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2015-01-22付清平
付清平
吕梁市农业种子站,山西吕梁033000
方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付清平
吕梁市农业种子站,山西吕梁033000
介绍了方山县在发展马铃薯产业方面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在提高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方面的一些举措,供参考。
方山县;马铃薯产业;问题;对策
方山县属于高寒冷凉区,年平均气温8.7℃,无霜期90~150 d,年降雨量440~650 mm,有着种植、栽培马铃薯的习惯。马铃薯种植是该县的优势农业产业。马铃薯品质优良,常年种植面积7 333.3 hm2左右,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3.7%。
1 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
(1)气候冷凉,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薯块营养积累,单粒重、薯形好、产量高。
(2)耕地多属沙质土壤,种植的马铃薯品质优良、口感好。
(3)马铃薯是传统作物,群众把它既当粮又当菜,从年头吃到年尾,早餐吃到晚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种植,秋后大量储藏于地窖内。农民说:“山药藏一窖,天旱雨涝心不跳。”在马铃薯的吃法上,群众创造了十几种做法,美味可口,堪称“土豆宴”。
(4)马铃薯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近年来,国家对马铃薯产业进行扶持,从政策上、投入上都予以倾斜,特别是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给予了极大支持。根据以上情况,方山县委、县政府将马铃薯作为全县农业的一项主导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重点培育、大力扶持。
(5)马铃薯的市场广阔、价格看好,是农民增收的好产业。改革开放以后,方山县马铃薯通过农民经纪人,逐步从储藏窑中销往外地,农产品实现从自产自销到变为商品出售。特别是随着农民经纪人队伍的不断壮大,本县生产的马铃薯远远不能满足外地市场的需求,经纪人开始从周边各县收购,方山县成了马铃薯集散地。
2 存在问题
2.1 马铃薯生产的基础条件差,缺乏相应配套设施
方山县马铃薯大多种植在旱地和山坡,没有灌溉设施,生产基础条件差,抗灾能力弱,产量潜力无法挖掘,实现高产、稳产存在较大困难。
2.2 马铃薯种植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低,生产成本较高
由于农民单户经营,且习惯于采用传统耕作方式,所以马铃薯种植比其他作物投资、投劳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2.3 品种单一,退化严重
由于过去没有育种基地,方山县马铃薯多年来保持着一种传统品种,且退化严重。群众解决种薯的方法只有从甲地调往乙地,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2.4 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
农业主管部门严重缺少经费和技术力量,质量监测设备不全,对农民宣传指导、技术培训以及监督检查不够。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建设农产品市场,拓宽商品薯流通渠道
方山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 333.3 hm2左右,年产马铃薯16万t。为了提高马铃薯的商品率,2003年方山县政府组织农民经纪人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正确引导他们开展农产品购销活动,使马铃薯的商品率迅速得到提高,改变了过去“卖薯难”和“丰年价低、歉年价高、丰年不丰收”的状况,农民种薯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县政府在马坊、圪洞、峪口、大武4个集镇建设4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继续拓宽马铃薯的流通渠道。
3.2 积极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
为改变过去马铃薯混装麻袋、低价卖出原产品的状况,方山县从审批用地、工商手续办理、银行贷款等各方面提出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兴办马铃薯加工企业。目前,从事马铃薯筛选、分级包装的购销企业有2家;从事马铃薯精淀粉加工的企业有3家。这些企业以“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形式,与农户形成了松散的联合体,为农户提供种薯、肥料和技术以及秋后回收产品,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3.3 农业行政部门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
近年来,县农技部门每年都安排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先后引进试验了大西洋、夏波蒂、布尔班克、黑美人等20多个品种,进行了覆膜栽培、垄作栽培、机播机收等新技术试验,正确引导了产业品种及技术的发展方向。
3.4 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发展规模化生产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合作及土地合理流转,马铃薯生产实现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
目前,全县有马铃薯专业合作社8个,规模以上种植300多片。
3.5 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改良品种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方山县委、县政府委托隆盛土豆专业合作社承建本县种薯繁育基地。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过问,协调所在乡镇和有关部门解决土地问题、资金问题,农业局积极配合,与合作社负责人外出考察,提供技术指导,支援农业资料。引进马铃薯高产优质品种12个,建立原种繁育基地100 hm2、一级种繁育基地400 hm2、马铃薯智能温室一座,争取使全县马铃薯全部实现种薯脱毒。
1005-2690(2015)11-0038-02
F326.1
A
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