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式外交:开启中国大国外交时代

2015-01-22碧澎

时代报告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国共同体外交

碧澎

自2013年3月至2014年年底,习近平以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开始首次出访以来,21个月间,他已完成11次出访,到访国家31个。其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这五大洲,这意味着中国新的外交布局已经日趋完整。

2014年11月的北京APEC会议周和5月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被称为“2014年中国外交工作最大亮点”的两大“主场外交”。习近平迎来了他最高领导人任上的“外交新主场”,而这里的“新主场”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也是观念上的。习近平履新以来,大国外交风范凸显,强势带领中国走向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参与感、作用力。

他以牢牢掌控自我的姿态,开启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外交时代。

“新三环外交”

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后,将俄罗斯确定为首访国,随后,他还出访了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在他为时9天的首次外访行程中,中国新一代领导的外交战略擘画已见端倪。

外交部长王毅在出访即将结束时向媒体介绍说,“首访俄罗斯,着眼的是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出席金砖峰会,着眼的是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访问非洲三国,着眼的是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

此后,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在周边的密集出访,让周边外交成为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外交的“内核”。在高频度的出访中,习近平一次次表达了加强与周边各国“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想通”的意愿,把中国梦同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对接一处,并大度地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关于周边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的外交理念,亦在习近平的外交“路线图”中占据颇大篇幅:在印尼,他提出要建设“命运共同体”主张,指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东盟共同体、东亚共同体息息相关;专程访问韩国,他提出要践行正确“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蒙古国,他回应“搭便车”论,欢迎周边国家搭中国发展的列车;到访印度,他强调要共创和谐的“亚洲世纪”。

而随着中国的辐射力和作用力不断扩大,中国周边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习近平的“南太之行”,不仅拉近了中国同南太平洋国家的距离,也使得中国大周边外交布局日臻完善。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直推行的“三环外交”,后来,又增加了一句“多边是舞台”。如今,当中国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也在悄然变动,出现新的分层。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王义桅教授将这些新的分层看作是中国的“新三环外交”:内核——周边国家,秉承亲、诚、惠、容理念,着力打造责任共同体;中间地带——发展中国家,秉承真、实、亲、诚理念,倡导正确的义利观,着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他解释说,“所谓命运共同体,通俗地说,就是同甘共苦,最终追求共同的归宿和身份。共同利益,只是同甘,共同安全,才是共苦”;外围——发达国家、秉承互利共赢、互相尊重理念,着力打造利益共同体。

王义桅说,所谓外围,并非边缘。中国提出与美国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兴大国关系,并倡导与欧洲国家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正在加宽、加厚中国外交的外围。

大国外交

习近平履新两年,世界看到了一个坚持自己的外交原则,更加坚定捍卫自身利益的中国,一个立足亚太、布局全球,以新战略谋取新格局的中国,一个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中国。

在习近平的外交罗盘上,时刻凸显“大国外交战略”,大国原则、大国战略、大国担当不容忽视。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习近平就明确表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日本引爆钓鱼岛危机,中国毫不退让,不仅加强了对钓鱼岛海空一体的定期巡航,还以罕见的强硬姿态回应称,中方有决心、有能力捍卫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国外交部长、中国驻日大使、中国国防部发言人相继迅速强势回应,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宣告“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小动作不断,中国将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驶入南海,派出大型海警船巡航南海、驱逐非法入侵船只,部署钻井平台在西沙群岛附近探油,以实际行动宣示南海主权。

“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外交部长王毅的这番话成为中国外交姿态的最佳注脚。

在对周边国家的刺激或挑衅举动采取必要举措的同时,习近平已不满足于这种“应激性强硬”,开始根据自己的计划行动,按照自己的节奏出招亮剑。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推动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亲自出任委员会主席。这一总管军队、公安、外交、情报领域的“集大成”委员会,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最高规格的安全机构。

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不久,中国就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涵盖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尽管遭到日美无端指责与抗议,中方依旧不为所动,中国空军一直在东海防空识别区组织例行空中警巡。

大国外交,要有大战略。习近平在这一点上毫不含糊。

从周边外交新理念,到亚洲新安全观,再到新型大国关系,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立足亚太、谋篇全球的外交战略清晰可见。

亚太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上任伊始,就开始深耕亚太外交。秉持“亲、诚、惠、容”四字外交理念,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周边国家,周边外交迅速升温。

有分析称,习近平不仅在试图将亚洲打造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更是希望亚洲各国能团结一致、休戚与共,共同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但习近平并不想与美国撕破脸。既博弈又合作,这是习近平处理中美关系的新思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习近平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展现出中华文化“仁”“和”的精髓。

经略周边,与俄罗斯结伴,团结亚洲,弈和美国,这是习近平在亚太的外交战略布局。而这,也只是他全球战略中的一部分。习近平试图打造的,正是十八大报告里提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社会一道,深化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这就是习近平带领的中国正在推动和践行的外交大战略。

大国外交还要有大国担当。

“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习近平对大国外交的深刻理解。

“习式外交”

2013年3月22日,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首访,当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第一次挽手走下飞机舷梯,许多媒体人和观察家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中国外交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习式外交”时代。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从未像现在一样,烙印着领导人鲜明的个性印记。

“习大大和彭麻麻”的每一次亮相,总能给外界制造新的惊喜和兴奋点。2014年9月出访印度,习近平和彭丽媛一起荡秋千,被网友惊呼“好有爱”;11月出访澳大利亚,在总督府院内参观,彭丽媛伸手抚摸小袋鼠,习近平在旁笑着提醒“它不让摸头的”;在登上雪龙号科考船时,走在前面的习近平特意转身扶彭丽媛进舱。

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习式外交”已经吸引了世界的注意。《新西兰先驱报》评价:“61岁的习近平是中国的缩影:高大、强壮、自信而坚定,他并不害怕展现他的个性。”

国内主流媒体声音则认为,习近平和彭丽媛的组合,把“每次外事访问都演变成了一场‘习卷当地、魅力不减的中国风。”

夫人外交之外,习近平的私人外交也增强了与各国领导人之间的互信。

在2014年11月出席APEC领导人峰会期间,奥巴马和习近平在夜色中信步中南海的画面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而实际上,早在奥巴马到北京之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就已经对外放出风,说中方会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的场合与奥巴马会晤。

这种国事访问通常的惯例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之所以如此安排,习近平当时对奥巴马解释说,“我安排在这里会见,主要是想起了去年6月你在安纳伯格庄园的会晤,也想为这次的会晤营造类似的氛围。”

2013年6月,中美领导层更新后的最高层会晤,以“庄园外交”形式开启。从美国对外交往的传统上看,所谓“庄园外交”始终被视为顶级选项之一。以领导人个人交往为中心的“庄园外交”,大都传达着三种外交定位,即近邻、盟友以及利益攸关者。在一些资深外交人士看来,庄园外交的特点是强化领导人私人沟通甚至私交,寻求更为深层次的理念认同。

除了中美之间的“夜游瀛台”,习近平与很多国家领导人都举行过不拘形式的非正式会晤。

“私人外交目的是为了增加双方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这种形式最终会落实到国家关系上。”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海林曾表示,“私人外交”更容易增加私人友谊,从而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互信。

不唯此,习近平的外交个性还展现在他的演讲风格中,“讲谚语”“讲故事”“讲自己”给很多听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对外宣传要以外国“听得懂,愿意听的,感兴趣的东西”来引起听众注意,习近平的讲话风格在这方面显然下了功夫。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习近平独特的外交风格让国际社会对中国领导人的印象变得更为“丰满”和“人性化”,而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印象。

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如何在国际秩序的变革中谋求一个与国力相称的有利位置,实施何种外交战略,不仅关乎大国地位,也关乎中国自身的转型发展。

有评论认为,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在很长时期里,没有大国外交,中国外交谈的多数是自己的事,防御的色彩很明显。而判断大国外交的一个标志就是,外交是谈别人的事,谈世界的事,而不是谈自己的事。

而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长期国力弱小,缺乏大国外交的资源和支撑手段,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意志。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如今中国积累了雄厚的大国外交的经济硬实力,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比过去大为增加。

自2012年年底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后,中国开始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解决涉及地区、全球和人类发展与和平的大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中国开始进入大国外交时代。

“之前,我国外交中的‘大国是指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巴西这些外交对象国。”中国国际关系学著名学者阎学通说,“如今‘大国是指中国自己。”

猜你喜欢

大国共同体外交
爱的共同体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