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研究
2015-01-21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李 峰(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研究
李 峰
(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除了常规药物的使用外加以尿激酶应用,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心室收缩症状以及C-反应蛋白的产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尿激素的恰当应用,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病发率最高的心血管类疾病之一,患有心肌梗死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尽可能的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有效性,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9.1±8.32)岁;平均体重(27.4±3.2)kg;梗死部位:左心室侧壁20例,左心室后壁25例,心尖30例,其他部位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等检查措施并确诊为心肌梗死,除了心肌梗死之外其他重要器官均未出现病变症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对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如果患者自身不具有过敏等现象,在其入院后所采用的常规药物的种类有β受体阻滞剂,如果患者对于β受体阻滞剂存在过敏现象,则用地尔硫卓以及维拉帕米等药品作为β受体阻滞剂的替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休克或者血压急速降低的症状,在药物给予的过程中可以加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使用;对照组除了上述药物的使用外还要加以硝酸类药物的使用。给予硝酸类药物0.5 mL,2次/d,皮下注射[1]。为了保证疗效,还要对患者加以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服用;研究组患者进行尿激酶的注射,用生理盐水以及葡萄糖溶液进行溶解,一般情况下每100万单位的尿激酶需要的生理盐水10 mL以及葡萄糖溶液100 mL,注射时,相关医务人员对尿激酶的注射时间进行控制,注射时间不能够超过半小时[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显效10例(25%),有效20例(50%),无效10例(25%),总有效率为75%。研究组显效22例(55%),有效15例(37.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医学上病发率相对较高的急性病症之一,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之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会诱发患者出现器官衰竭等症状,对于患者生命维持的实现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很多因素都可能够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产生,对于其具体的病发机制,医学上还未实现统一,但是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冠脉出现粥样硬化现象,进而使患者的血小板以凝集状态所存在,血小板凝结现象的产生将会直接诱发患者出现斑块,一旦外部或者内部因素对所形成的斑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常规药物的采取加以尿激酶的使用,能够使疗效进一步得到提升,这是因为在尿激酶使用后,其会对纤维蛋白的溶解系统产生作用,这对于裂解纤溶酶裂解的实现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患者血管内血栓的溶解极为重要。此外尿激酶的应用也能够使得患者血管内的人脂联素(ADP酶)的活性以提升的状态所存在,能够最大程度的抑制血小板凝结等现象的发生,对于患者下一步治疗活动的开展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5]。
块形成刺激,那么其就会使得血管出现堵塞,这对于患者体内供血供氧的顺利实现所具有的阻碍是非常大的[3]。缺氧缺血现象的产生,将会使患者心肌细胞坏死的几率大大提升,进而使得一系列心肌梗死的症状得以产生[4]。
[1] 张 岳.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研究[J].现代养生,2015(18):35.
[2] 秦立玲.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8,40.
[3] 黄 英.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839-840.
[4] 子光慧.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87.
[5] 舒 娴,傅春江,胡佳勇,等.规范化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29(17):2872-2873.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1.4
B
ISSN.2095-6681.2015.034.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