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01-21郭雪娇

2014年34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农业现代化解决对策

郭雪娇

摘 要:农业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推动农业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组织形式,注入生机和活力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农场在中国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问题,本文对家庭农场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予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家庭农场;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家庭农场不并是一个新名词,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我们党会继续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并存。支持各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成立金融担保公司,为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同时对新型职业农民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以上这些不难看出我国对家庭农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一、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家庭农场经营主体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管理、改变农业发展形式、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且我国家庭农场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在推行和发展的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阻碍发展的因素。

(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

1.扶持政策不完善

我国现阶段家庭农场有关的资金、税收和农业保险政策等方面的扶持还较小,各地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生产资料长期投资不足,严重干扰农场主对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展热情。由于各地的家庭农场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可循,所以各地家庭农场的发展不规范,难以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严重制约着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1]。但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农业基础设施展开大规模地建设,针对农户连续出台了许多补贴政策。为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对种粮大户国家增加了扶持的力度,并出台奖励补助政策。但总的来说,针对家庭农场的支持政策却较少。

2.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对家庭农场的注册登记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家庭农场在与其他法人主体签订销售合同时存在不便,难以为购买方开具发票,影响了其产品的销售。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土地规范流转合同,造成许多非农户经营主体套取项目资金在注册登记后。土地流转的法律和政策宣传工作不及时、不全面,监督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我国可以学习俄罗斯的《家庭农场法》,其中规定家庭农场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它具有独立的法人权利。如果在国家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会缓解因为纠纷带来的矛盾。

(二)自身素质方面的问题

1.农场主缺乏管理经验

家庭农场实质是在按照小型企业模式运行,因此对家庭农场主个人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家庭农场主往往从长期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并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经济实力的农民转化而来,这些人主要以中年农民为主,他们有着丰富的种养殖经验,但缺乏管理经验。他们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经营家庭农场依靠以前的种地经验。农业处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民缺少对其管理方面的培训与指导,农场主从本质上看是企业家,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具备当代意识和一定的经营与专业技能。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家庭农场主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2.专业人才、技术匮乏

阻碍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人才。家庭农场无论种植还是饲养都需要懂技术的专业人才用科学技术去指导实践。时代在进步,而大部分的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懂专业知识的更是少之又少,导致长此以往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种植,不讲究专业的人才用先进的技术去指导,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产量低,土壤的肥力逐年下降,只能依靠经验去选择品种,但根据经验种植的产品很容易受到损失。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推动力。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作为基础。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技术推广时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农技推广往往在白天,而农户白天往往在田間耕作,时间上存在冲突,造成技术推广不到位;二是农技推广主要以讲座或者培训的形式进行挨家挨户指导的情况较少,技术推广的效果不佳,家庭农场主本身有着较多的从事农业的经验,有着浓厚的“经验就是技术”理念,他们主动学习技术的意识并不强,甚至还有排斥心理,政府进行农技推广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被动接受因此技术推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农场主受教育水平低

我国农场主的受教育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大部分农场主并不懂得农业相关知识,生产依赖于前辈的实践经验。我国农场主的文化程度大部分为初中,而美国农场主的文化程度相对于我国较高为大学本科。农场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农场主自身的文化素养。因为农场主所接受的教育有限,家庭农场的初期发展依靠前辈的生产经验即可,随着经营规模不断的扩大,生产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对农场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不少农户在购买农药产品时,说明用法都看不懂,何以去择优选择好的产品,实现增产增收。受教育水平低同时也导致了农场主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不足,对问题的决策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比较弱,以至于不少农民在选择作物时缺少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只能随波逐流,这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4.流出土地的农户就业难

我国农村的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流出土地的农户的就业的问题显现出来,虽然很多地方政府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以缓解流出土地农户的就业问题,但假如承包的规模比较大时,便会出现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而绝大部分的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如果仅仅依靠收租金来维持生活,那么租入土地的农场主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当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租金不能按期交付的情况,同时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这种情况下流出土地的农户的再就业问题就变成了一个社会难题,如果处理得不妥当,便会引发社会性质的矛盾出现。

(三)经营环境方面的问题

1.融资困难

融资困难是发展家庭农场的一大障碍,对于银行来说家庭农场和其他企业相比,其特点是经营规模偏小,生产周期长,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一旦遇到自然灾害,那么所有的贷款便没有办法按期收回。农耕与畜牧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农业生产的收入比较缓慢,而且没有做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实际资产,贷款担保方式更加难走,只有通过信用社进行协调后取得贷款,但是贷款额度低、还款期限短,碰到需大量资金周转时便显得不知所措。家庭农场发展初期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获得初有成效后,准备对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时,不仅需要租赁更多土地还需要购置一定的新设备,但因为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滞后,农户小额信贷依然不能满足其规模化生产经营扩大时的资金需要,金融机构并没有为家庭农场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许多有意愿的农民由于资金问题就不得已放弃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这些都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进程。

2.土地流转不规范、规模难以扩大

如果家庭农场未来想发展壮大健康长远,务必要有集中的土地规模作为保障,可是家庭农场在流转上一再地碰到困难,使其农场主对自己农场的规模无法保障,由于近几年,工业化在我国快速发展中,商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农村的土地,在农村兴建工厂,这必然使家庭农场主可租入的土地的面积减少,对于农民来说,企业与家庭农场相比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租金方面也更有保障,同时农户还领到一定金额的失地赔偿金,所以农户们更愿意把土地租给企业。在农村因为很多农民缺少法律意识,私自流转土地的现象非常普遍,往往流转土地只需要一张纸甚至老乡间的一句话,责权关系没有得到起码的明确。加上我国对土地流转时变更、登记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对土地流转情况很难做到全面的把握。当土地纠纷出现时,问题将很难解决。

3.农业信息化水平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社会不断变革与发展,农村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在农戶家中可以看到电脑等先进的科技产品,但是信息化程度还是相对较低,还没有充分的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学习农业知识,通过视频课件指导农业生产的农民还是占少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大量的信息正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我们的身边,但是在农村信息化却未能起到充分的作用。其实在当今许多科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农业中,如:农田灌溉时的用水量、灌溉时间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与调节。畜牧发展也同样如此,可以对饲养环境等进行监控。但是我国许多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偏低,甚至很多农户根本不知道这些用于农业的高科技技术的存在。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如果仅仅只依赖于农场主去分析处理问题,独立面对市场竞争,那样会增加农场主的压力使其感到心有余力不足。碰到技术方面的问题更望洋兴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招不进来也留不住。农业技术推广和完善的社会服务机构的缺乏,导致先进的技术难以得到应用。同时,家庭农场在选取农产品种类、治理防范等方面也能力不足。这时就需要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保障。我国当前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现存的公益性服务服务的水平和覆盖面积都不高,迫切需要提高服务实力。因为政策支持较少,各种社会化服务机构发展滞后,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带来难题。

二、家庭农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正被寄予厚望。培育发展和扶持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通过实践,“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无论是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未来发展,还是我国今后农业发展都是最符合我们国家现实情况的。家庭农场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壮大发展,但随着全国试点地区的成功发展,一些问题已经得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解决对策

1.完善相关扶持、奖励政策

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家庭农场,将原有的与农业有关项目,如农村土地整改等尽量与家庭农场生产和管理相结合,最先进行资金投入。新增重点资金用于家庭农场的项目中去,对家庭农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等实行普惠制奖补政策。扶持当地农业大户和种田能手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大学生参与家庭农场的建设,并出台财政立项扶持和奖励政策。特别是对那些生产经营效益好、对其他家庭农场主能起到带头作用的给予资金扶持的重点。完成当年粮食产量和经营指标的家庭农场,政府应给予财政上的奖励。

要求各地区农业部门将家庭农场归到扶持政策范围内,并重点支持其生产经营发展。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进对财政补贴、信用贷款支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落实工作,帮助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从法律上对家庭农场进行明确界定,对家庭农场的认定给出标准,对生产经营范围给出限定条件,制定出注册登记的流程,积极推进家庭农场逐渐成为拥有法人资格的经营主体。同时各个地区应因地制宜的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确定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不可相互效仿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同一标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度控制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尽快建立适合各地农业生产环境的注册登记制度。建立专门针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和农场产权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家庭农场的经营。学习欧盟,使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以法人身份进入市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家庭农场的信誉度。

(二)自身素质方面的解决对策

1.提高农场主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及时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农村职业教育,为提高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选择并制定最优的切合实际地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方式。兴办各种农业职业教育机构、大中院校,培养农业技术专门人才,对其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免除学费或定向培养等模式,为当地家庭农场及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不断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这样家庭农场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构建科学现代化的家庭农场,对农场主要树立现代农业的观念,改变生产经营模式,从而提高收益。政府相关部门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劳动力技能持证上岗制度,使家庭农场日益走向合法正规的道路。

在农村中,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一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将现有的种养大户、具有一定眼光和知识水平的农民等转化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后发放职业农民证书,实行持证上岗,鼓励其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家庭农场。同时对这些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管理上的培训,增强其对市场的洞察能力,做到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资源,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鼓励和支持年轻有为青年去当职业农民,有意识地扭转我国农业经营者老龄化的问题。

2.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农户自主创业

支持资金充足的农场主自己办加工厂,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发展,从而促使企业与家庭农场相结合的形式,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大,对于那些优先安置租出土地的农民的加工厂,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拓展业务渠道,优先支持本地农业养殖大户和种田能手,同时鼓励退伍军人和大学生兴办家庭农场。政府给予支持和奖励,对生产经营好起到示范作用的家庭农场,予以资金扶持。县政府要对完成既定粮食产量和经营目标的家庭农场给予财政奖励。

(三)经营环境方面的解决对策

1.建立多样化信贷

家庭农场的贷款形式多样,特别是许可家庭农场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保险单进行抵押、担保,极大地解决家庭农场融资困难的问题。金融保险业的支持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信用贷款担保、风险赔偿和贷款补息等方式,发挥财政政策对农业信贷的推动作用,农业经营风险意识、对市场认知和信誉程度增强,要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减轻农民负担,提升保护程度。家庭农场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开展家庭农场贷款担保业务,恰好满足农户规模化经营后续资金需要,对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着积极意义,同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速度。

2.规范土地流转机制

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服务和管理,为农场主取得较长期和稳定的土地经营权创造条件。根据法律法规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正规合法地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积极转让土地使用权才能为家庭农场建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2]。对租赁土地经营者必须对其进行资格的审查,避免非农户人员用家庭农场之名大范围租赁土地,并以此来套取扶持资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同时注意双方遵守自愿和平等互惠的原则[3]。

建立土地确权登记制度,进一步明确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顺利打下基础,为推进土地流转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注册登记发证后,可以有效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归属问题引起的纠纷,缓解农村社会矛盾,遵照法律明确农民土地权利,加强对农民土地产权意识有利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过程当中,确实维护农民权益。土地确权制度建立后,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要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严格审批和监督,防止流转土地改变其用途。

3.建立信息化服务网络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提升农业全面生产力的有效措施,是政府对农业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农业信息化可以从四方面进行建设:一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包括基础信息和自动化设备的专业技术操作。二是农产品流通過程的信息化。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加强对农产品产后处理、开发和推行,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的开发以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三是农业管理过程的信息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关注市场动态、国家政策,根据市场需要选取生产和销售自身的农产品,运用自己的优势使效益最大化。通过外部信息网络的访问,获得当前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信息,选择和学习最适用技术,指导农场发展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效益最大化。四是农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有些发达地区的县级,基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融合,农民可以使用这些媒体,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动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国内外农业相关知识用于指导家庭农场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

4.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充分重视社会化服务对于家庭农场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其次,政府建立土地资源回收机构,政府界定闲置荒废土地的标准,对闲置或荒废的土地进行回收利用,待家庭农场需要扩大其经营规模时,在由政府与家庭农场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依法保证闲置土地的流转期限,这样可以保证家庭农场的用地规模[4]。再次,各地区政府农业部门,要联合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农业院校等共同制定适合家庭农场发展和技术推广方案并监督实施。同时要定期对农场主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引导家庭农场主进行合理科学的种植、养殖。除农业技术推广外,我国还应大力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发展需要的产前生产资料配套服务,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储藏、物流、加工等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后,对公益性农业服务组织加大扶持的力度,对从事专业性服务的组织按照服务的规模和服务的广泛程度,给予一定的资金上的补贴,大力发展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在农业上面的发展状况是基础比较薄弱,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依然处在薄弱环节。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受到来自各界的关注,它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一些试点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推广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制约其发展的难题和阻碍,但同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整个战略选择阶段的转型期,选取符合我们国家现实情况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路径,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最好方式,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吕才波.我国农业发展家庭农场的问题与建议[J].北京农业,2013,(18):205.

[2] 王鑫.中国家庭农场构建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33-35.

[3] 邹昶.浅析我国家庭农场现阶段发展存在困难与解决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253.

[4] 谢梅芳.家庭农场的推广难题及实施建议[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6):49-52.

[5] 张照新,张海阳.家庭农场发展对策[J].农村经营管理,2013,(4):19-21.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农业现代化解决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