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寡糖和甘露寡糖对黄羽肉鸡种鸡生产性能、饲粮养分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5-01-21唐振华夏中生黄建烨仵天培

饲料工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代谢率寡糖种鸡

■ 万 丹 唐振华 夏中生 黄建烨,2 仵天培 蒋 芳

(1.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玉林 537000)

寡糖(oligosaccharide)是由 2~10单糖分子以特殊的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寡糖可分为普通寡糖和功能性寡糖两大类,普通寡糖,如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可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而功能性寡糖,如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甘露寡糖(mannan-oligosaccharide,MOS)、木寡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等[1],不能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但可被肠道内有益菌利用,从而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快速增殖,改善动物肠道菌群体系,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机能,保障机体健康,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粮养分的转化效率[2-3]。功能性寡糖作为一种良好的肠道调节类新型饲料添加剂,相比抗生素添加剂,具有无污染、无残留、无副作用的优点,对于畜禽的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功能的有效性、特殊性使其作为抗生素替代物之一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至今,国内外对功能性寡糖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上有较多的研究,但对其在种鸡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还较少;虽然功能性寡糖有其共同的作用特性,但不同种类的功能性寡糖的作用机理、使用剂量以及日粮类型的差异,

对于不同动物或相同动物不同的生长发育和生理阶段的效果不尽一致[4-7]。本试验目的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使用果寡糖(FOS)、甘露寡糖(MOS)及其两者复合物(复合寡糖)对广西黄羽肉鸡(玉林三黄鸡)种鸡产蛋性能、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饲粮养分消化代谢率的影响,为功能性寡糖在种鸡的品种繁育、健康养殖生产中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果寡糖(FOS)制剂由广西奥立高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白色粉剂,纯度30%;甘露寡糖(MOS)制剂由安琪酵母有限公司提供,灰色粉剂,纯度20%。试验在广西玉林参皇养殖集团新桥种鸡场进行,试验动物为该场自繁自养的已开产的24周龄、各项生产指标无明显差异的三黄鸡种鸡。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选取432羽24周龄的产蛋三黄鸡种鸡,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共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6羽(3只鸡置1个笼内饲养),环境条件一致。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本场种鸡产蛋高峰期饲粮,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添加0.4%FOS、0.02%MOS、0.4%FOS+0.02%MOS的试验饲粮。每天上午8:30、下午14:30定时两次饲喂,根据采食情况、生产性状和种鸡的体重指标投料,每只每日约80 g,自由饮水,白天自然采光,晚上适时人工补照,保证每天光照16 h,鸡群每隔4 d进行人工受精,预饲7 d,待各组产蛋指标等无显著差异时正式试验,为期7周(49 d)。鸡群免疫程序及其他饲养管理按该种鸡场常规进行。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产蛋性能指标

在试验开始、结束时和每隔两周,各组分别按重复进行定位栏称重,每个重复抽9羽鸡分别进行空腹称重,并统计各阶段的饲料消耗情况。

试验开始后,每天分三次(早上9:00、中午12:00、下午17:00)各组按重复收集所产种蛋,记录各组的产蛋数、蛋重和饲料消耗量;合格种蛋鉴定方法:种蛋重量达标(35.5 g≤m≤44.5 g),双黄蛋、破裂蛋、沙壳蛋、软壳蛋、形状不规则、颜色过浅或过深的种蛋均属不合格种蛋,每周收集各组合格种蛋进行编号,送入孵化场,7 d后照蛋,记录各组合格种蛋的受精数,经过21 d全自动恒温孵化器孵化后,观测记录孵化结果,去除弱雏和死雏,记录各组出壳的健雏数。并按以下公式计算产蛋率、蛋均重、料蛋比、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等指标。

产蛋率(%)=产蛋总数/(产蛋母鸡数×产蛋天数)×100;

蛋均重为各组合格种蛋的平均质量(g);

料蛋比=试验期间总采食量/试验期间总产蛋的重量;

种蛋合格蛋率(%)=合格蛋数/产蛋数×100;

受精率(%)=受精种蛋数/合格种蛋数×100;

孵化率(%)=出壳的健雏数/受精种蛋数×100。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3.2 饲粮养分消化率的测定

饲粮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测定采取内源指示剂酸不溶灰分法(AIA法),试验结束前3 d各组按重复收集鸡粪样本,混合取样,每组3个样本,同时采集饲料样本;试验结束后,将各组粪样、饲料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先分别测出饲料和粪样中的AIA含量,再进行其它成分的分析测定。用常规方法测定饲料及粪样中的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总钙、总磷,饲粮养分代谢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饲粮中某养分的表观代谢率(%)=[1-(b/a)×(c/d)]×100。

式中:a——饲料中某养分的含量(%);

b——粪样中某养分的含量(%);

c——饲料中AIA含量(%);

d——粪样中AIA含量(%)。

1.3.3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饲养试验结束当天上午,各组试验鸡群按重复进行采样,抽血,每个重复取2只种鸡(空腹状态),取血部位为鸡翅根静脉,体积约5 ml,先于45°角静置2 h,4℃低温保存。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各项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方法:总蛋白(TP)采用双缩脲法,白蛋白(ALB)采用溴甲酚绿法,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采用酶终点比色法,血糖(GLU)采用GOD-PAP终点法,血清尿素氮(BUN)采用IFCC动力法,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采用比色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X±SE)”来表示,用LSD法进行各组之间的多重比较,显著水平为0.05(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蛋性能(见表2)

表2 各组种鸡产蛋性能比较

由表2可见,与对照组(Ⅰ组)相比,各组种鸡的产蛋率均有显著提高,Ⅱ(0.4%FOS)、Ⅲ(0.02%MOS)和Ⅳ(0.4%FOS+0.02%MOS)组产蛋率分别提高了6.2%、5.3%和4.2%(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种蛋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Ⅱ组和Ⅲ组分别提高了3.2%和3.1%,差异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合格种蛋的受精率分别提高了2.1%和2.0%,差异显著(P<0.05);同时,Ⅱ组和Ⅲ组受精种蛋的孵化率分别提高2.1%和1.0%,差异显著(P<0.05);Ⅱ、Ⅳ组种蛋均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和3.7%,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的料蛋比有所降低,其中Ⅱ、Ⅳ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9%和9.50%,差异显著(P<0.05)。

2.2 血清生化指标(见表3)

表3 各组种鸡血清生化指标

由表3可见,与对照组比较,Ⅱ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提高了8.0%(P<0.05),Ⅲ组和Ⅳ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Ⅱ组血清球蛋白(Gl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1.1%(P<0.05),Ⅲ组和Ⅳ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Ⅱ、Ⅲ组和Ⅳ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上升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AST)也无显著差异(P>0.05)。Ⅱ、Ⅲ组和Ⅳ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果寡糖和甘露寡糖两者联合使用的Ⅳ组,血清T-CHO下降幅度最大;Ⅱ组和Ⅳ组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0.4%FOS组(Ⅱ组)TG含量下降幅度最大。Ⅱ、Ⅲ组和Ⅳ组血清BUN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组和Ⅳ组血糖(GLU)含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饲粮养分代谢率(见表4)

表4 各组种鸡饲粮养分代谢率(%)

由表4可见,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和Ⅳ组饲粮粗蛋白质(CP)的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了8.2%、6.9%和8.5%(P<0.05);Ⅱ组和Ⅳ组饲粮EE的代谢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4.6%和5.5%(P<0.05);饲粮磷(P)的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了14.0%和14.7%(P<0.05);Ⅱ、Ⅲ组和Ⅳ组饲粮粗纤维(CF)的表观代谢率提高了39.1%、42.1%和35.0%(P<0.05);饲粮中钙(Ca)的表观代谢率相对于对照组略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FOS、MOS对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产蛋性能是评价种鸡重要的生产指标,也是评价饲粮质量水平和添加剂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FOS、MOS或这两种寡糖的复合物,种鸡的产蛋性能均有所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种寡糖单一使用时均可以显著提高种鸡的产蛋率、合格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其中FOS可以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提高饲料利用率;两种寡糖联合使用时,也可显著降低料蛋比,提高产蛋率、合格蛋率和蛋均重(P<0.05),受精率虽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试验效果来看,两者联用对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不如单一组,两者联用的合格蛋率和受精率均低于单一组(P<0.05),产蛋率和孵化率也低于单一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这两种寡糖联合使用并未产生加性效应。

目前,益生元(寡糖)和益生素(菌)两者联合使用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热点,相关研究报道较多,一般均可达到更好的试验效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益生元、益生素之间的相互组合可以弥补各自作用效果上的不足,产生加性效应,对生产性能的提高有更大的促进作用。陆娟娟在罗非鱼中的试验中证明,枯草芽孢杆菌和FOS联用比各自单一使用效果更好[8]。而华雪铭等在暗纹东方魨的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和益生菌,两者合用比单一使用并无显著影响[9]。不同寡糖联合使用的试验研究较少。郭芳等研究了MOS、XOS等复合寡糖对AA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寡糖对肉鸡前期生产性能有明显促进作用(P<0.01),后期趋于平缓,但对AA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影响不明显[10]。本试验在种鸡饲料中使用FOS+MOS复合寡糖,未表现出比FOS或MOS单一使用更好的效果,因而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协同作用,但有关影响不同寡糖的相互作用因素是多方面的,与使用剂量、动物的种类、饲料类型、环境条件、生长阶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1],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3.2 FOS、MOS对种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生化指标是可以反映动物生理状况及健康状况的改变,例如血清中的蛋白水平一般和动物的免疫功能相关,球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G/A)与动物体的免疫呈正相关,比值升高,则证明处于一个较好的免疫状态,反之则证明动物的免疫机能下降,肖宇等在奶山羊上的试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12]。本试验FOS、MOS组G/A值较对照组均有上升的趋势,可见寡糖能够提高种鸡血清的免疫指标,使种鸡处于一个较好的免疫状态。

血清BUN值反映了动物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平衡情况,当其含量下降时,说明饲料蛋白质利用、机体蛋白质合成率较高;当其含量过高时,则会使体内的氮以尿素或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饲料中氮的利用率。本试验FOS、MOS及FOS+MOS组的BUN值有降低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功能性寡糖提高动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利用率。

血清中胆固醇(T-CHO)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与动物对脂类物质的代谢有关,种鸡在产蛋高峰期,脂类代谢旺盛,一方面作为体内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另一方面为种蛋蛋黄的形成和后代雏鸡的生长提供营养基础,脂类物质的代谢效率,反映在血清T-CHO和TG水平,T-CHO和TG水平降低,证明脂类物质的消化代谢加快,减少了种鸡的肝脏对脂肪代谢的负担,对种鸡的生产是有利的。Delzenne等研究发现,功能性寡糖可以显著降低畜禽血清中T-CHO和TG浓度,改善脂类代谢[13],本试验很好证实了这一观点,同时也证明了不同的寡糖联合使用,对T-CHO水平降低效果更显著。其原理可能是通过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作用来间接实现的,双歧杆菌对脂类的调节可表现在对T-CHO的作用,同时寡糖可以吸收部分胆汁酸,降低动物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血清中肝脏的转氨酶的水平代表肝脏的受损程度,或者肝脏的负荷程度,其活力就越高,证明肝脏的活动越强,比值的改变也会反映这一点。在本试验中,饲粮中添加FOS、MOS及两者的复合物,对种鸡血清AST、ALT均无无显著影响,说明其对肝脏功能没有不良影响;ALP作为一种和磷酸转移相关的酶,在磷酸基团的转移运输方面其着重要的作用。ALP偏高一般为病理或生理情况,病理为肝脏损伤,生理上表现为骨组织活跃,钙磷的吸收代谢旺盛,本试验碱性磷酸酶升高有利于鸡利用钙、磷合成鸡蛋内的有机物质和蛋壳的形成等。

血糖GLU含量在正常值范围内的高低代表动物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程度,通常情况下,GLU值升高被认为是动物体内的糖类物质代谢旺盛。本试验中,饲粮中单一添加寡糖或者两种寡糖联用,种鸡血清GLU的含量均有上升的趋势,作用机理可能是寡糖促进了动物体对糖类物质消化代谢。

3.3 FOS和MOS对种鸡饲粮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宜添加量的功能性寡糖可以显著调节动物胃肠道的微生物菌群,减少胃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提高畜禽的免疫反应,保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饲粮中单独添加FOS和MOS,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饲粮中各类营养物质的代谢率,与对照组相比,FOS组和两种寡糖联用组能显著提高饲粮中除Ca以外的各类营养物质的代谢率,但MOS组中EE、Ca和P的代谢率相对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两种寡糖联用对除Ca以外饲粮养分代谢率提高与单独添加FOS的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甘露寡糖的添加量不足或总寡糖过量。因为甘露寡糖的添加量不足,无法促进有益菌增长;而寡糖添加过度,不但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无明显的累加效应,还可能引起畜禽消化道后部的微生物利用寡糖发酵过度,引起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加快,严重时会导致腹泻或死亡。寡糖促进畜禽饲粮养分吸收的原理有多种解释,一是肠道环境的改变,表现在肠道内pH值的降低,挥发性脂肪酸增多,肠道有益菌菌群的增加,有害菌菌群的减少,降低了饲粮养分的额外消耗,提高了饲粮养分在畜禽体内的沉积。Mathewd等的试验表明,饲粮中添加1.0%的乳寡糖可以降低断奶仔猪回肠pH值和大肠内容物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肠道形态的改变,可以增加肠道与饲粮养分的接触面积,也增加了食糜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这对于饲料利用率的提高是有利的。王卓报道,寡聚糖可以一定程度提高仔猪的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高度,且寡糖与益生菌的组合能够显著增加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长度、降低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扩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从而提高了饲粮养分消化率的作用[14]。本试验中,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FOS、MOS及两者复合物,种鸡饲粮的CP、EE、CF消化代谢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寡糖促进矿物质的吸收机理是通过双歧杆菌的间接作用完成的,益生菌产生的VFA可以溶解肠道的不溶性钙盐等,并通过旁细胞途径吸收。朱志怀等将FOS与雌鼠作用,发现雌鼠Ca元素吸收率达70.18%[15];王红芹等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果寡糖,可以提高育肥猪对饲料Ca离子吸收,同时有增加饲粮养分消化代谢率的趋势[16]。

4 结论

在黄羽肉种鸡饲粮中添加FOS、MOS及两者复合物均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提高饲料效率,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清尿素氮的水平;同时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种鸡对饲粮养分代谢率,但FOS、MOS在种鸡饲粮中两者联合使用,没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单独添加FOS组在提高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提高饲粮养分代谢率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最优。

猜你喜欢

代谢率寡糖种鸡
中国人群代谢率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人要活得“凉爽”
夜晚长时间开灯容易长胖
中年“发福”别怪代谢率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壳寡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氨基寡糖素AS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壳寡糖的制备方法,生理功能以及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