结果
3.1 咨询对象的构成 18岁以下93人占5%,18~25岁1 311人占67%,25~30岁437人占22%,30~50岁96人占5%,50岁以上15人占1%。
3.2 咨询药物的类别 抗精神病药物(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占51%,抗抑郁药物占33%,心境稳定剂占9%,抗焦虑药物与镇静催眠药物占5%,促认知药物占2%。
3.3 咨询的内容 咨询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1 084人占56%,咨询药物的基本信息(价格 厂家 医保)489人占25%,咨询药物的不良反应321人占16%,咨询药物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58人占3%。
4 分析与讨论
4.1 咨询性别及年龄 大约有75%的精神病患者在17~25岁患病[3]。患病后影响患者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方式,也就是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由于患者的自知力丧失、否认有病、甚至拒绝治疗,这部分病人在治疗当中有很大困难。一部分病人是拒绝治疗、另一部分是中断服药。大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靠医务人员的说服和指导用药。以18~25岁的家属患者咨询人数最多,占总咨询人数的67%,在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大部分为初次发病或者是维持治疗时间有2~3a,需要了解此类药品知识或用药疗效不好需调整药品的患者。我院在药物咨询窗口面对弱势群体的患者,必须做到耐心细致将药物用法、用量告知患者,也使得患者家属特别关注药物的作用、疗效和不良反应。
4.2 咨询的类型 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医疗补助费用在不断提高,同时经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很多病人从原来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改用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因此咨询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较以前有大幅度增长。咨询药物类型最多的也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齐拉西酮等;其次为治疗抑郁症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氯丙咪嗪等;及治疗老年痴呆多奈哌齐、美金刚和双相障碍药物紧跟其后。
4.3 药物咨询的内容 咨询中咨询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最多,占56%。一方面源于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没有自主阅读说明书能力,同时对初次患病的患者及家属来讲治疗精神疾病药物知识是一项空白,需要依赖咨询药品用法、用量进行服药。另一方面随着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专业知识了解范围越来越广,维护自身生命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科学合理用药逐步在提高,很多患者及家属需要咨询药物注意事项,才能更好的提高药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因此该类药物也是咨询服务的重点。如:长期服用氯氮平或者氯丙嗪的患者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临床表现为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引起患者猝倒,因此告知患者在用药时最好要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氯氮平有过度镇静不良反应,最好在晚上服用;并告知患者要注意勿驾车、操纵机械或从事高空作业等。
药物的基本信息咨询,包括药物的价格、厂家、医保患者报销比例等基本信息,占总咨询人次的25%,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原因是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分急性期治疗、稳定期、维持期治疗,需要长期治疗时间,有的病人需要2~3a的治疗,还有的病人需要长年治疗,甚至是终身的治疗。这对病人来讲长期服药所产生的经济费用很高,使得患者对药品价格和医保报销比例成为了关注的重要因素,同时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好看病贵的问题,屡次下调药品价格,使得很多患者因之前药价与当前药价的差异问题进行咨询。另一方面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有强迫症的表现,随着各类药品更新换代,药品的品种、名称、剂型、规格、包装不断增加,使得部分精神病患者对于新包装药品的真假产生怀疑。药师应耐心听取患者的疑问,并进行解释。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咨询人数占全年咨询人数的16%。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大脑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时,药物进入人体,作用于大脑内的分子靶点,调剂中枢神经网络的功能与结构,影响、调整异常的精神活动,使个体能与环境协调、适应。精神疾病治疗时间是长期过程,需长年服药,因此部分患者在服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诱发心血管疾病[4]、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流涎、锥体外系反映、泌乳素反映、体质量增加以及糖脂代谢异常等。
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在咨询总数中仅占3%,说明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有些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作用会增强,也会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不当可使不良反应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还有些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体能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如:苯海索与强心甙类合用可使后者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吸收增加易于中毒;氯丙嗪、氯氮平与抗高血压药合用有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氯丙嗪、奋乃近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两者的抗胆碱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加重;氯丙嗪、氯氮平与苯二氮卓艹类药物合用会增强各自的镇静作用和影响认知功能,需要引起患者家属的重视。
5 效果
5.1 提高病患对于服用药物的科学合理性 开设药物咨询服务为病患与药师之间破除了传统的一窗之隔,解决了拿药时间短、药师少没机会咨询的问题,专门为病人患者提供了药品服用答疑解惑的平台,使得病患的药品服用方法更加合理,时间更加科学,药物不良反应更低,效果更好,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更拉近了医患间距离。
5.2 促进了药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药物咨询涉及内容广范,给我们药师专业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药师不仅要从理论、技术、医疗应急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更新专业知识水平,确保药物咨询的专业性、有效性。
[1]林仲贤.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序1.
[2]陈泽伟.我国精神疾病疾患超1 亿,1600 万重患者监护不力[J].瞭望新闻周刊,2010,5,29.
[3]王来海,吕路线.临床精神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
[4]季曹珺,崔东红,粟幼嵩.抗精神病药物诱导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5):3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