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救治儿童脓疱型银屑病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例

2015-01-22胡荣毅黄萌周小勇段逸群

关键词:败血症脓疱红斑

胡荣毅,黄萌,周小勇,段逸群

(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 430022)

儿童脓疱型银屑病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皮肤疾病,发生败血症者更为罕见,救治极为困难,国内极少报道。我科于2013 年3 月收治了1 例误诊为湿疹的脓疱型银屑病发生败血症的患儿,该患儿病情发展迅速,病情极其危重,经过综合治疗,患儿病情治愈出院,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0 岁,躯干、四肢起红斑伴痒3 个月余。患儿2013 年1 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左侧腋窝出现鸡蛋大小红斑,瘙痒,搔抓后出现渗出、糜烂,结黄色薄痂,外用皮炎平治疗后稍好转,其后红斑面积缓慢增大;2 月初患儿双侧腹股沟出现片状红斑、细小脱屑,逐渐延及双上肢、腹部、双下肢、臀部及胸背部,伴微痒,当地皮肤病防治所诊断为“湿疹”,给予外用药治疗2 周,未控制;2 月下旬至私人诊所给予地塞米松针5 mg,1 次/d,静脉滴注,治疗5 d后全身红斑颜色变淡,鳞屑减少。3 月中旬腰腹部再次起大片状红斑,表面少许脱屑,当地医院诊断“体癣”,给予特比奈芬凝胶外用,氯雷他定片口服,经治疗患儿红斑面积继续扩大,胸腹部皮疹融合成片。3 月24 日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8 ℃,偶有咳嗽,无畏寒、咽痛,无心慌、胸闷,无腹痛、腹胀,无关节肿痛,我科门诊查血液分析示:白细胞15.78×109/L,中性粒细胞68.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82×109/L;患儿出生后1 个月曾患“湿疹”,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左下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皮肤科情况:躯干、双腋窝、双侧腹股沟可见多处成人手掌大小红斑,部分呈环形,上覆稀薄糠状鳞屑,胸腹部皮疹融合成片。四肢对称分布大片地图状鲜红色斑片,上可见细小圈状鳞屑,境界清楚,压之色退。双侧面颊对称分布数枚绿豆大小淡红斑。入院诊断:1.泛发性湿疹;2.肺部感染。

入院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针80 mg,1 次/d;青霉素针800 万U,2 次/d 静脉滴注治疗;3 月27 日患者腰腹部、四肢伸侧起密集米粒至绿豆大小脓疱,部分形成脓湖,伴高热、寒战,最高体温达40.3℃;背部脓疱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银屑病样增生,角层下脓疱形成,疱内见多数嗜中性白细胞,脓疱下方的表皮内可见轻度海绵水肿,真皮乳头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充血,浅层血管周围不等量淋巴细胞及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IgG(-)、C3(-)、IgA(-)、IgM(-);间接免疫荧光均阴性;血液培养示(4 月2 日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针、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敏感;多次行脓疱细菌培养未培检出致病菌;修正诊断为:1.脓疱型银屑病;2.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所致;给予阿维A 胶囊20 mg,2 次/d 口服;人免疫球蛋白15 g 静脉滴注2 d;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替考拉宁针200 mg,2次/d 静脉滴注抗感染及补液支持治疗,患儿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躯干、四肢脓疱消失,全身仍弥漫潮红、肿胀,双手足角质增厚、脱屑;4 月17 日患儿再次高热、寒战,伴头晕、肢体乏力,且血压低至87/55 mmHg,全身潮红斑再次加重,炎症浸润明显,上覆密集糠状、麸皮样或叶片状鳞屑。双手掌、双足底可见整片的厚层角质剥脱;再次使用人免疫球蛋白17.5 g [按400 mg/(kg·d)计算]静脉滴注治疗5 d;利奈唑胺针0.6 g,2 次/d,复方甘草酸苷针80 mg,1 次/d,氨基酸250 mL,1 次/d,口服能全力等支持治疗;外用凡士林润肤治疗;治疗4 d 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加用甲氨蝶呤针8 mg 静脉推注,1 次/周,治疗2 次后全身红斑大部分消退,期间多次行血液培养均阴性;出院后继续口服甲氨蝶呤片7.5 mg,1 次/周,外用硅油乳霜外搽维持治疗。目前全身皮疹完全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

2 讨论

儿童脓疱型银屑病临床少见,多发于1 岁以内,但儿童期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本病起病急,以皮肤起红斑、脓疱为主,常伴高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脓疱型银屑病的脓疱多为无菌性,大多数患儿伴上呼吸道的感染,由于患儿免疫力较差容易并发其他感染[1]。发生败血症者病情尤其危重,随时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血管内凝血(DIC)、中毒性心肌炎、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目前国内报道的脓疱型银屑病合并败血症者文献较少,瞿镔等[2]统计了714 例银屑病住院患者,发生败血症7 例,其中2 例为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从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 株,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6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 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 株,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而关于儿童脓疱型银屑病发生败血症者国内尚少有报告。本患儿入院前后曾误诊为湿疹、体癣,其后因全身起脓疱,伴高热、寒战,行组织病理检查明确为脓疱型银屑病,血液培养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感染,支持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原发病灶常系皮肤疖痈或皮肤破溃感染,少数系院内感染;临床起病急,皮疹多形,以瘀点为主,眼结膜上出现瘀点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症状常比较明显,有时红肿,但化脓少见。约2/3 患者可出现迁徙性损害,最常见的是多发性肺部浸润,脓肿及胸膜炎,且一旦发生,则病情危重,治疗极其困难,死亡率极高。

临床上儿童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如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应监测血液培养,进行脓疱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必要时多次进行,以免漏诊或误诊;一旦发生败血症应引起临床皮肤科和感染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及时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本例患者使用替考拉宁联合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但病情控制2 周后再次高热、寒战,皮疹复发、加重,考虑为感染未完全控制,改为利奈唑胺针,同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营养支持治疗,体温控制后加用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针控制皮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1] 陈美华,蔡大幸,钟华,等.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1 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2007,21(11):675-676.

[2] 瞿镔,王向东,许爱娥.银屑病住院患者合并败血症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2481-2483.

猜你喜欢

败血症脓疱红斑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木星的小红斑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木星上的大红斑
未成年人角层下脓疱病及文献病例分析
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护理体会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