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

2015-01-22

种业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杂交稻甲基化器官

科技

杂交稻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院士课题组联合中国水稻所杨仕华等团队,在杂交稻基因组学及杂种优势遗传机制研究中获重要进展,近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专家认为,了解杂交稻品种的基因组信息及其产量优势的遗传基础,将为杂交水稻的分子设计育种、杂种优势的机制研究以及通过基因组辅助的聚合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超亲优势的常规稻新品种打下重要基础。

(中国科学报)

植物芽再生能力随年龄降低

近日,ThePlant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佳伟研究组题为《AnIntrinsicMicroRNATimerRegulatesProgressiveDeclineinShootRegenerativeCapacityinPl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论文报道了植物芽再生能力随年龄降低的分子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年龄途径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输出调控植物的再生能力,合理地解释了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往往选取幼年期的材料作为外植体的原因。同时这一发现也提示,年龄可能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的一个重要调控因素,对提高植物再生成功率和保护濒危稀有树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获农业部推荐使用

日前,农业部印发了2015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建议“充分利用试纸条等快速检测方法,降低成本,扩大监测范围”。在该方案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试纸条成为推荐使用的首选产品。据介绍,该试纸条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通用性广和反应速度快、耐储存等多方面的优势,且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40%,而灵敏度等性能参数与国际知名公司的同类试纸条相当。

(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林木表观遗传学获重要进展

花器官发育是植物生长发育与繁衍后代的重要生殖过程,对加速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缩短育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德强团队在对雌雄花器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应答、转录调控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在林木中系统地解析了DNA甲基化修饰对微小RNA的表达调控模式,为构建全面的花器官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其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实验植物学杂志》上。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不仅由特异的DNA序列,包括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控制,还受表观遗传调控,其中最重要的修饰就是DNA甲基化。因此,如何系统地解析DNA甲基化修饰对植物花器官发育基因表达网络的调控,成为目前国内外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张德强研究团队在对全国毛白杨基因资源库长期观测的基础上,选取了较为罕见的毛白杨雄全同株个体为研究材料,利用WGsBs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毛白杨雌雄花器官的DNA甲基化修饰类型以及分布模式进行了检测。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具有多种形式的负调控作用。该研究首次将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扩展到基因间隔区,对杨树全基因组微小RNA的甲基化模式以及表达调控作用进行了分析,筛选出大量受DNA甲基化调控的微小RNA基因,完善了林木花器官发育基因表达模型,为系统构建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网络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报)

武汉植物园发现调控果实花青苷着色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科学组博士研究生周晖在研究员韩月彭的指导下开展了血桃着色性状遗传机理研究,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植物期刊》。

该研究开辟了我国果树功能基因图位克隆研究的先河,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花青苷合成调控新机制,为今后植物花青素着色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分子工具。

(中国科学院网)

猜你喜欢

杂交稻甲基化器官
这些器官,竟然是你身上的进化残留
器官也有保护罩
类器官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鼻咽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分析
胃癌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
全甲基化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