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价格波动的规律、影响因素与调控对策研究

2015-01-21赵晓飞

当代经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规律蔬菜

赵晓飞

摘  要 在分析我国蔬菜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的中长期变动趋势、短期年际变动和季节变动趋势,总结了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的规律,探讨了影响我国蔬菜价格变动的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和蔬菜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研究表明,我国蔬菜价格波动具有阶段性、周期性、季节性、非对称性的特征和规律。土地、运输成本、流通成本、农户决策机制、通货膨胀、供给和需求弹性、气候和蔬菜特性等是影响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稳定蔬菜价格,调控蔬菜市场,必须在上述几个方面完善相应的机制与策略。

关键词 蔬菜;价格变动;规律;调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2-0037-06

一、引 言

蔬菜在我国农产品中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我国蔬菜面积达到3亿多亩,年产量超过7亿吨,人均占有量500多kg,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同时面临均衡供应、质量安全、价格波动等三大突出问题。尤其是价格频繁波动问题,既影响城市的居民生活,又影响农民的收入。蔬菜价格过高时,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控制物价,菜价应声而落,却使广大菜农的收入随之迅速缩水。菜价下跌过度,不仅严重影响农户的收入,而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而当蔬菜价格稍有上涨之势时,又开始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分析蔬菜产业的价格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前瞻性的展望,对于稳定蔬菜价格,进而保障蔬菜市场的平衡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蔬菜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菜农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分散

近十多年来,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菜篮子”工程,由地区行政领导主管,支持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鼓励成立农村合作社,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但目前国家对菜农的优惠主要是针对种植大户,小农户处于分散状态,使得其在利益分配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出现部分菜农有脱离农村合作社的倾向,一些地方合作社已是形同虚设。我国蔬菜主要是由农户分散生产,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品牌和技术标准,即便是整个蔬菜生产基地或农村合作社也无法实现。这无形中削弱了菜农或合作社在“农超对接”过程中的谈判能力,并影响了“农超对接”的稳定性,为流通环节增多带来隐患。另一方面,合作社功能的弱化,致使菜农不能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缺乏蔬菜销售渠道。于是,为了减少蔬菜销售的不确定性,菜农主要将蔬菜卖给固定的收购商。一个蔬菜收购商面对众多分散的菜农的局面出现,买方垄断市场开始形成,他们会以较低的价格收购蔬菜。

(二)跨地区销售现象突出,销售价格数倍于“出厂价”

大中城市是我国蔬菜的主要消费地区,与国外相比,我国大中城市的外地菜比例明显偏高。据新京报2012年的报道,除了上海市的蔬菜自给率较高(达到55%左右)以外,国内其他大中城市大多是外地菜占领市场。从报道数据来看,北京市民消费的蔬菜只有约10%来自本地,其他主要来自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与跨地区销售相对应的是其销售价格远高于收购商在田间地头给菜农的收购价格。再加上,蔬菜从生产到分销,每一个流程都会增加蔬菜价格,于是倍于“出厂价”的菜价出现,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诱因。

(三) 蔬菜供需不平衡影响田间价格的合理上涨

在“菜篮子工程”的支持下,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蔬菜产量得到大幅提高。蔬菜产量的增加虽然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却没有使菜农的收益增长。究其原因是蔬菜产量过剩影响蔬菜供需平衡,从而制约了蔬菜田间收购价格的合理上涨。以2010年为例,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购买蔬菜116.11 kg,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蔬菜93.28 kg(数据来源于国家农业统计资料),考虑到城镇居民的一些蔬菜消费是在外就餐,假定居民在外就餐消费的蔬菜数量是购买蔬菜数量的一半,由此计算出我国蔬菜的年消费量为1.79亿吨,而国家发改委2010年的数据显示,蔬菜流通腐损率在20%~30%,目前我国蔬菜年需求量约为2.24亿~2.56亿吨,而2010年我国蔬菜产量为6.50亿吨,蔬菜产量是实际需求量的2.5~2.9倍。

三、蔬菜价格波动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蔬菜价格波动规律分析

由于蔬菜品种复杂多样,加之本研究的数据资料有限,所以,尝试采用“大量蔬菜的中长期价格特征——典型总结与选取少数蔬菜的短期价格特征分析”的分析框架,以期客观全面的反应各类蔬菜价格的波动特征。

1. 蔬菜价格的中长期波动

该部分主要是通过比较2005~2013年中国蔬菜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涨跌幅度来分析蔬菜价格在中长期范围内的变动趋势。

从图1发现,蔬菜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之间基本存在着方向的一致性,且消费价格相对于生产价格有放大的效应,除2006年外,蔬菜消费价格的涨幅均大于蔬菜生产价格的涨幅。

2. 典型蔬菜的短期价格波动

本部分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商务预报》数据整理,对2011~2013年蔬菜价格进行分析,并选取黄瓜、西红柿和洋葱为代表。首先从年际价格变动的角度单独分析每种蔬菜的价格波动特征,然后再从季节价格变动的角度比较三种蔬菜价格变动趋势的不同。

(1)年际价格变动。由图2分析得知:黄瓜在不同年份的走势基本相同,且从价格变动趋势来看,每年价格的波峰和波谷都表现明显。黄瓜的波峰经常出现在2月和3月,波谷经常出现在6月和7月。从整个年度范围看,价格下跌一般是从3月开始,上涨则是从9月开始。另外,在3个研究年份内,波峰和波谷的价格差异性很明显。黄瓜的月平均最高价格出现在2011年2月,价格为4.23元/kg,最低价出现在2011年6月,价格为1.34元/kg,最高价是最低价的3.16倍。endprint

由图3分析得知:西红柿在不同年份的走势基本相同,但2011年与2012年、2013年的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区别:从6月的低谷后,其价格增长幅度较小,没有后两年的变动大。从三年的价格变动趋势来看,每年西红柿价格的波峰与波谷也表现明显,其波峰经常出现在2月和3月,波谷经常出现在6月和7月。从整个年度范围看,价格下跌一般从4月开始,上涨则从9月开始。

在以上3个年份内,波峰价格和波谷价格的差异性也很明显。西红柿月平均最高价格出现在2012年12月,价格为4元/kg,最低价出现在2011年的6月和7月,价格为1.5元/kg,最高价是最低价的2.67倍。

由图4分析得知:第一,洋葱价格除了在2013年4~6月的波动较大外,其在不同年度范围内的价格走势趋于一致。第二,从三年的价格变动趋势看,洋葱的价格波峰出现在4月或5月。在每个研究年度内,它的波峰和波谷表现的价格差异不大,6~8月是蔬菜价格的低位区,其余月份的价格保持在高位区。第三,在3个调查年度内,洋葱的波峰和波谷价格的差异性较小。其月平均最高价格出现在2013年5月,价格为3元/㎏,最低价出现在2011年的1月和7月,价格为1.06元/㎏,最高价是最低价的2.83倍。

(2)季节价格变动。以下主要是通过比较黄瓜、西红柿、洋葱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来对蔬菜价格的季节性变动进行分析的①。

由图5分析可知:三种蔬菜价格在第一季度达到最高,第二季度开始走低直至最低,均在6月出现最低价格,从第三季度开始价格回升。总体上,三种蔬菜价格的季节波动曲线趋于一致。但三者比较仍存在区别:首先,比较黄瓜和西红柿,季节变动曲线相对一致,但在第一季度,黄瓜价格变化幅度大,第二季度黄瓜的价格下跌也比西红柿快;其次,黄瓜和洋葱比较,前者价格波动幅度大,最高价与最低价差距较大,后者季节波动曲线较平缓,价格变动较小;最后,比较西红柿和洋葱,两者在第一季度的变化幅度均较小,西红柿第二季度的价格下滑较快。

3. 蔬菜价格的波动规律

(1)阶段性变动规律。通过比较图1中蔬菜价格涨幅的变动数据来看,不管是蔬菜的生产价格还是消费价格,其波动都存在阶段性特征,即某一段时期与其前期和后期相比变动趋势相反。另外,这种阶段性规律还表现为蔬菜的消费价格的涨幅并不总是高于生产价格,如图1中2006年两者的价格涨幅,而且2005~2006年间和2007~2008年间两者的涨幅呈反向变动。

(2)周期性波动特征。从图2、3、4可以看出,蔬菜价格在一年内具有周期性波动特征。总体上,每年6月到次年6月可视为蔬菜价格波动的一个周期,且每个周期内价格上涨时间多于下跌时间。其中,不同品种的蔬菜表现出不同的价格周期波动特征:不耐储存的蔬菜价格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趋势,同种蔬菜价格的波动趋势大致相同,且不耐储存的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具有联动性,灵敏性(如黄瓜和西红柿);耐储存的蔬菜价格周期性波动较小,一年中价格趋势平缓(如洋葱)。

(3)季节性波动规律。由图5三种蔬菜的价格波动曲线可知,蔬菜价格呈现季节性变动规律。蔬菜价格在第一季度高涨,且这一季度内价格变动趋势平缓;第二季度慢慢滑入谷底,其中黄瓜和西红柿下滑幅度较大,洋葱下滑缓慢;第三、四季度价格上涨明显,特别是黄瓜、西红柿的价格增长速度很快。其中,在第三季度的8月和9月价格开始上升,而第四季度的12月开始,价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4)呈现非对称性特征。首先,虽然蔬菜产品价格间长期是对称传导的,但是短期传导出现不对称。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蔬菜其波峰和波谷基本都出现在每年同一时期,但是比较不同年份的相同季度可知,蔬菜价格的增长幅度并不一致。例如图4,比较洋葱的价格在2011、2012、2013年的第二季度中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13年第二季度价格波动较大且时增时减,而在2011、2012年中则相对平缓。所以,同一种蔬菜在不同年份的短期内表现出非对称性特征。其次,蔬菜的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间的传递在短期内是不对称的,即消费价格的涨幅并不是随着生产价格的涨幅一路上扬。

(二)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最近几年,人们明显感受到菜价上涨,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也把稳定菜价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蔬菜价格的过快上涨?本文从土地、运输成本、个体决策机制、通货膨胀、气候和蔬菜品种几个因素来分析影响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1. 土地因素

图1反映了我国蔬菜价格的变动趋势,这一变动规律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很大关系。城区面积的扩大必然会导致之前的近郊变成城区,农村居民流向城镇,城镇居民数量进一步增加。城市住房的需求又将占用大量城郊菜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城郊蔬菜播种面积大幅缩水,城市化的发展挤占了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本地蔬菜生产的急剧减少,必然推动蔬菜价格的一路走高。

2. 运输成本因素

运输成本包括过桥过路费、燃油费、司机收入等费用,近年来这些费用都有所增加。绿色通道政策是我国在确保农产品顺畅流通方面实施的重要举措,可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罚款高、“越罚款越超载”的怪圈等,致使过路过桥、罚款等费用越来越高昂。调查显示,过桥过路费和燃油费的增长在运输成本上涨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我国蔬菜几乎全部通过公路运输,随着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国际油价飙升自然增加了蔬菜运输成本,2009年以来,我国汽、柴油价格连续多次上调,导致蔬菜运输成本年均上涨20%左右。同时,蔬菜属于低附加值初级产品,对运费的承受力有限,市场流通环节过多造成蔬菜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需要长途运输,这就增加了运输成本。另外,蔬菜是易腐烂产品,长途运输还会导致较高的损耗。当前的物流系统设备配置较低,这必然带来运输和在仓储过程中较高的损腐率,流通中蔬菜的损耗率高达30%。这些流通损耗最终都会体现在蔬菜的销售价格上,成为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力。endprint

3. 流通成本因素

国外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是5%~6%,而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一般为20%~25%,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包装化水平较低,流通损耗比较大,这些环节的费用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蔬菜种植区域逐步由城市近郊向远郊转移、向农区转移,蔬菜产区集中化程度的提高加剧了蔬菜产销区分离,蔬菜流通成本明显增加。目前我国蔬菜采用的流通模式主要是包含了菜农、产地批发商、蔬菜物流商、销地一级批发商、销地二级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商和消费者“七位一体”的流通链条。在这种模式的运作下,产销过程中的流通环节过多,导致流通成本高,必然造成对蔬菜“层层加价”。

4. 农户决策机制的盲目性

蔬菜价格的周期性变动与农户决策机制有关。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蔬菜种植还处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中,蔬菜市场的供给方是大量的个体农民,他们在获得市场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零散的生产供求信息和有限的生产决策能力导致个体农民难以预测未来产品价格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图1中2006年蔬菜生产价格的涨幅高于蔬菜消费价格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菜农不能掌握有效的供求信息,盲目生产,导致生产价格不断攀升。所以,农户决策机制会带来生产的盲目性,导致蔬菜价格异动。在信息匮乏的分散决策模式下,周期性的蔬菜价格和交替出现的买难卖难现象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蔬菜价格的周期性变动就不足为奇。

5. 通货膨胀因素

通货膨胀都是导致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的重要诱因。将蔬菜名义价格(即市场价格)和实际价格(即剔出通货膨胀因素后的价格)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2004~2010年,蔬菜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都呈上涨趋势(表1)。但是,剔出通货膨胀因素后,蔬菜价格的上涨幅度有所下降。这说明通货膨胀是影响蔬菜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因此,不管是在蔬菜价格的年际变化还是季度变化中,通货膨胀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6. 供给和需求弹性因素

由以上分析可知,蔬菜价格在某几个月份内价格高涨或下跌,都与蔬菜的供需有关。如西红柿价格在每年春节前后高涨,这是受需求拉动的影响,价格处于高峰水平。

蔬菜价格波动幅度与其供给和需求弹性密切相关。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小,其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反之越小。近年来随着非农业人口的增加,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蔬菜需求也受到禽蛋、肉类价格的影响,从而导致需求不稳定。供需的变动导致价格的变动。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出现生产过剩,价格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出现生产不足,价格上升。而从长期来看,蔬菜供给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会作用于供给,当价格上升时,会增加供给;价格下降时,会减少供给。而供给增加后往往出现生产过剩,供给减少后往往出现生产不足。供需的不均衡作用到价格上导致蔬菜价格波动异常。

7. 气候和蔬菜特性因素

首先,气候影响生产。如黄瓜和西红柿夏季大田栽培的产量大,因此夏季是供应高峰,价格处于低谷。另外,通过季节价格变动的图形比较可以看出黄瓜与西红柿有明显的相似性,在6~8月间都是处于价格的最低水平,这是因为在6~8月间供应量大。其次,春季蔬菜的价格最高。一是由于元旦和春节相邻,消费需求量增加;二是由于北方露天蔬菜不能生产和南方蔬菜产量的减少导致蔬菜价格过高。图4中洋葱属于易储存和易运输的蔬菜,它对运输时间要求也不高,能很快平抑物价,因而其价格变动较小。

四、蔬菜价格的调控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知蔬菜市场存在的价格波动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因势利导,最大限度的减少蔬菜价格的大起大落则完全可能。

(一) 实行反周期性调控

反周期调控即在市场价格低谷、即将供不应求时进行调控。如对黄瓜价格实行周期性调控,必须从6月份的价格低谷开始实行政府调控价格。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供给最弱的时刻,正是政府发出强烈信号的最佳时机。对农产品实施反周期调控,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提前数月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先行指标的监测上。这些先行指标包括:种植面积,农民种植意愿,农资、肥料、种子的价格走势和农民的采购情况等。在6月以前,对黄瓜、西红柿、洋葱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当蔬菜的价格跌至低谷并即将供不应求的时候,政府便能有效掌握市场信息实施调控对策。

(二) 加大蔬菜运输补贴和税改力度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蔬菜“绿色通道”政策,扩大“绿色通道”政策覆盖的蔬菜品种范围;下调高速公路收费,对于投资成本收回的高速公路减免其收费,清理蔬菜运输环节乱收费等现象;继续加大“农超对接”运行模式的推广范围,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农村,整合蔬菜产业产销一体化的链条;另外,可以建立大中城市冬春季节蔬菜储备制度,重视蔬菜的冷链物流建设,使用冷藏车来运输,通过对蔬菜进行预冷的处理,降低蔬菜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加强蔬菜的流通管理。

二是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在交通运输业的试点范围。营改增有利于减少营业税重复征税,使市场细化和分工协作不受税制影响。这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在运输业方面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从而达到减少交通运输收费项目的目的。

三是进一步完善蔬菜运输补贴政策,建立与石油价格挂钩的补贴机制,防止石油价格上涨带来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推高农产品价格。在对蔬菜进行调控时,应通过市场预警机制预知石油价格变动趋势,根据石油价格涨跌对蔬菜价格的影响来制定生产计划,必要时政府需增加蔬菜运输补贴,降低菜农成本,从源头上缓解蔬菜价格大幅波动。

四是关键的节日和重要的消费日,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政府干预,如利用价格调节基金等手段,减少高速公路或者免除高速公路的费用等。

(三) 减少工业用地,缓解城郊土地压力

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加强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加强房地产企业肆意侵占菜农种植用地的法律管制;有效抑制房价,采用政治和经济手段保障蔬菜种植面积。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农村土地被搁置,特别是城郊附近的农田被大量征用,严重影响蔬菜等农产品的种植。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用补贴,进而使得土地为农所用,推动土地在拉动农村经济方面的内增力;同时,鼓励规模经营,促进集中用地,增加土地产出,防止因种植面积的变动影响蔬菜供需平衡进而导致价格的不规律波动。endprint

另外,要确保大中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城市郊区蔬菜生产基地对保障本市蔬菜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部分大中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过多依靠外地菜,而石油价格波动对运输成本影响非常显著,易导致销地菜价偏高,市场风险加大。此时,经销商往往会通过压低进货价将风险转嫁给生产者,导致田间地头价过低,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四) 提高菜农组织化程度

蔬菜价格的周期变动可通过加强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建设和信息的交流,从而降低农户决策的盲目性,缓解蔬菜价格周期性的大幅波动,达到有效调整蔬菜价格的不规律变动的目的。首先,成立农村合作社等相关组织承担集中采购生产资料、指导生产、统一销售等职能,解决农民分散决策的问题。着力提高市场组织化和信息化程度,实现传统的“小生产”与现代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当前,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建立农民自主合作组织,发挥农业经纪人掌握信息、了解市场的优势,使其承担起组织农民生产,协助农民销售的职能。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当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供销社体系在蔬菜流通中的骨干作用,从而减少流通环节,从源头上遏制蔬菜价格的恶性疯涨,降低波动幅度。

(五)完善蔬菜价格监测预警体系

一是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蔬菜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如根据西红柿价格的变化,当西红柿价格在10~12月一路走高以前,政府应该抓住这一变动规律,研究其背后的供求关系,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的调整西红柿价格,防止其出现恶性上涨趋势。二是要强化政府前瞻性的综合服务能力,联手构建信息共享的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建立蔬菜价格预警机制,加强价格信息监测。以蔬菜生产、流通的先行指标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广泛建立商贸信息共享的平台。通过主流媒体分品种适时发布权威性的供求动向信息,提供蔬菜食品供求、成本、价格走势等预测信息的指导和服务,降低中间商过高的交易成本和生活成本,为批发商和“农超对接”减负。

(六) 实行蔬菜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建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一是要加快农村耕地流转步伐,将耕地向农业生产大户集中,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二是要提高蔬菜标准化水平、提高产出率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提高蔬菜生产的科学化水平,用较少的人员、较轻的劳动强度培育更多、更好的蔬菜产品;四是增加科研投入,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生产无公害的反季节蔬菜。同时,应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从事蔬菜生产,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长期稳固的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反季节蔬菜生产。当蔬菜由于气候因素供应减少时,反季节蔬菜能缓解供应紧张,防止蔬菜价格异常波动。

[注 释]

① 说明:图5是用移动趋势平均法计算得来的,具体计算步骤及方法:第一,根据时间数列中各年按月的数字计算其12个月的移动平均数(Yc);第二,用时间数列中各月的数值(Y)与其相对应的趋势值(Yc)进行对比,计算Y比Yc的百分比数值;第三,把Y/Yc的百分比数值按月排列,计算出各年同月的总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是各月的季节比率。

[参考文献]

[1] 王寒笑,安玉发,龙熹. 我国蔬菜供求现状及价格变动分析[J].中国蔬菜,2009(15):6-8.

[2] 王晶晶,陈永福.2010年我国蔬菜市场分析及预测[J].农业展望,2010(4):21-25.

[3] 赵晓建.我国蔬菜批发价格变动分析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1):102-105.

[4] 邱述兵,于维洋.“田头贱,摊头不贱”——大宗蔬菜价格异常性波动的影响机制与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3):26-27.

[5] 丁洁,李帅,吴乐.经济学视角下“高菜价”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探讨[J].商业经济,2011(20):25-26.

[6] 宋长鸣,李崇光.季节调整后的蔬菜价格波动——兼论货币供应量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3):83-92.

[7] 李国祥.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2):11-21.

[8] 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特征与原因分析[J].中国蔬菜,2012(9):1-7.

[9] 罗永恒,文先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效应[J].系统工程,2012(7):56-61.

[10] 周振亚,李建平,张晴.中国蔬菜价格解析[J].经济问题探讨,2012(1):7-75.

[11] 李娜,史建明.蔬菜价格波动特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10):44-55.

[12] 周振亚,李建平.我国蔬菜价格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7):91-95.

[13] 贾晔.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3):108-110.

[14] 陈铁飞.我国蔬菜产业供需状况及走向[J].产业与企业研究,2013(2):84-93.

[15] 郭力野.2012年全国蔬菜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及展望[J].中国蔬菜,2013(3):6-9.

The Regular Patter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Vegetables Price Fluctuation

Zhao Xiaofei

(School of Management,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0, China)endprint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d some major problems in China's vegetable market,and then through collecting relevant data,further analyzed the vegetable price fluctuation tendencies in medium-long,annual,and seasonal period scale terms. It also summarized the patterns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vegetable price.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 and problems revealed,the article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getable price fluctuation in China is periodic,cyclical,seasonal and asymmetry;land,transportation cost,circulation cost,farmers'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inflation, supply and demand elasticity,climate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ble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ice of vegetable in China. To stable the vegetable price,and regulate the vegetable market,we must perfect related mechanisms and strategies concerning these aspects.

Key words:vegetable;price fluctuation;regular pattern;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李  萌)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律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奇怪的蔬菜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蔬菜
观察比较 寻找规律
先找规律再解答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