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葬金”与“殓珠”

2015-01-21高自发

月读 2015年1期
关键词:夜明珠波斯书生

高自发

《唐语林》里有两则情节非常相似的故事,很值得后人

揣摩。

其一是“李勉葬金”。天宝年间,有一书生携百金进京求官,在宋州住店。李勉恰好与此生同店。谁知书生突发急病,临死前请求李勉用他所携黄金置办后事,剩余的金子就全赠予李勉。李勉答应为书生办后事,但并没有拿剩余的金子,而是把金子埋在了书生墓中。过了几年,书生的兄长一路找寻,寻到宋州,知道李勉为其弟治办丧事,就找到李勉,李勉就把书生的兄长领到墓前,挖出金子交给了他。

其二是“李约殓珠”。李约曾经有一次在长江上行船,与一波斯商人的船并排停泊。波斯商人病重,邀请李约相见,把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又拿出一颗夜明珠,给了李约。波斯商人死后,李约就变卖了商人的财产,变卖所得悉数报官,并让商人的两个女儿嫁人。李约安葬商人,入殓时,把那颗夜明珠放到商人嘴里含着。后来,波斯商人的亲属找来,报官之后发掘墓葬,夜明珠赫然在其中。

两则故事原出自《大唐传载》和《尚书故实》。故事体现了李勉、李约守信、践诺、不贪财物的美德。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的故事自然多如牛毛,但是《唐语林》的编者偏偏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辑录这两则故事,且不烦其情节相似,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崇诚实守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乃至君子不欺暗室等美德。

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很多人却耽于物欲,丢失了美好的传统。背信弃义者有之,贪婪成性者更是大有人在。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实在不想一一列举,以免有厚古薄今之嫌。但无论如何,这两则故事所体现的守信、践诺、不贪财物的美德应该大力弘扬。

不过,如果再了解故事背后的故事,似乎这两则故事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据史书记载,李勉字玄卿,唐代宗时为工部尚书,以清正严明著称,德宗时任宰相,后以太子太师辞官。李约,生平不详,但《新唐书》记载:“勉子,兵部员外郎。”如此看来,李勉和李约竟然是父子关系,父官至宰相,子任兵部员外郎。

李勉贵为宰相,李约算是典型的“官二代”。身为“二代”竟然没有“坑爹”,这就着实让人“惊讶”。而当你读了下面这则故事,你就知道为什么虎父无犬子了。李勉曾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在任很久,器用车服竟然从不装饰,后来被召回朝,船到石门,把家里人上上下下搜个遍,然后把搜出来的犀珍都投入江中(《新唐书·李勉传》)。

李勉如此廉洁自律,自然影响了“官二代”李约。李勉能“葬金”,重信守义面对黄金心不动;李约自然就能“殓珠”,诚信守诺面对宝珠而不贪。如此看来,家教的影响威力无穷啊!反观当代社会那些“坑爹”的二代们,骄奢淫逸,为所欲为,难道是他们本性就如此么?

父母是儿女的一面镜子。为人父母,如果不为子女做好榜样,子女难免学坏样子。千言教子不如一事示范,李勉葬金与李约殓珠,堪为当今为人父者鉴。

(选自《杂文月刊》2014年第

8期)

猜你喜欢

夜明珠波斯书生
乌贼盗宝
夜明珠
打即是不打
夜明珠
三个最奇怪的词
苏联火星探测遭遇神秘事件
抓小偷
至高无上的权利
人皮
可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