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玫瑰的60年情缘
2015-01-21阮鹏程
阮鹏程
张万银走了,但把60年的情谊留在了玫瑰地。
第一次遇见张万银,阳光正好,91岁的他在自己的玫瑰园中穿行,小心地摘下已开的花朵。他脚下的地里,除了玫瑰花,没有其他植物——他痴爱玫瑰,眼里容不得一根“偷吃”肥料的杂草。
张万银住在重庆江津德感街道陡石村2组,玫瑰园在他家后山。下午采摘的两背篓花瓣,老人带回家在坝子上摊开,趁着好天气晾晒。风从山下吹来,玫瑰花香瞬间弥漫整个山坡。他摘掉草帽坐下休息,露出满头银发。点上烟,聊起了他的“玫瑰情缘”。
“那时候我20多岁,小伙子一个。”68年前,张万银与舅爷的女儿肖福瑞订婚那天,在女方家里第一次看到了玫瑰花。见花开得漂亮且香气袭人,张万银顺手要了几十株玫瑰苗带回家种在后山。他没想到,这几十株花,日后会繁衍成6亩大的玫瑰园。
因为当时在附近酒精厂做建筑施工,他一度没有花时间去管理种下的玫瑰。差不多一年过去。偶然一次到后山,他意外地发现玫瑰竟然全都开了。“确实震撼。”此后,他每天早上天未亮就起床,跑到后山给花浇水、除草、松土。
不料一场大火将酒精厂烧毁,张万银失业了,可他要养活妻子和8个子女。他见老丈人平日里靠卖玫瑰花瓣和玫瑰糖挣些钱,于是想到了后山那片玫瑰。他清晰地记得,60多年前,他第一次卖出花瓣99斤。赚回的钱给家人好好改善了一顿伙食,还添置了一些家当。
后来,张万银从老丈人那里学会了制作玫瑰糖的手艺。种玫瑰、制作玫瑰糖,成了张万银的新职业。
从家里前往后山,老人没带任何工具。一路上坡,行走间他不时地“变戏法”,从地里、石洞中“变”出锄头、大剪子等工具。“这些都是我平时用的,带回家又带上山麻烦,就藏在地下,别人找不到。”老人捋了捋白胡须,笑呵呵地说。
老人养花,不只是凭经验,时至今日,他时常查阅相关专业书刊。在老人满是花香的陋室里,随手一摸,就是一本种植类科普书籍。我开玩笑地问他:“如果让你在老婆和玫瑰中做选择,你会选哪个?”“要玫瑰!”好在老伴不在场。
制作玫瑰糖,张万银有绝招。他指着地上晾晒的玫瑰花瓣介绍,待花瓣水分晒干,与盐、糖一起腌制,装入瓶罐封存。但要发酵制成糖,至少得等上一年之久。“这急不得,时间越久越好。”或许,只有他这样的年纪和经历,才愿意耐心等待一年以后让产品上市。
他从屋里拿出封存3年的“陈酿”。一打开,一股浓郁的玫瑰清香扑鼻而来,舀上一勺入口,类似蜂蜜的口感,嚼上一嚼,还有饱满的花肉。
老人存了近1000千克玫瑰糖,每千克5元。其实这些玫瑰糖也被当地的一些食品零售点收购,但价格被压得很低。于是单位让我带5000元钱买来分给同事,减轻老人的负担。
去年年底,老人离世了。儿子接手了后山的玫瑰园,也做玫瑰糖,但怎么都读不出父亲曾经与花相处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