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2015-01-21姚本珍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初中体育

姚本珍

[摘 要]体育对于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成长发育,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强化他们的纪律观念以及竞争、团结、协作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的初中生“学习成绩好,体质就差”的怪圈依然存在,体育课上不爱运动,成了聊天课和自由活动课,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积累和经历,对初中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活动;运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体育是“人类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和游戏”。体育课当然要让学生“动”起来,可是现在体育课的状况却是喜欢“动”的学生并不多,每次体育课总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去操场,“肚子疼”的病假特别多。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只有循过求因,才能对症下药,促进初中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体育课不爱“动”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体能原因:体能差、运动能力弱、体弱多病、体形过胖或过于瘦小,表现在体育运动中就是对自己信心不足,从而产生厌烦心理。

(二)性格原因: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孤僻,羞于和同学一起以运动。恐惧体育运动,并害怕同学嘲笑、讥讽。

(三)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动力、态度消极,不与教师合作。

(四)部分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他们普遍怕苦、怕累,对跑、跳、投等枯燥且强度大的体育课项目很不喜欢。

(五)初中阶段实行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这让体育教育变得现实和功利。

(六)部分老师自身的原因或者场地的原因不足以吸引和促进学生“动”起来。

“动感体育课堂”的打造,不仅需教师运用自身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有“心动”的感觉,还需要设置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彻底“动”起来。 一、设疑激趣,师生互动

体育教学并不是动作的机械模仿,还有很多知识性的内容需要学习。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的知识后,在操场上进行规范化的练习,虽然与其他科巩固的方式不同,但是学习的过程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也要像文化课教学一样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体育课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很多学生的身体太柔弱,经常有“受伤事件”在体育课上发生。所以很多学校也是因噎废食,对体育课的要求并不严格,学生体育课旷课成了常态,只能靠教师运用上课的智慧和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

设疑激趣,效果倍好,如“立定跳远”一课,讲完了跳跃的步骤以后,开始练习跳远。很多学生因为动作要领掌握不到位,力气不会用在点上,所以效果不好。这时候,教师可以再次示范,跳出相当远的距离,然后很“高调”地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怎样跳得更远?”学生当然愿意。“看着,前面的白线处有一块‘大蛋糕,更远处还有一个‘炸鸡腿,然后两脚开立,两臂前后摆,上下肢协调配合,上体前倾,有力蹬地,小腿前伸,平稳落地,就可以得到了。”学生此时注意力已经全部被吸引过来,瞪大了眼睛,对动作要领做进一步的掌握。能“吃”到“蛋糕”的学生越来越多,还有几个男生都能“吃”到“鸡腿”。学生在嬉笑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要领,还感受到了体育课的乐趣,以后测立定跳远的时候,都有了“蛋糕”和“鸡腿”的典故。设疑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趣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只要能够把握住激趣的点,就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

二、配合交流,生生互动

体育运动本来就是一项“竞技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有配合有竞争,才能使体育活动散发更诱人的光彩。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中掌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其实只要学生在这一节课中能够有序地活动开来,就是有效果的。如果是竞赛类的活动,学生不需要教师的督促,会自发地组织、分工、相互配合,在互动中提高学习锻炼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喜好安排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

《跳高练习》时我准备了很多气球,准备活动之后,利用十分钟时间进行分组吹气球,根据“异组同质”的原则,男女生混合编组,有利于小组比赛。开始学生不明白体育课上为什么要“吹气球”,十分钟后小组成员把气球准备好,我们开始“顶气球比赛”,除了头部,不准用身体的其他部位碰到气球,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气球不落下来就是胜利。这需要整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眼疾头快”,不让气球落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要有默契,坚持时间长的小组有经验:重点是分工明确,个头矮的学生(一般是女生)要注意气球落得低时及时顶球,个头高的学生要负责气球尽量不往下落,生生互动达到了极致。同时,学生在尽力往高处顶气球的时候就是“跳高练习”,无形中已经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有的活动受天气的限制,要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组织安排。

三、模仿游戏,娱乐联动

现在的初中体育课之所以不受欢迎,也有教师在活动组织方面的原因。每到体育课,都是体育委员领着集合、做准备活动,之后开始围着操场跑圈。跑圈虽然是比较好的热身活动,但是毫无新鲜感,学生从内心深处抵制。所以,跑两圈就有一半的学生掉队,不是身体吃不消而是心里不愿跑。其实热身赛的形式也很多,干吗非要跑圈呢?比如前一阵子火爆的“骑马舞”,动感十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活动到位,这不是热身的最好选择吗?如果跳一遍效果达不到,就跳两遍。实践证明,喜欢用“骑马舞”热身的学生大大超过“跑圈”。极个别学生刚开始“不好意思”跳,不过很快就被极强的节奏感所感染,不由自主地跳起来。用“骑马舞”热身以后,体育课上请假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个别不舒服的学生也都能坚持,这就是效果。当然,“骑马舞”也有跳腻的时候,可以经常变换,比如“兔子舞”、“健美操”等,只要是节奏感很强的活动都可以拿来“热身”。

体育课本来就应该富有“动感”,只是目前学生的“惰性”多了一些。所以,我们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联系时代“动感因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再请假。改变一下课堂形式,既可提高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效果,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创建和谐课堂,一举多得的事,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初中体育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