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验案一则

2015-01-21曾玲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验案

曾玲玉

【摘要】刺血疗法具有疏通经络,醒脑开窍,泻热消肿,去瘀止痛等作用。本文描述了运用刺血疗法,在腰部阿是穴、委中穴放血以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案例,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提供参考。

【关键词】刺血疗法;急性腰扭伤;验案

【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27-01

刺血疗法是一种传统针刺疗法,是指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刺血疗法,古云“刺络”、“启脉”,俗称“放血疗法”,临床主要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而简便有效的针刺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证明,此法具有疏通经络,醒脑开窍,泻热消肿,去瘀止痛等作用。

刺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近代,放血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特别对于某些急重病症,更有抢救及时、收效迅速、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目前刺血疗法已有深入发展,笔者应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一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陈某,女,56岁。主诉:腰部急性扭伤疼痛3天。现病史:三日前因打扫卫生不慎扭伤腰部,当即疼痛剧烈,痛处固定,直立、俯仰、转侧均受到限制,自敷跌打药膏,疼痛不见好转,且疼痛日轻夜重,痛处拒按。体格检查:T:37.8℃,HR:76次/分,腰部前俯、侧弯均明显受限,起坐须双手扶物,两侧腰部肌肉紧张,有明显压痛,右侧痛甚,拾物试验(+)。直腿抬高试验(—)。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症状分析:瘀血阻滞腰部经脉,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故腰痛剧烈,痛处拒按,直立、俯仰、转侧均受到限制。瘀阻部位固定,故痛处固定。血为阴,夜亦为阴,夜晚阴盛,致瘀阻更甚,故疼痛日轻夜重。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治疗:患者趴在治疗床上,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腰部压痛点及两侧委中穴出血,然后拔上火罐,吸出5~15ml血液后去罐。局部擦拭干净后,让患者起来立正,嘱患者双手叉腰并尝试旋转腰部,幅度慢慢增大,动作持续15min。治疗后疼痛当即减轻,弯腰起坐较前容易。隔日治疗一次,三次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无受限。治疗过程中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工作的姿势及强度,加强腰背肌的锻炼,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按语: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为腰部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筋膜、关节突关节的急性扭伤。主要由肢体超限度负重、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突然失足、猛烈提物、活动时没有准备、活动范围过大等原因引起,这些因素一方面会引起肌肉、腱膜、韧带的损伤,出现纤维断裂外,另一方面还会引起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以及椎体上下关节突小关节滑膜组织嵌顿,局部可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如治疗不及时,可遗留长期的腰背痛。一旦出现腰扭伤,患者立即腰部僵直,弯曲与旋转困难,疼痛剧烈,部位广泛,且腰部肌肉痉挛,咳嗽或打喷嚏会使痉挛加重,疼痛更甚,难以行走。急性腰扭伤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腰痛,《素问·举痛论》曰:“不通则痛”,腰部经气以通为顺,通则气血运行畅达,腰部屈伸自如。如因气滞、瘀血、寒凝、湿阻、热结、痰凝、外伤等导致腰部经气不通,气血瘀滞,均可引起腰部疼痛不舒,活动受限,轻者俯仰不便,重者转侧不能,即“不通”是引起腰痛的主要病机之一。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瘀血留着腰部,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腰部从经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贯脊属肾)所主[1],腰部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经络及经筋气血,通经止痛;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四总穴歌》有云“腰背委中求”,《千金要方》亦曰:“委中,凡腰脚重痛,于此刺出血。”本法应用简便,起效迅速,无副作用,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2

(收稿日期:20140427)endprint

猜你喜欢

验案
张鸣鹤教授治疗结节性脂膜炎验案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