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构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几点思考

2015-01-21张鑫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层

张鑫

摘要:本文从丹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提出了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  农产品质量  安全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广大百姓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构建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1 丹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十一五”以来,丹阳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整体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向好,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2013年在省例行监测中抽自丹阳市生产基地的180个样品检测合格率98.33%,抽自市场的90个样品检测合格率100%;在10822个样品速测中,检测合格率为100%;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执法监管深入推进。到目前为止,丹阳市各镇农服中心均按市编办文件增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牌子,各镇政府发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了2-3名专职或兼职监管人员,经丹阳市农委考核评价,全市镇级监管站建设合格率在100%,优秀率达到了65%,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至2013年底,该市先后组织制定了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50余个,其中省级地方标准18项、列入制定项目的8项,市级地方标准16项。4个国家级示范区和3个省级示范区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认证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增多。认证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增多。目前,我市已有“三品”农产品260个。通过认证的“三品”基地面积占耕地的比重达85.69%。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堪忧。近年来,由于一些化工企业“三废”达标排放不达标,生活污染的日益加重,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上农村工农业分区不明,使该市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县域行政区域边缘的状况更加严重。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不强。一是领导责任意识不强。近几年丹阳市没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一些严重的隐患和矛盾,使市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问题认识不足;二是生产者自律意识不强。由于产值的比较优势不凸显,加上农资市场多渠道经营,生产者仍存在为抢产品早上市,不遵守农(兽)药的安全间隔期等道德缺失的现象。

2.3 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了快速发展,在示范带动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全市20万农户,已实行“公司+农户”进行生产的仍只占很小的比例,农业生产经营主要还是以分散种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的按标生产,不但产出低、效益差,也给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足。检测覆盖率低。由于资金投入、检测人才短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目前为止农残检测主要是针对容易出现急性中毒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及畜禽产品的“瘦肉精”残留,检测指标覆盖率相当低。基本没有实现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我市城区全年各类蔬菜交易近10万吨。检测仅为10000多份样品,各农贸市场主办单位的责任意识不强,基本没有检测室,各镇及农村农贸市场基本没有检测人员和检测室,市场准入任重道远。全市“三品”生产基地为72个,基地准出占比较少。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工作难以深入。面对基数庞大的农村市场,基层监管力量明显不足,监管人员基本由农服中心技术人员兼职,一人身担多职,疲于应付,镇级专项监管经费配套不足,监管工作难以深入。

3 几点建议

就丹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全面构建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抓好产地保护和规划。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的源头,加强对产地的保护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一是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加快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确保城乡污水治理全覆盖,实现生活污水不向水体排放的目标,做好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及生态拦截工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不合格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并转。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二是强化对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控。健全耕地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监测监控系统。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环境进行普查检测,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特别是要根据《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管理办法》加强对“三品”基地的环境监测和保护。三是科学划定功能分区。要提高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严防工业与农业交叉用地,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污染的转移,对“三品”基地和现有环境基础好的加以重点保护,对高污染区和高风验区划定为禁止生产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2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形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切实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

3.3 推动农业组织化生产。扩大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推进标准化生产是快速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一要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抓好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加大先进药肥产品和先进农机农艺技术的开发引进和利用。二要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度的落实。在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规模种养基地推行農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建立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制度。三要围绕产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开展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四要强化品牌创建。加大县级农业品牌认证财政补贴,加快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品牌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1 加强队伍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首先要有一支完善的监管队伍,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承担着镇域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指导、技术培训、监督管理、协调配合的职责,县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人员、经费、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形成一支高效精干的市、镇、村上下联动的监管队伍体系。

4.2 加大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把好源头关。建立农药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严格遵守《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业用地投入品的登记管理,强化责任,及时公布禁用和淘汰的品种和范围。严格禁止高毒农资源共享产品的销售,并加大抽样送检力度。随机抽查、抽检,设立举报电话,并严惩不溉经营者。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

4.3 完善检验检测体系。要搭建农产品检验检测平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地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县级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运转,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专业检测人才的引进力度,全面承担起全市农产品安全监管抽查检测和各类农产品生产者的委托检测任务。要建立基地准出制度,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首先在“三品”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建立速测室,对上市农产品实行批批自检并贴标识,逐步形成农产品的基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对城区集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步伐,加大力度支持集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检测室,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最終实现市场准入。

4.4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属于保障公共安全的范畴,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的建设、“三品”认证、检验检测、科技研发、标准制(修)订、标准推广实施、监管网络建设等方面都需要政府财政投入支持。建议县级财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投入经费与该市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全力提升基层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对农业品牌、标准制定、示范区建设,以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贴;加大投入建设或改造配有标准检测室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参考文献:

[1]和翠芝,和爱华.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对策措施——以香格里拉县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9).

[2]王锋.小议发展绿色农业的若干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0).

[3]孙小会,谭立群,郭全洲.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09(12).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对我县农产品质量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对策探讨
基于“互联网+”高校学生公寓安全体系构建的研究
美国版“安全体系”能够保障亚洲和平吗?
校园网多层次访问控制探析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