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心内科护理的潜在风险及处理对策

2015-01-21田艳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3

关键词:心内科病历心血管

田艳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浅析心内科护理的潜在风险及处理对策

田艳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目的 针对心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浅析并提出处理对策。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6例心内科患者的有关资料,分析对其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处置对策。结果 心内科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与设备、急救药品、护理病历、经验与责任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通过对护理管理制度的加强并制定相应预案、提高护理文书的规范性、及自身素质等方面对心内科护理的潜在风险进行防控。

心内科护理;护理风险;处置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于医护人员具有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医院不断提高医疗与护理质量,并完善医疗护理安全方面的工作。心内科与其它科室不同,专业性很强,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通常在短时间内容易恶化,因此相对于其它科室具有更高的风险,进而造成医疗活动全过程易于产生护理风险[1]。提高对有关风险的认识,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于提高护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6例心内科患者的有关资料,其中心绞痛26例,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57.9岁;心急梗死17例,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61.4岁;风湿性心脏病13例,男3例,女10例,平均年龄35.2岁。

1.2 方法

对收集的56例心内科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及观察护理病历等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提出相应处置对策。

2 结 果

在收集的56例心内科患者中,共产生16项医疗事故或违规、不安全操作,发生在患者身上的有15例,主要情况为:医疗因素1例(6.25%),护理因素8例(50%),患者本身因素7例(43.75%)。心内科护理因素引发的不安全因素具有很高比例。

3 讨 论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在心内科护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经验、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用药及药物配伍、护理病历不规范等[2]。

在心内科临床用药中具有比较繁多的品种,同类的药品虽然名称不同或具有类似药名,但生产厂家与药品剂量规格存在差别,护理人员再添加药物时一旦疏忽就可能产生加错药的情况,而且随着新药品日益出现,新药名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种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下,护理人员易于发生查对药物配伍禁忌的疏忽。大部分心内科患者心功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更要求在静滴过程中对滴注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如速度过快就会对患者心脏加重负担,甚至产生心衰的严重后果。

心内科在医院各科室中专业性比较强,在无形中对护理工作具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护理人员由于缺少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法律意识不强,不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容易引发心内科护理的潜在风险,非常容易产生由于护理不当而导致各类法律纠纷[3]。很多的心内科患者都具有不稳定的病情,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恶化情况。而危重患者较多,这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状态,而护理人员在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中,容易造成身心疲惫,进而引发医疗事故。

心血管内科诊治技术发展迅速,一些护理人员由于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难以及时掌握新的护理方法及相应的技术理论,对于除颤仪、监护仪等医疗器械的使用不够熟练,易延误抢救时机,这将为医疗纠纷埋下重要隐患。

心内科临床中具有较多危重患者,大部分都需要进行及时抢救,很多护理记录都是在事后进行补写,由于一些护理记录不够及时而超出记录的规定时间[4]。一些需要进行监测的患者,在护理中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患者擅自离开病房外出,导致补充的监测记录都是护理人员的臆断数据,难以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因此无法得到患者的真实监测记录。

一些不完整的护理记录,无法依据规定时间间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书写的护理病历也是导致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潜在护理风险的处置对策

对于潜在的心内科护理风险,主要可采取以下对策进行处置。

①每位护理人员应做好三查七对,在临床观察中要认真,如发现产生配伍反应的药物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置。静滴药物对于滴注速度应进行严格控制,不能过快。

②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操守,这也是安全护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护理人员应提高责任心,提倡护理人员养成“慎独”精神。时刻将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对护理人员加强有关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对不安全因素导致严重护理后果的深入认识。服务理念要坚持救死扶伤,对患者表现出应有的爱护,不可由于工作繁重而对患者感受产生忽略,使患者病情受到延误。

③对于书写的护理病历要进行完善,抢救记录应及时进行补充,对监测情况进行真实记录。护理病历应达到准确、及时及真实的要求,同时将书写护理病历的内容列入护理人员培训内容中,定期考核,以保证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1] 燕长花.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J].亚太传统医药,2010,17.

[2] 张国力.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

[3] 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8.

[4] 朱凤珍,陈玉华,麻 薇,等.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2,16.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5.131.02

猜你喜欢

心内科病历心血管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强迫症病历簿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