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少如花,把我许与你家

2015-01-21媚如风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5年9期
关键词:朱家思念诗词

◎媚如风

年少如花,把我许与你家

◎媚如风

恋解语

李元鼎为明末进士,后来降清。他著有《石园集》《四库总目》传于世。他的妻子朱中媚是明皇室之女,著有《随草诗余》等著作。夫妻俩有《文江唱酬》一集,盛行于世。

图/南宫阁

崇祯十年,入了秋,草木已有些萧条了。豆蔻年华的朱中楣已经习惯了垂帘挑灯时的寂寞,画阁黄昏后又是斜月帘栊。她临窗的阁楼,停留最多的是叽叽喳喳的小鸟。朱中楣常常看它们飞过千嶂绿林,又消失在重重帘幕里,日复一日。

她是辅国中尉朱议汶的女儿,朱家府邸来往的多是王公大臣。朱中楣喜欢坐在一旁听父亲议事,把他们的言谈间飞溅出的思维,沉淀成指尖上的胭脂,增加自己的亮度。

朱中楣14岁时,随父亲去给李尚书祝寿,李家公子李元鼎站在大门口随父迎客。喧闹间见一个小丫鬟扶着一个容貌俏丽的女孩下了车。大人们寒暄间,他知道了她就是朱家养在深闺却才名在外的朱中楣。而她也知道了,他就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惊才绝艳的少年,李元鼎。惊鸿一瞥,言笑晏晏,随后朱中楣便随父亲入了内院。

那时是深冬,窗外飘着细细雪粒。朱中楣离开喧闹的大厅,走进院子里看雪,偶然间看到朱家墙壁上刚劲有力的书法,凝视许久。蓦然转身,才发现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个人,一转头,正是他。

没了大人们在身边,朱中楣大胆地迎向他的目光。他的目光若有所思,嘴角那抹浅淡的笑干净透彻。而这边,李元鼎也端详起她来,宛如秋月的面容似曾相识,眼角一抹娇羞。

朱中楣在他的注视下败下阵来,拽起罗裙,匆匆跑开。

后来,朱中楣常听父亲提起他,才17岁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久闻大名的两人见了又别了,见到的是人,留下的是心。来去间,朱中楣的一颗心便系于李元鼎。而李元鼎的万般心绪却不知寄与谁。

原以为彼此只是窗外的一缕风而已,只是不经意打捞的一个背影,没想到还会再次相见。

次年清明前后,朱中楣的奶奶病逝,前去朱家悼念的人接踵而至。其中也有李元鼎一家。出于对李元鼎的喜欢,朱父就安排他在自己的书房休息。听说李元鼎在父亲的书房,朱中楣忍不住前去相见。

简单寒暄后,李元鼎看见了朱中楣眼角的娇羞和婉约,朱中楣也看见了李元鼎眼里流露的脉脉柔情。一个含羞,一个有情。爱意丝丝缕缕,不经意就在脑海回旋,反反复复荡漾出青涩的韵致,顺着清明雨丝落入彼此心中。

这次相见已是半载之后,李元鼎不再是去年深冬时欲语还休的少年,成了一个目光坚定的有情郎。

15岁的朱中楣和18岁的李元鼎感觉彼此间的缠绵情意如乱石穿空,让人无处掩藏。除了能保持言语的正常外,还是不敢多看彼此一眼。是羞?是惊?还是喜?不知,只是躲闪,还有莫名的眷恋和期待。

因李元鼎有事在身,没待多久就走了。辞别时,朱中楣在窗边目送伞下的少年逐渐远去。黄昏将近,四处弥漫着微微轻寒,不见桃红初绽枝头,只有绿意满满的碧草在摇摆,还有一个掉入爱河的女子独自咀嚼惊涛拍岸的心跳。

此时的李元鼎内心宛如卷起千堆雪,朱中楣的清眸流盼在他看来柔情绰态,惹得他心头一阵欢喜。

清明那一场飘忽的雨,从此落在两人的诗词里。那场短暂的面谈从此锁在两人梦中,虽波纹轻细,却光彩夺目,让人放不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哀愁缠绵依旧。李元鼎牵挂着这个让自己放在心间的女子,期待着再次相聚。思念如花开,绕过惊慌失措的眼眸,悄然撞击着彼此尘封的心扉,荡起层层涟漪,留下一串似有似无的想念。

或许,所谓的一见钟情就是如此波涛汹涌,让彼此辗转难安。朝思暮想,愁肠百结中,诗词成了朱中楣最好的寄托,她写道:“凉风款款惊愁客,萧萧短发衣衫窄。秋色入园林,新蛩鸣夕阴。江南蒪正美,欲趁芦花水。帘卷月痕收,砧声和笛愁。”

此后,书信成了他们传递思念的工具,浓缩了万般柔情的字句,彼此都懂。但性情温婉的朱中楣还是常常故意刁难内敛含蓄的李元鼎,对于他情谊真切的诗词装作看不懂,使得他每次都要在回信中反复解释。

有次,朱、李两家商讨合伙修筑翰林亭的事宜,这原本是李元鼎想借此机会和朱中楣相见而提出的建议,当两家人同意后,李元鼎马上修书告知朱中楣说,三日后李家人会前去朱家商讨此事。

朱中楣却在回信中只写了四个字:与我何干。

看着这一句“与我何干”,李元鼎万般无奈,提笔回了四个字:心知肚明。

这句“心知肚明”胜过千万句甜言蜜语,让朱中楣触摸到了李元鼎深藏不露的心意。温馨迷离的同时,又萦绕绵绵柔情,让人自然而然地醉了。

后来,书信和文字也无法承载彼此内心的渴望和思念了,他们有了第三次相见。那是烟雨迷蒙的七月,李元鼎特意约朱中楣参加诗社活动。那次他们荡起小舟,流连于碧荷柳岸,倾尽缠绵。

初恋如花盛开,爱情如约而至。不管是恋爱还是婚姻,都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能把当年窗下目送情郎的心事逐渐拉开帷幕。

三次相见,书信不断,越发使得人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解愁。

思念浓得化不开凄黯的心情,厮守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彼此的追求。诗词吟唱回来,李元鼎便向父亲说明了心意,李尚书欣然请人去朱家提亲,朱家也早有意于李元鼎,于是爽快地订下婚约。

崇祯十二年的都城,风光莺语乱,花香流融。城下烟波拍岸,几度饮散歌阑,洞房深处,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猜你喜欢

朱家思念诗词
关注诗词
秋天的思念
对你不再思念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思念
关注诗词
着火谜案
写在岁月嚣张的夏末秋初
转角追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