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预防医学的重要研究进展
2015-01-22魏文强乔友林
魏文强 乔友林
食管癌预防医学的重要研究进展
魏文强 乔友林
食管癌是我国特有的高发肿瘤。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全国食管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远高于全球水平。尤其是在卫生资源欠缺的农村高发区,食管癌仍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
食管癌是我国特有的高发肿瘤。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全国食管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远高于全球水平。尤其是在卫生资源欠缺的农村高发区,食管癌仍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
多数癌症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但目前国际上尚无成熟的食管癌筛查技术方案或指南,我国科研工作者根据多年高发现场研究经验,从技术研究入手,重点关注内镜筛查技术对癌前病变识别的临床准确性,初步形成了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筛查方案。这一技术组合在小范围内能明显提高早诊率及疗效,可使食管癌治疗由中晚期为主逐步变为防治早期病变为主。基于前期高发现场工作基础,从2005年起,食管癌内镜筛查技术以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卫生专项资金的形式首先在河北磁县和河南林县2个高发区试点开展,随后扩展到13个高发现场,近年来筛查点已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的130多个县和城市社区,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但该方案定位于高发区、高危人群,其人群防治效果尚缺乏以发病率、死亡率为终点前瞻性队列的验证和评价,也因此一直未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有关专业学会的认可。
内镜筛查方案实施是多学科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需流行病学、内镜、病理等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密切配合。首先,作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实施的内镜筛查方案,须考虑筛查人群的疾病负担。本研究依托现场食管癌发病率约70/10万,发病水平是全国水平6倍多,其食管癌发病、死亡病例占当地癌症病例60%左右。在食管癌疾病负担如此高的地区开展筛查,其癌前病变的检出及癌症预防均能取得很好效果,但若在低发区推广实施,即使能发现临床病例,也会因患病率较低而预防效果不佳,显然不符卫生经济学原则。因此,内镜筛查技术全国大范围推广实施,应首先考虑新初筛方法,以便在内镜筛查前进一步浓缩高危人群,提高筛查效率。其次,内镜筛查方案技术要求高,掌握时间长,内镜医生对病变识别力、碘染色后病变部位活检准确性、活检标本包埋制片、病理医生诊断等均直接影响筛查效果。因此,筛查基层单位技术能力是决定筛查效果的关键。参加该研究的现场是国家癌症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经过多年实践,技术水平有良好保障。在其他高发区开展内镜筛查时应充分考虑基层技术水平对效果的影响。
须注意的是,内镜技术用于临床的病变诊断效果,与作为筛查技术用于人群的公共卫生预防效果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更多关注病变诊断准确性,而后者作为干预技术推广,其筛查效果还与筛查人群依从性密切相关。本研究10年筛查效果在人群依从性达到50%的前提下获得。因此,内镜筛查技术方案作为癌症防控的二级预防措施,在大范围推广的过程中,除了应关注筛查人群食管癌疾病负担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外,还应关注参加筛查人群的依从性。如果参加筛查的依从性太低,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可能有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预防效果。
(本文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