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2015-01-21张园园

关键词:导管小儿动脉

张园园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张园园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 总结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经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中常规护理及用药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护等护理。结果 本组患儿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护理人员与临床医生配合默契,术后监护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62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恢复顺利,达到临床预期。结论 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是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常常导致肺动脉高压(PH)[1]。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5%[2]。本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胸结扎手术,但这种治疗方法的缺点是手术创伤大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介入封堵术式最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手术。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经介入封堵术治疗的PDA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经介入封堵术治疗的PDA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42天~10岁,平均年龄(3.2±2.1)岁;体重3.5~28.0 kg,平均体重(11.5±4.3)kg。本组患儿术前均DR平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其中单纯性PDA 56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所选患儿均符合PDA介入治疗的临床指证。

1.2治疗方法

给予患儿静脉全麻下或局部麻醉下检查左右心导管并获取相关资料,行主动脉弓造影观察PDA形状、位置及宽度,测量导管最窄处宽度、长度并记录。根据狭窄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对于PDA直径≥2 mm的选择蘑菇伞封堵法;对于直径<2 mm的选择弹簧圈封堵法[3]。其中蘑菇伞封堵法为:首先将封堵器连接于输送导丝的前段,透视监视下将封堵器输送至降主动脉并打开前端,将输送鞘管和输送钢丝回拉倒主动脉侧,之后固定钢丝,回撤输送鞘管至肺动脉侧,10 min后再行主动脉造影观察封堵器位置。弹簧圈封堵法为:经股动脉输送可控弹簧栓子1.5~2圈至PDA肺动脉侧,其余部分置于主动脉侧,再行造影观察位置,达到临床预期后释放弹簧圈。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鉴于患儿年龄较小,对患病会产生恐惧心理,术前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责任护士应在术前及时向患儿或家属做好疾病的宣传教育,减轻其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②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应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并做好术前评估,了解患儿病史,完善心电图检查及各项生化检查,对患儿的心率和血压进行记录。③禁食:术前合理安排患儿饮食,通常1岁以下的患儿禁食4~6 h,1岁以上的患儿禁食6~8 h为宜;禁食后给予适当补液以防止低血糖和脱水的发生。

1.3.2术中护理

①常规护理:术中协助医生保持手术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固定患儿体位。连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患儿的心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局部麻醉患儿术前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消除恐惧心理。②常规药物应用:术前给予患儿肝素1.0 mg/kg,并于1 h后追加0.5 mg/kg。③观察病情变化:手术时责任护士应熟悉手术流程,配合医生,及时准确的提供手术器械,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1.3.3术后护理

①压迫止血:责任护士在介入术后立即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0~15 min,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以沙袋压迫。②防止血栓形成:在压迫止血的同时应注意力度,压迫止血后及时松开弹力绷带以免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严密观察患儿足背动脉搏动及静脉循环情况,如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苍白,两侧肢体温度不一致时立即上报医生,并及时处理。③严防血压升高及出血:年龄较大的患儿术后由于左向右分流的终止,容易导致体循环血流量的增多,术后可能出现血压增高的情况[4],进而导致出血的发生。严密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局部有无肿胀及包块等皮下出血症状。如若发生出血症状,立即用大拇指腹侧按压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并予以重新包扎,若患儿出现躁动、哭闹,必要时给予镇静。另外有文献报道[5]PDA封堵术后出现血小板下降情况,所以应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征象。

2 结 果

本组患儿经介入封堵术治疗和合理有效护理后,手术均成功、症状缓解,并于术后3天~1个月顺利出院。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1~3年回访患儿恢复良好,各项生理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水平。

3 结 语

PDA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心病总数的15%,女性多见。婴儿出生后10~15 h,动脉导管即开始功能性闭合。生后2个月~1岁,绝大多数已闭,1岁后仍未闭塞者即为PDA。PDA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本病部分患儿可于3~6月后自愈,对于不能自愈的患儿,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办法。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由于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目前已经作为本病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案。PDA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手术成功与否及术后恢复非常重要,责任护士术前应了解患儿的病情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生常规用药及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患儿各项生命指征,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发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医生并对症处理,帮助患儿尽早康复,顺利出院。

[1] 罗 平.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59-60.

[2] 吕美霖,李 宜,杨素萍,等.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53-954.

[3] 朱鲜阳.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操作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24.

[4] 胡小平.动脉导管术后高血压[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20-2021.

[5] 郑林琼,张伟华,鲁一兵,等.动脉导管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10例临床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2,20(5):275-277.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23.176.02

猜你喜欢

导管小儿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