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姜文成为“姜小刚”
2015-01-20钟一
钟一
冯小刚曾说,如果姜文弄懂了商业片,对他将是最大的威胁。随着《一步之遥》在贺岁档的上映,这种“威胁”变得越来越明显。在中国电影导演群体中,姜文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导演,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无一不是他革命美学与个人伤怀的美丽结合。然而,这一系列看上去很美的电影在商业上都不算成功,直到2010年的《让子弹飞》。这部既符合庸众,看个热闹;又符合雅众,多咂摸点门道的影片让姜文第一次尝到了口碑与票房齐飞的甜头。
当姜文弄懂了商业片,给他的影迷更多的期待,他依然自信满满携着商业元素十足的《一步之遥》在贺岁档华丽登场,大有取代冯小刚,成为贺岁档新一代霸主之势。
“神”也挽救不了票房
在《让子弹飞》之前,姜文在电影界是一个像“神”一样的存在,人们对他的印象,大多是“才华横溢,霸气外露,可望而不可及”——他俨然是电影世界里的国王,骨子里有一种天生的傲气。
他曾毫不客气地对冯小刚说,“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时是葡萄,到了还是葡萄。你不能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
然而,在电影票房的表现上,冯小刚的“葡萄汁”卖得就是比他的好。
据圈中一位好友回忆,姜文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大获成功,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姜文导片儿就是玩票儿,长久不了。姜文就憋着一口气,想让这些人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好看的电影。被“阳光”普照8年之后,他拍了一部无比绝望与黑色的电影《鬼子来了》,结果被禁。而又过了7年,姜文拍攝了《太阳照常升起》,但这次,太阳并没有带来好运,票房惨败。
事实上,“太阳的升起”非常艰难,电影拍摄过程中,投资人突然撤资,姜文只能急病乱投医。在投入大量私人资产之后,是英皇集团老板杨受成及时补入资金,让他最终完成了这部电影。
而在电影上映之前的样片审查环节,一位主管官员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该官员认为,电影中“天鹅绒”这个意向指代暧昧,并且电影最终也没讲清楚到底什么是天鹅绒;二是剧本中多次出现“你的肚子像天鹅绒”这样的台词,有色情意味。
为解决领导的疑问,姜文号召周围所有工作人员都放下手头工作,开始搜罗天鹅绒材质的东西,结果有人把鸭绒被都买了回来。最终,姜文选择了一条天鹅绒质地的围巾,终于解决了领导的疑惑。
姜文用他特有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但在接下来与市场的战斗中,却无力回天。这部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他最珍视的大银幕梦境,最终只收到了3000万元左右的票房。他并非不在乎市场反应和票房成绩,他就是想站着把钱给挣了——这种内在的坚持与外在的霸气也许就是姜文与“姜文电影”的魅力所在。
走下神坛,适应现实
一直以来,尽管姜文对外宣称“不迷恋票房和奖项”,但从他成为导演那一刻起,就饱受严酷的市场“考验”。
《阳光灿烂的日子》大获成功之后,姜文和某投资方借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年度票房冠军的热乎劲儿成立了阳光灿烂公司,但是后来没有合作下去,公司也就不了了之了。但姜文要自己导演拍电影的初衷没有变,不久之后,他又成立了不亦乐乎工作室,有了项目就找人做,没有项目就散伙。这种散淡的运作方式似乎更符合姜文的个性,但是随着电影市场的盘子越来越深,按照市场规律科学地来经营市场,姜文已经感到了一种比较迫切的需要,但是姜文一直没有遇到稳定的合作伙伴。
当姜文和博纳影业合作拍摄的《太阳照常升起》票房失利之后,和博纳的再度合作也就成了泡影。这个时候,有个叫马珂的年轻人主动联系了姜文,两人见了面,姜文回忆说,他当时没怎么说话,都是马珂在说,谈了两个多小时。马珂一直在说他对电影市场的理念,这点非常打动我,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感觉马珂是一个温和做事而且有头脑的人。这个比姜文小10岁的年轻人游说姜文,“你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推广营销也是一个讲究活儿。”
《太阳照常升起》票房失利让姜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自己也在盘算症结所在。姜文和马珂的合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姜文的工作室不亦乐乎成了俩人的不亦乐乎公司,《让子弹飞》姜文是导演和创意总监,马珂是制片人和总经理,“马姜”合作就此打响,姜文的转变就此开始了。
“没有马珂,就没有《让子弹飞》。”姜文曾经在《让子弹飞》的庆功会上公开表示对马珂的赞许。那马珂怎么评价姜文?不等马珂的话出口,记者脑袋里蹦出来霸气、有才华这些一贯堆在姜文身上的陈词滥调。但马珂认真思索了一会儿,极其认真地说:姜文人很单纯,不太精通人情世故,他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甚至在公开场合都不太会表达自己,他说话比较直,容易得罪人。应该说,姜文从《让子弹飞》开始,就走出自己脑袋里的电影王国,开始适应社会现实了。
姜文成了“姜小刚”?
2010年,《让子弹飞》的口碑与票房齐飞之后,很多人期待弄懂了商业片的姜文能带来更多惊喜。然而,《一步之遥》的姜文,似乎在被推着成为了元旦新年档期的“姜小刚”。首映式的红毯和奢侈品牌,一如电影中丰臀肥乳俏丽大腿的炫丽开篇,春晚式的激情澎湃却让人昏眩。
首映式之后,电影就遭到了包括任志强在内的大V们的吐槽,那些满怀期待的人们禁不住发问:这是姜文的电影吗?毫无疑问,它仍然是,至少在狂放不羁的叙事上,还是可以让人想起《让子弹飞》的。但似乎又不是的。这部有着9位编剧团队造就的作品,注定是一场博弈妥协的结果,人物的对白和故事的结构承接,看似精心设计用心良苦,却处处显得过于接近好友冯小刚。
曾经,那个霸气外露的姜文评论冯小刚的电影是未加工的葡萄汁,人们爱喝,但终究不是葡萄酒。从《让子弹飞》到《一步之遥》,更像是姜文要从埋头苦干专心钻研的葡萄酒坊里出来,试图也要将没有酿尽的葡萄汁直接端出来卖给观众了。他似乎从《让子弹飞》的商业成功中一下子醒悟过来,于是决定和其他人一起,也加入了贩卖和兜售甜腻葡萄汁盛宴的队列。
不过,吐槽归吐槽,姜文依然可以站着把钱挣了。
四年前的《让子弹飞》,让姜文名利双收,一边倒的好评,6.6个亿的票房,奠定了姜文在商业电影领域的崇高地位。加上之前《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这些被文艺青年们反复传诵的影片,“导演姜文”成为一部电影“高质量”和“高票房”最好的背书——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影院。天猫、微信等电商的网上预售超过3亿元足以让它的票房继续飞。
对于这些大导演们,中国观众向来都比较宽容。冯小刚也是经过了两部《非诚勿扰》加上《私人定制》才彻底透支了他在观众心目中“有追求的导演”的形象。比起冯小刚,姜文能够透支的信用额度不会更少。对于喜爱姜文的影迷来说,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一声叹息之后继续保持对姜文下一部电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