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1-21张翠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对策

张翠勤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污染已引起普遍关注,生产无公害蔬菜是事关广大人民健康的头等大事。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因素制约着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该文针对当前实际浅析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措施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1-46-03

无公害蔬菜是指在良性生态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技术规程生产出的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商品蔬菜。无公害蔬菜产品中农药、重金属、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各项指标均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并且具备安全、营养、优质的内在品质。安全主要指蔬菜不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或将其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从而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营养是指蔬菜的内含品质,是提供人们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主要来源。优质主要是指商品质量,个体发育正常,成熟良好,新鲜无病虫危害。但目前由于化肥、农药等过量使用,蔬菜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超标,严重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头等大事,无公害蔬菜生产势在必行。

1 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

1.1 蔬菜害虫抗药性增强,农药使用量过大,造成农药污染严重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农民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差,缺乏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发生病虫害首先想到的是化学防治,不能采取其它措施综合防治,而是盲目地使用化学农药甚至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防治。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擅自提高施药浓度和次数的情况。据调查目前蔬菜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比粮油作物增加2倍以上,种一茬短期叶菜类,平均喷药3次以上,特别是夏秋季节害虫繁殖率高,每隔3d需施药1次,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很严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如美洲斑潜蝇、蛞蝓等。农药更新赶不上虫害的抗药性,小菜蛾已对50多种农药产生抗药性。由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不高,菜农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标准认识模糊,安全用药意识差,缺乏科学指导。

1.2 化肥投入量过大,特别是N肥的施用量过大,滥用化肥严重 在生产上一些菜农为提高产量,盲目地投入大量化肥,既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浪费,又污染了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蔬菜产品质量。有些菜农受“施肥越多产量越高”观念的影响,施肥不当,化肥过量使用等原因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和硝酸盐污染。有机质肥料少施或不施,有机肥与化学肥料没有合理搭配,造成土壤营养元素失调,蔬菜品质下降,不能做到肥料的平衡施用,土壤传染病害发病率提高,蔬菜生理病害严重。

1.3 蔬菜园连作障碍严重,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同一种蔬菜在同一块地里连续多年种植易发生连作障碍,主要表现为土壤有害微生物增加、营养不均衡、盐分积累、土壤结构及酸碱度发生变化。近几年,由于设施蔬菜多年连作、栽培品种单一、栽培管理不当等因素,出现了土壤板结、病虫害加重、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连作障碍已成为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严重制约着设施蔬菜发展。例如在生产中以果实为主要产品的蔬菜,对K的需求量最大,但施肥中普遍存在重N、P肥而轻K肥的现象,导致设施蔬菜发生缺K症,抗逆性差。

2 无公害蔬菜基地选择与保护

2.1 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首先选择交通方便的城市近郊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要求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良好,适宜蔬菜生长,有一定的规模面积。其次基地周围不得含有大气污染源,水质不含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土壤重金属及有毒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2.2 生产过程中加强环境监护 定期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污染源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的监测,重点是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土壤肥力状况调查。在生产基地符合无公害条件的基础上,要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操作规程。对于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安全使用标准。

3 主要栽培技术对策

3.1 轮作换茬 同一种蔬菜在同一块地的大棚内连续多年种植易发生连作障碍,病虫害加重,必须进行轮作换茬。换茬要注意不宜种植同科蔬菜,如番茄与辣椒都属茄科类蔬菜,若前茬为番茄,后茬的辣椒死苗就严重,病虫多,生长不良。各种不同科蔬菜实行2~4a轮作换茬,都有减少或减轻病虫害的明显效果。生产黄瓜、茄子要间隔4a以上,番茄、辣椒、甘蓝、菜豆等间隔3a以上,菠菜、韭菜、葱等需隔1a以上。

3.2 清洁田园和土壤消毒 在蔬菜生长期间,及时把病虫枝、果等摘掉,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或避免病菌在植株生长期间相互传染或蔓延。蔬菜收获后要把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株残体连根清除干净,带到棚外,在远离大棚的地方销毁或深埋,减少病虫侵染源。同时将土壤深翻晒白。每667㎡施100~150kg生石灰与耕作层混匀,达到消灭病菌,增加土壤钙质和中和土壤酸性的目的。

3.3 选用抗病虫良种 不同种的蔬菜或同种蔬菜不同品种,遭受同一种病虫害危害的程度不同,甚至差别很大,这是蔬菜的一种生物学特性,即蔬菜的抗病性和抗虫性。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

3.4 采用高垄宽窄行种植和地膜覆盖栽培 采用高垄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提高地温,增强通风透光能力,促进根系生长,防止田间积水,减轻病虫发生。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提温保墒,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和效益,抑制蔬菜病虫害发生发展,同时可防止土传病菌的传播。

3.5 合理肥水管理 合理肥水管理是田间管理的中心环节,肥水管理失调是蔬菜生长不良诱致病虫害的重要原因。肥水过多,田间湿度过大,植株易徒长,组织柔嫩往往招致许多病虫的发生和为害;肥水不足,气候干旱,也有许多病虫易于发生为害。因此要合理肥水管理,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蔬菜对各营养元素的需求,补施化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超量偏施氮肥,从而提高植株抗病虫害能力。未腐熟的有机肥含有病菌及寄生虫,易对蔬菜污染和危害,使植株的抗病性降低,因此施用有机肥时必须要充分腐熟。

3.6 防虫网阻隔害虫 在温室、大棚的上风口覆盖防虫网,可以阻隔害虫,防止害虫迁飞。一般使用20~30目的防虫网就可防止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以及蚜虫、潜叶蝇等害虫的侵入。利用防虫网可有效预防害虫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

3.7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3.7.1 以虫治虫 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如利用瓢虫捕食蚜虫、介壳虫类。在温室、大棚内采用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利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烟青虫等害虫;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甜椒或黄瓜蚜虫等。

3.7.2 应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 利用苏云金杆菌(BT)可以防治蔬菜上多种鳞翅目害虫;应用农用链霉素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青枯病等;应用阿维菌素防治菜蛾斑潜蝇、白粉虱、根结线虫等;应有多角体病毒感染粉斑夜蛾、烟青虫等害虫;应用多抗霉素、抗霉菌素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

3.7.3 应用植物源农药防虫 利用艾叶、南瓜叶、黄瓜蔓、苦瓜叶等浸出液对水喷雾可防治多种蔬菜病虫害;利用辣椒、烟草浸出液对水喷雾,可有效防治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害虫。

3.7.4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通过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干忧害虫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使害虫缓慢而死。此类农药对人畜毒性低,对天敌影响小,对环境无污染,如除虫脲,抑太保、卡死克等。

3.8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

3.8.1 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型和施药方法 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粉尘剂、烟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生产中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选用农药剂型和施药方法。如阴雨天气则宜采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防治,可有效降低设施内湿度,减轻病虫危害。

3.8.2 适时对症下药 掌握在病害发生初期、害虫低龄幼虫期施药,做到适时用药,以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有害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病虫害种类和病害侵染危害特点选择对路农药十分重要。如杀虫剂中的胃毒剂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则无效;杀菌剂中的甲霜灵对霜霉病有效,防治白粉病或细菌性角斑病则无效。因此,只有对症选准用药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8.3 轮换和交替用药 长期用同一种药剂防治病虫,容易产生抗药性。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菌剂,连续使用数年,防治效果会显著降低。轮换和交替用药是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办法。对于杀虫剂,应选择作用机理不同或能降低抗性的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对于杀菌剂,将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或者将不同杀菌机制的内吸杀菌剂交替使用。在生产上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可以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充分发挥农药药效。

3.8.4 正确混合用药 在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正确复配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范围。但实际应用中农药并不可以任意混合,在施药前要掌握药剂的理化性质,相同性质的药剂可以混合,酸性农药与碱性农药不可混合,混合容易发生分解、沉淀,影响药效。在生产上正确混合用药,可达到一次用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

4 主要发展对策

4.1 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强化市场监督,确保蔬菜质量 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加大监测力度,强化市场检测,着力提高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建立基地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检测人员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经营无公害蔬菜的批发市场、超市,应当设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点,配备检测仪器、检测人员。农贸市场也应逐步设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点。对检测合格的蔬菜允许进入优质蔬菜交易专区销售,对于经检测严重超标的蔬菜,要交给有关部门集中销毁,避免有毒蔬菜流入市场,为害消费者健康。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价格上要适当提高,同时在交通运输、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蔬菜基地以及蔬菜种植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有效提升整个无公害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

4.2 强化科技服务,提高菜农科学种菜水平 各级政府应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和科技培训力度,保障农技推广经费,充实农技推广队伍,有效解决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以确保菜农生产出合格的放心菜。在生产中抓好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一是邀请省、市蔬菜栽培专家、教授对蔬菜技术人员进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队伍人员技术水平;二是组织县级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地菜农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科技素质和种菜水平;三是向菜农免费发放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书籍等技术资料;四是在蔬菜生产关键季节组织镇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3 合理推进无公害蔬菜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优化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完善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采取项目引导、资金扶持、专项技术服务等方式,推进无公害蔬菜规范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是无公害蔬菜的生命线,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没有蔬菜标准化生产就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蔬菜。因此,生产上首先应大力推广农用物资的标准化。推行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二是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多元复合肥料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合理限制化肥的施用。指导菜农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使用,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消除为追求产量而过量施用化肥的现象。三是栽培技术标准化。推广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的栽培技术规程,大力推广无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以及防虫网、黄板诱杀、温湿度调控、穴盘育苗、嫁接等技术栽培模式,使农户严格按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4.4 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样板田,办好示范样板 在交通便利、便于群众观摩的地块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样板田、示范方,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以点带面,突出典型的带动作用,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是迅速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成功经验。在样板田插标立牌,注明示范方面积、品种、行政责任人、技术承包人和技术规程、责任目标。同时在样板田实行“三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以充分发挥科技的节本增效作用。通过示范田,示范方的建立,使广大群众看有现场、做有榜样、学有经验,从而加快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引导农民标准化安全生产,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措施的落实,最终实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目标。

结论: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环境监护是进行蔬菜无害化生产的首要条件。科学采用蔬菜栽培新技术措施,加强栽培技术管理,是减少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基本措施,生产上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规范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把蔬菜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允许安全标准值以下,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同时采取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提高菜农科学种菜水平、推广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样板田等措施推动无公害蔬菜发展,从而实现设施蔬菜生产无公害、绿色化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柏林.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8(3):26-27.

[2]徐晓丽,张翠玉,封春香等.当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02-103.

[3]田新过,王桂玲,杨玉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学,2007(8):25-26.

[4]张喜春,范双喜.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04(4):6-7.

[5]李新凤.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6]赖传雅.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王荣栋,尹经章.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