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维生素C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临床分析
2015-01-21孟玉霞
孟玉霞
局部应用维生素C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临床分析
孟玉霞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8例(88眼)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44眼),两组患者采用局部维生素C治疗及常规眼科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治疗后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5.5%、6.8%,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2.7%、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 局部应用维生素C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效果显著,起效快,复发率低。
局部注射;维生素C;角膜炎
角膜炎、角膜溃疡是临床常见的细菌、感染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眼科疾病,发病率较高,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盲性眼病,患者视力及健康受到严重影响[1]。随着病程的延长,临床症状越加明显,而常规眼科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复发率较高,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维生素C是常用的水溶性化合物,能够显著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在病毒感染、炎性疾病的使用中效果显著。为对其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效果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8例(88眼)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88例(88眼)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男49例,女3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32±3.25)岁;左眼50只,右眼38只,其中细菌性眼46只,病毒性眼32只,混合感染眼10只,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常规眼科治疗:采用抗生素抗感染、阿昔洛韦抗病毒,同时给予患者1%阿托品眼液扩瞳,0.1%无环鸟苷眼液抗感染,间隔2 h滴眼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维生素C局部治疗,患侧眼穹窿部球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 0.3 mL,间隔3 d进行1次注射。两组患者均接受4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治愈时间、复发率进行观察,同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效果评价,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临床治愈:眼部无刺激症状,角膜充血、水肿等均消失,荧光素角膜染色无着色现象,角膜浸润完全愈合;有效:眼部刺激症状显著缓解,荧光素染色轻微着色,角膜浸润缓解或者病灶范围明显减少;无效:眼部无刺激症状,角膜浸润病灶无缩小甚至扩大加深,出现明显着色[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0.36±3.98)d,参考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6.31±4.1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18例(40.9%),有效24例(54.5%),无效2例(4.5%),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参考组临床治愈14例(31.8%),有效18例(40.9%),无效12例(27.3%),治疗总有效率为7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 两年随访期内观察组出现3例复发,复发率为6.8%;参考组出现10例,复发率为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角膜炎、角膜溃疡为病毒、真菌、细菌及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患者可伴随患眼刺痛、异物感、烧灼感等症状,球结膜表面混合型充血,出现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加、视力障碍及角膜表面溃疡等症状。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致盲率高等特点,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眼内炎、角膜穿孔等并发症,即使通过药物控制,仍可出现角膜葡萄肿、角膜白斑及角膜新生血管等后遗症[4],患者健康及视力受到严重影响。维生素C作为水溶性抗氧化物质,可与脱氧抗坏血酸在血浆内形成可逆还原、氧化系统,同时可中和自由基,参与生物还原、氧化过程及细胞呼吸。药物能够刺激胶原纤维的形成,维持组织稳定及机体生理机能,对渗出组织的分泌进行抑制,促进溃疡的愈合[5]。维生素C抗氧化剂作用较强,可对氧化剂产生直接作用,同时维生素C具有强抗感染、抗病毒能力,对白细胞吞噬活性产生刺激作用,同时对细菌素毒性进行抑制,患者机体抗病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外伤良好愈合。由于角膜无血管,通过泪液、房水及周围血管实现营养需求,而病变角膜常在角膜中央,因此通过局部注射提高药物浓度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在治疗期间药物具有较强刺激性,因此在治疗期间尽量给予局部麻醉,有效缓解患者不适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同时复发率较低,由此可知,局部使用维生素C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起效快,同时疗效确切,可推广使用。
[1]沙丽哈.重组人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56-557.
[2]高明华.早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48-249.
[3]杨敏天,娄启阳.角膜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6-358.
[4]苏易云,何月枝,温天时.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53-54.
[5]王静.小剂量激素与维生素C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应用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121.
2014-07-08)
1005-619X(2015)01-0063-02
10.13517/j.cnki.ccm.2015.01.030
135321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三源浦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