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2015-01-21张燕鸣杨秀娟曹胜雄吕朝金贺德永曹志勇陶琳丽

饲料工业 2015年17期
关键词:筛孔产蛋率豆粕

■张燕鸣 杨秀娟 曹胜雄 吕朝金 贺德永 曹志勇 陶琳丽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

粉碎是饲料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段,一般情况下饲料配方中需要粉碎的原料占配方比例的50%~80%。对原料进行粉碎处理,不仅能增大饲料暴露的表面积,使蛋鸡易于消化和吸收,还可以提高蛋鸡对饲料营养的利用率,促进其生长以及降低消化道疾病。有研究表明:锤片式粉碎机筛片筛孔直径由4.76 mm增加到7.94 mm时,粉碎机能耗降低了35%。所以说控制好粉碎粒度,可以降低饲料加工成本。许多研究表明,粗的粉碎粒度可以明显提高蛋鸡的采食量,但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粉碎较细的饲粮会影响肉鸡肌胃的发育和活性,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饲料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找出产蛋鸡最适粉碎粒度,为蛋鸡饲料的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粮

试验动物选用体重及发育相近的46周龄的海兰灰壳蛋鸡,饲料配方采用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兰灰产蛋高峰期饲料配方。基础饲粮组成见表1。

表1 基础饲粮组成(风干基础)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本试验采用双因素交叉试验设计,饲粮中的玉米和豆粕分别用锤片粉碎机(正昌SFSP56*40)粉碎为细、中、粗的3种玉米和豆粕(粉碎机筛片筛孔分别为4.50、6.00 mm和8.00 mm),其余饲粮组成处理方式一致。试验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共216只鸡,试验时间为7周。饲养试验在云南省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小哨养殖基地进行。饲养管理严格按照养殖基地饲养管理来执行。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玉米、豆粕及配合饲料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

玉米、豆粕及配合饲料粒度的测定采用BT-2900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图像法是以像素分析为基础,借用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大量图像的定量分析。该图像法在饲料颗粒自由下落过程中随机拍摄通过镜头的颗粒图像,在拍摄图像的同时电脑软件对颗粒进行快速识别和处理,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每个颗粒的图像和粒度粒形数据。

表2 试验设计

1.3.2 生产性能指标

在试验前1 d和试验结束后1 d上午8点空腹给鸡称重,饲喂期间观测记录每天的喂料量,剩料量,产蛋数,以此计算该试验鸡的体增重、日采食量、产蛋率及蛋料比。

1.3.3 蛋品质指标

预饲期结束后,从正式试验第1周开始在每周最后1 d,分别从每个重复的正常鸡鸡蛋中随机挑选3枚,测定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哈夫单位、蛋黄指数及蛋壳厚度,测定方法参照《家禽生产学》。

1.3.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双因素交叉方差分析,并结合Duncan法做多重比较,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玉米、豆粕和配合饲料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结果

如表3、图1、图2和图3所示,玉米粉碎通过4.50 mm筛孔的玉米粒度大部分(大于69%)分布在400~4 000μm;通过6.00 mm筛孔的玉米,其粒度大部分(大于74%)分布在400~5 000 μm;通过8.00 mm筛孔的玉米,其粒度大部分(大于75%)分布在400~5 000μm。豆粕粉碎通过4.50 mm筛孔的粒度小于3 000μm,最大粒径为2 875μm;通过6.00 mm和8.00 mm筛孔的豆粕粒度大部分分布在400~4 000μm,最大粒径分别为3 432μm和3 652μm。配合饲料的主要粒度分布大致和原料玉米及豆粕的粒度分布一致,且第1组、第2组和第3组饲料粒度分布大致相同,第4组、第5组和第6组粒度分布相似,第7组、第8组和第9组相似。

2.2 饲料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4~表6)

表3 原料豆粕、玉米和配合饲料最大粒径

图1 原料豆粕粒度及粒度分布

图2 原料玉米粒度及粒度分布

图3 配合饲料粒度及粒度分布

表4 玉米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玉米粒度通过8.00 mm筛孔时日采食量、日产蛋率和体增重相对较高,分别为108.22 g、83.08%和56.89 g;玉米粒度通过4.50 mm筛孔时日采食量、日产蛋率、料蛋比和体增重相对较低,分别为105.81 g、82.58%、2.11和46.67 g;玉米粒度通过6.00 mm筛孔时日采食量、日产蛋率、料蛋比和体增重分别为106.78 g、82.34%、2.15和54.64 g。随着玉米粒度的增大、日采食量、日产蛋率和体增重呈上升趋势;当玉米粒度通过8.00 mm筛孔时,蛋鸡生产性能达到最好。

表5 豆粕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豆粕粒度的增大,蛋鸡日采食量随之下降(P<0.05);豆粕粒度对日产蛋率、料蛋比和体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

由表6可以看出,玉米粒度和豆粕粒度对日采食量和体增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对日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喂第7组饲粮的蛋鸡生产性能达到最佳,因此当玉米粉碎后通过8.00 mm筛孔的粒度和豆粕粉碎后通过4.50 mm筛孔的粒度最适合蛋鸡的生产。田玉民等在蛋鸡配合饲料玉米粉碎工艺的研究结果中也表明生产蛋鸡配合饲料粉碎玉米时以8 mm筛片为宜。

表6 交互作用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3 饲料粉碎粒度对蛋品质的影响(见表7)

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哈氏单位、蛋黄指数和蛋壳厚度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之后发现,饲料粉碎粒度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哈氏单位、蛋黄指数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

3 讨论

3.1 粉碎机筛片孔径与产品粒度的关系

粉碎玉米和豆粕的几何平均粒径会随筛孔孔径的增大而增大,本试验配合饲料的粒度分布大致与原料玉米和豆粕粒度的分布一致,但配合饲料中最大平均粒径小于原料玉米的最大平均粒径,这是因为配合饲料中粉状原料和添加剂的粒度较小。这与王卫国在产蛋鸡饲料的粉碎粒度研究和张春兰在玉米粒度对蛋鸡消化道生理及饲料流通速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4.50、6.00 mm和8.00 mm三种筛孔粉碎玉米和豆粕的最大平均粒径分别为3 846、4 436、5 008 μm和2 875、3 432、3 652 μm。玉米的实际粉碎粒度要比豆粕的实际粉碎粒度大,这是由于豆粕比较容易粉碎的原故。

3.2 饲料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饲喂粗石粉的蛋鸡日产蛋率要比饲喂细石粉的蛋鸡的日产蛋率高。王晓霞等在石粉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研究中表明,用不同粒度的石粉饲喂蛋鸡,对蛋鸡产蛋量、产蛋率、死淘率、采食量等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破软蛋率影响显著(P<0.01)。Sulhattin Yasar等人的研究证明,在肉鸡生长阶段,饲喂较细颗粒的小麦饲粮会增加回肠的黏度和降低生产性能。Saffa等用粒度为774、922μm和1 165μm的三种玉米配成的日粮饲喂罗曼蛋鸡,结果除了采食量随玉米粒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外,产蛋率、蛋料比和蛋品质均无差异;他又将玉米和小麦粉碎为几何平均粒径(GMD)为6、8 mm和10 mm后的混合日粮分别饲喂20周龄的罗曼棕壳蛋鸡至48周龄,结果表明粉碎粒度只对蛋鸡的采食量有影响但不会影响蛋品质。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随着粉碎机筛孔直径由4.50 mm增加到8.00 mm时,蛋鸡日采食量、日产蛋率和体增重随玉米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蛋鸡采食量和产蛋率随豆粕粒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可能是因为蛋鸡生产需要较多的蛋白饲料,豆粕粉碎得越细,饲料暴露的表面积越大,使得蛋白质与消化酶接触面积增加,更能促进蛋鸡对粗蛋白的消化和吸收。有研究证明,对豆粕进行细粉碎能使豆粕中蛋白体微观结构被打破使得豆粕中蛋白的生物学效价在宏观上得以充分体现,且细粉碎能减小大豆蛋白致敏性,使豆粕蛋白体内消化速率提高,降低了营养性腹泻发生率。Frikha等将不同粉碎粒度的玉米配制成日粮后分别饲喂1至120 d的棕壳蛋鸡,结果表明饲料转化率随粒度的减小而显著提高。有研究表明,60目的豆粕粗蛋白测定值要显著高于20目和40目的豆粕粗蛋白测定值。从料蛋比来看,降低粒度大小可以促进料蛋比。另外,饲料粉碎粒度对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

4 结论

① 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最适蛋鸡生产的饲料粒度为玉米粉碎后通过8.00 mm筛孔,豆粕粉碎后通过4.50 mm筛孔。

表7 饲料粉碎粒度对蛋品质的影响

②饲料粉碎粒度对蛋品质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21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猜你喜欢

筛孔产蛋率豆粕
潘集选煤厂弧形筛筛孔尺寸的改进研究
提高蛋鹅产蛋率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沥青路面性能影响因素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不同孔形下豆类透筛效果对比及圆筒筛优化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2017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场回顾及第二季度展望
筛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