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82例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

2015-01-21黎冬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影响

黎冬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抽血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实施静脉抽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状况,治疗组患儿对护理总满意率975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19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抽血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静脉抽血;心理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20-01

基于门诊静脉抽血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抽血患儿的影响,特选取我门诊164例实施静脉抽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门诊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164例实施静脉抽血患儿,其中:男97例,女67例;患儿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562±103)岁;分析患儿抽血次数:113例为第一次抽血,51例为第二次抽血;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比两组患儿间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消毒,检查试管是否出现破损及指导患者手自然放松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2治疗组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护理,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221心理护理干预基于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因此患儿在进行门诊静脉抽血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患儿抽血成功率[1]。此时,护理人员应同患儿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温柔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积极同患儿进行交流沟通,为患儿讲解与抽血无关事情,有效转移患儿注意力,进而有效减轻患儿出现的不适感,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具有晕血及晕针史的患儿而言,护理人员应指导其取仰卧位采血,同时在采血过程中,为患者讲解其他事情,有效转移患儿注意力,进而降低患者出现不适感等等。

1222提高护理人员静脉抽血的准确率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静脉抽血时,应提高自身穿刺技术及成功率,有效降低穿刺失败率,减轻患儿出现的疼痛感[2]。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穿刺时,应尽可能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同时,对于血管表浅、壁薄、脉体小及易滑动的患儿,护理人员应选取型号较小的头皮针对患儿进行穿刺等等。

1223护理人员应确保双手洁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制度进行, 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一般选取肘正中静脉,弹性较好、粗和直,将止血带扎于穿刺点上方约5cm左右,且对5cm以上范围实施消毒, 采血时针头斜面向上取15°~30°的方向进针,针尖进入血管中改为平行进针,待针头进入血管壁后,抽取适量血液。

13观察指标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项目为:入院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护士服务态度、穿刺技术、生活护理情况、药物知识讲解、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时间、功能锻炼指导、疼痛管理、补液巡视等10项内容,各内容得分为0~10分,总分满分100分。非常满意:为85~100分;满意:为70~84分;不满意:得分不足70分;以非常满意与满意为护理满意[2]。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学上,门诊静脉抽血为一种用来检验患儿人体血液正常与否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检查出患儿所患的相应疾病,为医护人员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患儿自身因素限制,在进行静脉抽血时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该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静脉抽血成功率,因此护理人员在患儿进行门诊静脉抽血时,应为患儿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仅依据患儿具体病情为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没有充分考虑患儿心理状况,不利于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患儿抽血成功率。护理干预措施是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的干预护理,该护理措施不仅针对患儿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为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还充分考虑患儿心理状况为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同患儿进行交流沟通,促使患儿树立战胜恐惧的信心,并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门诊静脉抽血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抽血成功率。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儿,其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该研究结果同黎浩勤学者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因此,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门诊静脉抽血患儿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晓文,寇学品心理干预在入托儿童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08):312.

[2]章霞,李梅英.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采血的心理干预[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02):246-247.

(收稿日期:20140414)endprint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抽血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实施静脉抽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状况,治疗组患儿对护理总满意率975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19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抽血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静脉抽血;心理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20-01

基于门诊静脉抽血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抽血患儿的影响,特选取我门诊164例实施静脉抽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门诊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164例实施静脉抽血患儿,其中:男97例,女67例;患儿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562±103)岁;分析患儿抽血次数:113例为第一次抽血,51例为第二次抽血;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比两组患儿间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消毒,检查试管是否出现破损及指导患者手自然放松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2治疗组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护理,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221心理护理干预基于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因此患儿在进行门诊静脉抽血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患儿抽血成功率[1]。此时,护理人员应同患儿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温柔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积极同患儿进行交流沟通,为患儿讲解与抽血无关事情,有效转移患儿注意力,进而有效减轻患儿出现的不适感,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具有晕血及晕针史的患儿而言,护理人员应指导其取仰卧位采血,同时在采血过程中,为患者讲解其他事情,有效转移患儿注意力,进而降低患者出现不适感等等。

1222提高护理人员静脉抽血的准确率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静脉抽血时,应提高自身穿刺技术及成功率,有效降低穿刺失败率,减轻患儿出现的疼痛感[2]。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穿刺时,应尽可能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同时,对于血管表浅、壁薄、脉体小及易滑动的患儿,护理人员应选取型号较小的头皮针对患儿进行穿刺等等。

1223护理人员应确保双手洁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制度进行, 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一般选取肘正中静脉,弹性较好、粗和直,将止血带扎于穿刺点上方约5cm左右,且对5cm以上范围实施消毒, 采血时针头斜面向上取15°~30°的方向进针,针尖进入血管中改为平行进针,待针头进入血管壁后,抽取适量血液。

13观察指标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项目为:入院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护士服务态度、穿刺技术、生活护理情况、药物知识讲解、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时间、功能锻炼指导、疼痛管理、补液巡视等10项内容,各内容得分为0~10分,总分满分100分。非常满意:为85~100分;满意:为70~84分;不满意:得分不足70分;以非常满意与满意为护理满意[2]。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学上,门诊静脉抽血为一种用来检验患儿人体血液正常与否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检查出患儿所患的相应疾病,为医护人员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患儿自身因素限制,在进行静脉抽血时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该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静脉抽血成功率,因此护理人员在患儿进行门诊静脉抽血时,应为患儿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仅依据患儿具体病情为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没有充分考虑患儿心理状况,不利于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患儿抽血成功率。护理干预措施是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的干预护理,该护理措施不仅针对患儿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为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还充分考虑患儿心理状况为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同患儿进行交流沟通,促使患儿树立战胜恐惧的信心,并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门诊静脉抽血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抽血成功率。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儿,其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该研究结果同黎浩勤学者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因此,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门诊静脉抽血患儿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晓文,寇学品心理干预在入托儿童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08):312.

[2]章霞,李梅英.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采血的心理干预[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02):246-247.

(收稿日期:20140414)endprint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抽血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实施静脉抽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状况,治疗组患儿对护理总满意率975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19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抽血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静脉抽血;心理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20-01

基于门诊静脉抽血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抽血患儿的影响,特选取我门诊164例实施静脉抽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门诊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164例实施静脉抽血患儿,其中:男97例,女67例;患儿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562±103)岁;分析患儿抽血次数:113例为第一次抽血,51例为第二次抽血;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比两组患儿间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消毒,检查试管是否出现破损及指导患者手自然放松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2治疗组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护理,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221心理护理干预基于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因此患儿在进行门诊静脉抽血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患儿抽血成功率[1]。此时,护理人员应同患儿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温柔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积极同患儿进行交流沟通,为患儿讲解与抽血无关事情,有效转移患儿注意力,进而有效减轻患儿出现的不适感,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具有晕血及晕针史的患儿而言,护理人员应指导其取仰卧位采血,同时在采血过程中,为患者讲解其他事情,有效转移患儿注意力,进而降低患者出现不适感等等。

1222提高护理人员静脉抽血的准确率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静脉抽血时,应提高自身穿刺技术及成功率,有效降低穿刺失败率,减轻患儿出现的疼痛感[2]。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穿刺时,应尽可能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同时,对于血管表浅、壁薄、脉体小及易滑动的患儿,护理人员应选取型号较小的头皮针对患儿进行穿刺等等。

1223护理人员应确保双手洁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制度进行, 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一般选取肘正中静脉,弹性较好、粗和直,将止血带扎于穿刺点上方约5cm左右,且对5cm以上范围实施消毒, 采血时针头斜面向上取15°~30°的方向进针,针尖进入血管中改为平行进针,待针头进入血管壁后,抽取适量血液。

13观察指标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项目为:入院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护士服务态度、穿刺技术、生活护理情况、药物知识讲解、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时间、功能锻炼指导、疼痛管理、补液巡视等10项内容,各内容得分为0~10分,总分满分100分。非常满意:为85~100分;满意:为70~84分;不满意:得分不足70分;以非常满意与满意为护理满意[2]。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学上,门诊静脉抽血为一种用来检验患儿人体血液正常与否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检查出患儿所患的相应疾病,为医护人员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患儿自身因素限制,在进行静脉抽血时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该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静脉抽血成功率,因此护理人员在患儿进行门诊静脉抽血时,应为患儿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仅依据患儿具体病情为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没有充分考虑患儿心理状况,不利于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患儿抽血成功率。护理干预措施是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的干预护理,该护理措施不仅针对患儿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为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还充分考虑患儿心理状况为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同患儿进行交流沟通,促使患儿树立战胜恐惧的信心,并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门诊静脉抽血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抽血成功率。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儿,其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该研究结果同黎浩勤学者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因此,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门诊静脉抽血患儿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晓文,寇学品心理干预在入托儿童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08):312.

[2]章霞,李梅英.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采血的心理干预[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02):246-247.

(收稿日期:201404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