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公共艺术的社区福利性

2015-01-21邓昌萍

2014年34期
关键词:公共性福利公平

邓昌萍

摘 要:本文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出发,以社区为切入点,探讨了公共艺术所具有的福利性并展示了其所具有的福利效应。

关键词:公共艺术;社区福利

众所周知,公共艺术是90年代初才开始引进中国,并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迅速发展起来。在公共艺术逐渐被民众所知的过程中,它的另一层潜在的内涵逐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在公共艺术的公共领域放置背后,“民主性”“公共性”“公平性”被抛出,引起了更大的研究涟漪效果。

民众对于公共艺术的认识多局限于作品放置在公共领域的艺术,即认为是“城市雕塑”、“景观小品”替换概念而已。其实,公共艺术的核心不仅仅是对公共空间的审美问题,而是针对公共空间的权力和权利问题,亦即它面向大众、为大众服务、反映大众的意愿,不因权势而有所偏颇,所以它的社会价值更为重要。也正因如此,笔者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公益性”上挖掘出潜藏的福利属性。

福利一词源于英文“welfare”,意为安乐的生活状态。从本文出发,福利是个人实现幸福、需求得以实现的状态以及社会对人的权利尊重的一种公平机制。福利性则指一种政策、事件或实物具有公平公正、造福大众、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使人得以幸福快乐的属性。这一点上看与公共艺术的观点不谋而合。

那么本文研究公共艺术的福利性为何是从社区介入呢?由于中国社会职能的转移使“社会人”、“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令社区成为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与公众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而社区福利性则是指在社区的依托下,具有满足社区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主,以提高社区整体的生活品质属性,在本文范围是以艺术化为旨归的各项文化福利的总和。

公共艺术的福利性是从文化层面提出的。在研究公共艺术中时发现公共艺术与福利具有重合点。一开始的提出是基于公共艺术的“公共属性”,但在后期研究中发现公共艺术本身就具有福利的特质——公平、公众、公益。以下一一论述。

首先,公共艺术面向社会所有成员。“公共的”意为对社会权利及利益分配上的共享归属关系;而“公开的”是某种事务、信息或观点向大众开放。很显然,公共艺术之“公共”的意思不仅是放置空间的开放性,而更指艺术品面向大众、服务大众的社会属性。

其次、公共艺术表达公众心声、审美观和公共精神。从这个程度上讲,公共艺术是公众的发言人,公众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间接参与到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中。

再次,公共艺术是艺术家把对社会公共领域的文化关怀、社群中存在的问题及社群價值取向问题通过艺术品内容、思想和文化内涵呈现出来,是对特殊群体、特殊事务问题的关怀。

最后,公共艺术体现社会文化成果的“公平”。此旨意与社会福利中的通过政府干预手段将社会资源公平地分配给每个成员,换句话说,公共艺术是实现社会文化资源平均分配,保证每个人的公平待遇的最佳途径。在这个文化作为人类优秀智慧结晶被不公平的受歧视的环境中,公共艺术高调宣传的“公共性”是顺应“人民是社会财富的主人”的时代内涵,赋予公众理所当然的文化继承权、拥有权。

目前,我国福利政策主要在于物质上的普惠,体现在物质上的公平公正,而公共艺术除了带来文化精神上的福利,人的全新价值挖掘和发展,还带来社区发展生存的技能。公共艺术作品在社区的放置使人愉悦接受,这种接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接受,它在于人心的接受,使公众发掘自我价值,提升审美文化能力和创造力。台湾金铃园社区由于都市发展及产业转变,面临严重的垃圾、经济问题,为改善现状,金铃园邀请公共艺术设计师进驻。在设计师的设计下,据社区情况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园林——一条民众自发性的艺术街。同时在设计师的指导下,自行拼贴马赛克装饰和制作手工信箱,居民在手工制作中,不仅体验创作乐趣,发展了艺术创作能力,还在精神上获得自我成长。

公共艺术的魅力除了使公众在艺术文化上具有自我成长的空间,在经济上还能“授之以渔”。公共艺术对社区的介入,可在传统文化上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公共艺术能使传统文化产业化,通过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实现保存初衷,并获得发展和盈利的资金。台湾文建会提出“社区总体营造”就是想通过艺术尤其是公共艺术行销包装整个文化产业,即艺术产业振兴运动,结合地方性产业特色,植入公共艺术文化元素,带来经济上的福利效应。台湾海安路街区由于工程施工不当导致十多年的落魄,在政府自上而下的福利政策下,艺术家进驻海安路街区,居民或直接或间接参与此项计划,重塑形象,复兴海安区经济。如今,海安区不仅提升街道美学,复兴街道商机,还活化了整个街区氛围。这些公共艺术创作活动诉求的重点是公共性、福利性和市民的利益,是文化产业与公共艺术紧密结合而带来的多赢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应该为我国福利政策所借鉴,也是其发展方向,不是单纯的支助、付给,而是从根源上去根治。

总而言之,公共艺术所带来的福祉是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对公共艺术的社区福利性,我们可以认为是以面向大众的生活化艺术性元素介入社区空间,在保障平等享有的同时,通过批判性的姿态促进人与空间的体验感,以达到提升生活空间的人文关怀并促进当地人共同意识的凝聚,使之得以切实的利益和福利。(作者单位: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振华.公共艺术的观念.艺术视野.2009年第7期.

[2] 黄郁胜.合作社参与社区营造之研究—以白米、泰山社区合作社为例.2009.

[3] 关信平.公共性、福利性服务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东南学术.2002第6期.

[4] 郑林佳.当观众变成共同创作者:参与式艺术创作意义探究.2009.

猜你喜欢

公共性福利公平
不公平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公平对抗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怎样才公平
玉米福利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公平比较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