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碑林公园主要景观的造景方法及分析
2015-01-21顾蓉赵学辉
顾蓉 赵学辉
摘 要:太原碑林公园是以书法篆刻为主题内容,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布置园路和种植树木花草等途径,采用中国式的园林造景艺术,以综合法造景的混合式文化园林。该文对太原碑林公园的主要景观的造景方法及如何突出主景进行了分析,该园林作品主景表现突出,景观错落有致,总体设计风格古朴庄严,典雅别致,精致协调。
关键词:园林;景观;造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6.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1-87-02
Analysis and Design of Main Landscape on Taiyuan Steles Forest Park
Gu Rong1 et al.
(1Academy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
Abstact:Taiyuan Steles Forest Park is a mixed cultural garden which is built by topographical reform of garden,building construction,arranging garden road and planting trees,flowers and plant,it is synthesized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ing arts.Design of main landscapes were analyzed on Taiyuan Steles Forest Park in this paper,in this garden,main landscapes look prominent and patchwork,the general design style is primitive simplicity solemn,elegant chic,delicate coordination.
Key words:Garden;Landscape;Landscape analysis
城市公园是城市内专门规划建设的供居民观赏、休息、健身和娱乐,面向公众开放的绿地[1]。城市公园是现代社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大自然魅力,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2]。太原碑林公园以书法碑刻为主题内容,以建筑、植物花草为依托,运用巧妙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筑山、叠石、理水,以园林的形式为市民营造出一处既可观赏书法艺术、感知历史文化,又可休闲放松、陶冶性情的世外桃源。
1 太原碑林公园概况
太原碑林公园位于太原汾河东岸,公园的总体布局分为南园和北园,设北、西2个出入口。南北2园呈带状形式,南北长约200m,东西宽约70m。公园占地面积13 728km2,其中建筑面积4 577km2、碑廊489.6km2、草坪5 800km2、水面1 100km2。园内共存有碑石418方。园内种植有各种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88种,绿地率52.7%。该公园于2001年被太原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景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级旅游景点;2008年被评为太原市首座五星级公园;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首座五星级公园,同时还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
2 太原碑林公园造景方法分析
任何一种艺术和设计学科都具有特殊的固有的表现方法。园林设计也一样,正是利用这些手法将设计者的构思、情感、意图变成实际形象,即具有三维空间的园林艺术形象,创造出舒适优美的环境,供人观赏、游览[3]。园林景观就是通过利用地形、植物、建筑、道路、园林小品等设计要素,将它们有机地组合,构成一定的园林形式,表达某一特定的主题思想的园林作品。不同性质的园林,必然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园林形式,力求园林的形式反映园林的特性。
2.1 神仪在心,意在笔先的人文景观美 太原碑林公园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传奇人物傅真山先生并以碑刻形式展示傅真山先生书法作品而建的,其立意很明确。设计者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园林的内容和园林的形式2个因素,一般来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由于园林将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文化,将要纪念的人物是出生于400a前的傅山先生,因而决定了它的形式是传统、古朴的,应选择设计能够反映出传统文化的亭台式景观;又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在设计方法上主要采用庄重、大气的轴线法。碑林公园设计为南、北2园。北园主要展示傅山先生的书法作品,因而,设计者在设计碑林公园的北园时,即采用了中轴线的形式。自北门广场道路至拱桥的一条路线即是主轴线,创作特点是由1纵3横4条直线纵横垂直组成“丰字形”,形成控制全园布局结构,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呈拟对称布置。这种强烈的、明显的轴线结构,产生出的是规整、开敞、明确的景观感觉。南园收集、展示的是其它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的书法墨迹。设计采用山水法,营造出的是自然式园林的风格。南园中心为水体和平地,平地覆盖了草坪和低矮的草本植物。公园的规模面积虽小,但是这样的设计,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却是相当宽敞的感觉。不拘一格的书法作品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更显其各具特色,使南园景观别具一格。
2.2 因地制宜,景以境出的对称美 北园的地貌、形状特点是东西较窄,南北较长的矩形。地势呈东、南低,西、北高,这种情况下,“方向随宜”,入口设在朝北的方向,设计者巧妙地将西面较高处堆石筑成假山,并在山顶设碑亭一座,碑石数方,给游客即带来登山的乐趣,又能在登上小山后欣赏俊秀的书法作品,转身眺望,全园大半风景尽收眼底。在设计上,地势虽有高低落差,但是其剖面仍为直线,碑亭所处的位置,恰巧与对面凸出的廊厅相呼应。没有离开轴线布局。因原有的地势地貌地形特征,将园出入口设计成门厅,下沉式广场与门厅高度落差约为2m。道路的右边立了“傅山碑林”的石碑,左边对称点处可见一个用岩石和植物塑造出的龟兽形象,仍然未脱离轴线结构。站在较高的门厅处观景,视野开阔,错落有致,正面是“鼎臣殿”(内部陈列有傅真山先生雕像及主要代表作),两翼是碑廊,利用地形的高低及空间的交汇点,将碑林公园的主景——“鼎臣殿”更加烘托出来。这样的设计和营造出的景观体现了“巧于因借、精而合宜”的技艺,可谓统一中求变化,对称中有异象。从“因”出发,达到“宜”的艺术效果[4]。
2.3 叠石理水理及精致山水美 南园地形较和缓,凹凸有致,由于公园占地面积的局限性,在造景时宜采用“因地制宜、巧于精思”的思路。因此,选择自然式园林的风格,利用山水法技巧,“开池浚壑,理石挑山”,“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根据不同的“基势”、“体形”,沿南园围墙建造了环园碑廊及碑厅,没有笔直的道路,但有弯曲小径和曲形桥。虽然面积规模条件所限,但是设计者仍巧借园景,合理地在池沼边缘建造一处水榭,远眺是水榭,近地是碑廊,与周围景致合而为一整体。水体的边缘处理为堆石,营造假山的气氛,本为人工建造,但是给游客的感觉好似天然之趣。为了营造出水体流动的感觉,设计者在池沼上设计出跨南北的曲形小桥,可游、可赏。南园的中心位置虽是池沼和草坪,但站立与园内任何一个点都能看到环绕四周的碑厅、碑廊以及立于碑廊中的碑石,而并没有因水体绿地处在公园中心而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相反由于这种宽敞的水面、低平的绿地与周边突兀的建筑产生了对比,更易唤起游客欣赏书法作品的兴致,而公园的中间由于采用了这种设计,显得很广阔和爽朗。园虽小,但却很巧,体现了山水法创作的独到之处。
2.4 建筑经营,时景为精建筑美 建筑具有使用和观赏的双重作用,园林建筑要求达到可居、可游、可观。建筑的平面类型多种多样,屋顶的类型也形形色色,建筑的基址千变万化。中国园林组成的五大要素中,山体水系是骨架,建筑是眉目,建筑具有重要的造景、点景的作用。建筑有机地与周围结合,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建筑形象。碑林公园采用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类型,园内有厅、堂、阁、亭、榭、廊等10多处。鼎臣殿、碑亭、东、西廊厅形成园内的主要建筑景观。“景到随机”,建筑既是园林中的景物,又是赏景点。碑林公园中的建筑首先是书法碑石的陈列之所,建筑的内外皆是景物,同时又可防日晒、避雨淋, 即可纳凉,又可小憩。
2.5 植物造景,四时烂漫的自然美 园林种植设计是园林设计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园林的种植方法是借花木表达思想感情,同时以中国画论为理论基础,追求自然山水构图,寻求自然风景[5]。碑林公园中的植物种植种类根据太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灵活选择。碑林公园选用的树种有华山松、青杄、杜松、侧柏、油松等常绿乔木,间以银杏、梧桐、玉兰、木兰、悬铃木、茶条槭、国槐、杨树、合欢树、海棠果、山楂、猬实、五叶枫、珍珠梅、太平花、碧桃、紫荆、紫叶小劈、紫藤等落叶乔灌木和藤本植物,另有月季、鸢尾、变叶木、爬墙虎、五叶地锦等草本花卉,另外还选用盆景作为装饰点缀其中。植物景观的设计体现整体化,并将块状、线状、散点统筹安排,植物造景以绿色植物为第一位,体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创造出景观各异,色彩斑斓,四时烂漫、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栽植布局方面前后错落、高低穿插,疏密相间,疏中有密,密中求疏,少量应用了花坛、花境、花地。
参考文献
[1]陶晓丽,陈明星,张文忠,等.城市公园的类型划分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分析——以北京市城市公园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10):1964-1976.
[2]Gobster P H.Visions of nature: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in urban park restorat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1,56(1):35-51.
[3]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0-21.
[4]罗建伟.太原市碑林公园造景艺术[J].中国园林,2009,25(8):72-74.
[5]刘庭风.山西园林show(八)太原碑林公园[J].园林,2011,2:47-50.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