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疗进展

2015-01-22王育波李文鹏赵海涛综述张显峰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海绵状延髓脑干

李 伟,王育波,李文鹏,赵海涛综述,张显峰审校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rain 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BCM),是一种神经外科少见疾病。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9%~35%[1],约占脑干占位性病变的1/3[2]。中脑、脑桥、延髓均可发生BCM。其中,脑桥是最好发部位,其次为中脑、脑桥延髓结合部[3]。研究表明:BCM 年出血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5%和30%[1],其中,年龄<35 岁和病变直径>1 cm 的BCM 更易发生出血[4]。由于部位特殊,手术效果的不确定性。目前为止,对BCM 的诊疗策略仍然充满疑惑和争议。本文就BCM 的病理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目前治疗进展等内容加以讨论。

1 病理机制

BCM 是由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所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管壁只有内皮细胞,缺乏弹力纤维和平滑肌,血管脆性大,易出血。BCM 的血-脑屏障不完善,易出现慢性渗血,周边含铁血黄素沉积,管腔血栓形成。有研究表明:BCM 内皮细胞始终处于增殖状态[5],这是BCM 出血的病理基础,这一点与病灶反复出血机化共同构成其体积“滚雪球”增大的原因。BCM 常与毛细血管扩张症和静脉畸形并存,后者在其发生和复发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 临床表现

与其它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不同的是,BCM 常表现为反复多次出血,并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障碍[6~8]。BCM出血是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亦即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BCM的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快慢及出血量大小的不同而不同。急性出血常可导致突然发病;病灶内的缓慢渗血则可使病灶逐渐增大,从而使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BCM 患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有:一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头痛,头晕,眼球活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进食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还可有共济运动障碍。亦有部分患者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而在查体时偶然发现。关于BCM 的年出血率和再出血率,不同研究者所报道数据存在较大差别。Kupersmith 等[4]观察37 例BCM 患者,得出年出血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2.4%和5.1%。Porter 等[1]根据100 例BCM 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其年出血率及再出血率约为5% 和30%,并指出第一次出血后,更容易发生再出血。Ferroli等[9]报道52 例BCM 患者年出血率及再出血率为3.8%和34.7%。国内有关报道较少,王忠诚等[10]报道137 例BCM患者的年出血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6%和60%。

3 影像特点

BCM 的MRI 表现:T1加权和T2加权影像显示病变均边缘清楚,瘤体中央信号混杂,提示病变内反复出血。病变周边有完整的低信号环,病灶呈现“爆米花”状,具有特征性,T2加权像上更为明显,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病灶内含有不同阶段的出血是信号不均匀的原因。病灶在梯度回波序列像中显示尤为清楚,常为低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可明显强化,也可强化不明显。

4 手术指征

因BCM 部位深在,邻近重要神经结构,手术风险大。因此,准确把握手术指征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文献及自己的体会,将BCM 的手术指征归纳如下:(1)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2)病变靠近脑干表面(通常<3 mm)或为“外生型”;(3)瘤内出血伴显著占位效应,并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障碍;(4)出血范围已超出病灶;(5)反复出血无症状的年轻人。但是,当患者诉求与手术可能风险差距太大或病灶虽反复出血但无症状时,则要慎重考虑。

5 手术治疗

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多数研究者主张在出血后的亚急性期(出血后2~6 w)进行手术[11],因此时血肿已机化,更利于术中清除血肿及切除病灶。BCM 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依据病变的部位而定。Brown 等[12]提出以“两点法”确定最佳的手术入路,即一点为病变中心,另一点为位于脑干表面、距离病变最近的点。两点间的连线被认为是最佳的手术进入的角度。常见的手术入路有枕下经第四脑室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入路、乙状窦前入路、Kawase 入路及天幕下小脑上入路等。

5.1 枕下经第四脑室入路 此入路为最常用的手术入路,适用于病变位于桥脑或延髓背侧时。优点在于手术时暴露良好,手术入路简便,仅需抬起或切开少许小脑下蚓部即能到达桥脑和延髓背侧上方。因切开小脑蚓部易引起蚓部分裂后综合征[13],故现多采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暴露第四脑室底。Kyoshima 等[14]介绍了第四脑室底菱形窝的手术安全区域:即面丘上三角和面丘下三角。手术安全区域的判断需仔细辨认面丘、髓纹、中央沟、大脑脚等结构,这些结构一旦损伤,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通常于中线旁4~5 mm 做长约1cm 的切口。术中可应用电刺激的方法更加准确地确定神经核团的位置。

5.2 远外侧入路 远外侧入路主要用于处理延髓腹侧的BCM,该入路可暴露延髓侧面的视野、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及IX、X、XI 脑神经。延髓的手术安全区域位于延髓腹外侧沟水平[15]。因延髓体积较小,多数海绵状血管瘤通常位于表面,因而为手术提供了一个直接的通道。

另外,术中有可遵循的一定的手术技巧。如首先清除血肿,腾出操作空间,病变较大时分块切除。但亦有学者认为,病变应完整切除,不可分块切除,因分块切除易造成出血及病灶残留[16]。分离病变时,应严格沿含铁血黄素带进行,尽量使用低电流的双极电凝镊和适当吸力的吸引器头做为分离工具,少用电凝和锐性分离,顺序是先易后难。分离过程中逐步电凝离断已游离的细小供血分支,尽量不直接电凝邻近组织。异常粗大的伴行静脉要给予游离保留,对于延髓病变尤其重要,避免脑干静脉性梗死。

6 辅助技术及治疗进展

近年来,神经电生理检测及术中电刺激技术、神经导航技术、术前功能核磁和纤维束成像和术中核磁技术等辅助技术的出现,为精确定位病变位置、减小术中损伤、最大限度保留脑干功能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

伽马刀是否适用于BCM 的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早期的经验认为,放疗后的水肿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但随着放射靶向精确度的提高及放射剂量的降低,伽马刀目前逐渐被应用到BCM 的治疗中[17]。Conway 等[18]认为伽马刀可降低BCM 的再出血率,尤其是2 y 内的再出血率。无法接受手术的BCM 患者,可考虑行伽马刀治疗。

7 预 后

BCM 患者自然病程的预后与出血史、家族史、放疗、是否伴有静脉畸形有关,但前者是最重要的因素。接受手术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多数是暂时性的,与手术操作的水肿、缺血有关,远期随访85%有不同程度恢复。

总之,尽管目前对BCM 的认识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手术时机、手术入路的选择等诸多问题上,仍存在不少争论,尚需进一步研究及实践。对具备手术适应证的病例,在神经电生理及电刺激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等新技术的辅助下,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可将病变完全切除,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1]Porter RW,Detwiler PW,Spetzler RF,et al.Cavernous malformations of the brainstem:experience with 100 patients[J].J Neurosurg,1999,90(1):50-58.

[2]王忠诚.脑干肿物及其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6-107.

[3]Moriarity JL,Clatterbuck RE,Rigamonti D,et al.The natural historyof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J].Neurosurg Clin N Am,1999,10(3):411-417.

[4]Kupersmith MJ,Kalish H,Epstein F,et al.Natural history of 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s[J].Neurosurgery,2001,48(1):47-54.

[5]Bertalanffy H,Benes L,Miyazawa T,et al.Cerebral cavernomas in the adult.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nalysis of 72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J].Neurosurg Rev,2002,25(1-2):1-53.

[6]Vinas FC,Gordon V,Guthikonda M,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of the brainstem[J].Neurol Res,2002,24:61-72.

[7]Wang CC,Liu A,Zhang JT,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s:report of 137 cases[J].Surg Neurol,2003,59:444-454.

[8]Raychaudhuri R,Batjer HH,Awad IA.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a practical review of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J].Surg Neurol,2005,63(4):319-328.

[9]Ferroli P,Sinisi M,Franzini A,et al.Brainstem Cavernomas:LongtermResultsOf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in 52 Patients[J].Neurosurgery,2005,56(6):1203-1214.

[10]王忠诚,刘阿力.脑干内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附100 例病例报告[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9,21(6):415-420.

[11]Steinberg GK,Chang SD,Gewirtz RJ,et al.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brain stem,thalamic,and basal ganglia angiographically occult vascular malformations[J].Neurosurgery,2000,46(2):260-270.

[12]Brown AP,Thompson BG,Spetzler RF.The two-point method:evaluating brain stem lesions[J].BNI Quarterly,1996,12(1):20-24.

[13]Sakai N,Yamada H,Tanigawara T,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avernous angioma involving the brainstem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cta Neurochir(Wien),1991,113(3/4):138-143.

[14]Kyoshima K,Kobayashi S,Gibo H,et al.A study of safe entry zones via the floor of the fourth ventricle for brain-stem lesions.Report of three cases[J].J Neurosurg,1993,78(6):987-993.

[15]Recalde RJ,Figueiredo EG,de Oliveira E.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safe entry zones on the anterolateral brainstem related to surgical approaches to cavernous malformations[J].Neurosurgery,2008,62(Suppl 1):9-15.

[16]赵从海,高宇飞,翟振宏.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0 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6):401-404.

[17]王 亮,张俊廷,吴 震,等.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3):139-141.

[18]Conway JE,Rigamonti D.Cavernous malformations:a review and current controversies[J].Neurosurg Quart,2006,16(1):15-23.

猜你喜欢

海绵状延髓脑干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57BL/6J小鼠与豚鼠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延髓梗死远期不良预后的影像学分析
延髓不同区域梗死的预后分析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