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下五千年“颜如玉”进化史

2015-01-20

时代人物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颜如玉美女

“哎呀呀!我没见过好德就像好色一样!”子曰这句话时似乎有些伤感。卫灵公携夫人出游,孔夫子随车跟在后面。当他发现自己对政治的影响力远不及一个貌美的女人时,自尊受损,被一肚子齐家治国平天下撑起来的自高自大,在现实面前瞬间坍塌。“子见南子”不仅让自己的学生哂笑,也让他开始“直面惨淡的人生”。

其实,孔子本人也是父亲“好色”的结果。他的父亲70岁时才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注意,是“野合”!放在今天上户口都很成问题。人生七十古来稀,不好色,能给我们贡献一个伟大的圣人么?

可见,好色是本性,好德是跟天性作对,所以尽管上天警告、圣人叹息,仍挡不住夏桀喜欢妹喜、殷纣王热爱妲己、周幽王专宠褒姒、领导爱犯“与他人通奸”的错误。

中国有“好色”的传统,自古以来,从理论到实践都留下了丰富的“美女”遗产,说不尽的“环肥燕瘦”,值得我们跨越数千年的烟熏火燎,一睹绝世佳人楚楚动人的身姿与风采。

“风骚”年代:窈窕淑女的清新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从美女文化的角度而言,也是一部美女评价标准的变迁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窈窕”恐怕是中国最早描写女性体态的词语了。《诗经》开篇就说美女,开言就是“窈窕”,肯定是孔夫子卫国受挫后编的。发乎情,先言后妃之“德”也;止于礼,贡献了一个美妙的词汇:窈窕淑女。为后世探讨美人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屈原、宋玉、曹植、白居易……好色胜于好德的家伙多到你数不清,实践出真知,他们也留下大量让人可意会、可神往、可歌可泣的“颜如玉”,让人荷尔蒙瞬间升高。

《诗经·卫风》中的《硕人》篇,是最典型的描写女性娇美容貌的诗篇。它写道: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其颀”,开篇先说身高,要求高大、修长,就像当今选模特;后面的28字,先摩形,后传神,成为古代美女评价的标准用语,对中国特色美女文化的形成,影响极为深远。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关于舞女的一段描写,也被认为是描写美女的范文。其辞云:

朱唇皓齿,嫭以姱只。比德好闲,习以都只。丰肉微骨,调以娱只。魂乎归徕!安以舒只。嫮目宜笑,蛾眉曼只。容则秀雅,稚朱颜只。魂乎归徕!静以安只。姱脩滂浩,丽以佳只。曾颊倚耳,曲眉规只。滂心绰态,姣丽施只。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魂乎归徕!思怨移只。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魂乎归徕!以娱昔只。青色直眉,美目媔只。靥辅奇牙,宜笑嘕只。丰肉微骨,体便娟只。魂乎归徕!恣所便只。

从《大招》中不难发现,屈原在描写舞女的美姿美态时,关注的焦点主要在形与神两个方面。形体上,屈原关注的是美女洁白的牙齿、柔曼的娥眉、红艳的嘴唇、红润的脸庞、细腻嫩白的皮肤、丰满婀娜的体态、亭亭玉立的身材等。神态上,屈原突出强调的是美女温顺善良的性格,优雅大方的仪容举止和谈吐,如“娥眉曼只” “容则秀雅” “小腰秀颈” “丰肉微骨”等。

屈原之后,宋玉也是一位审美专家。在《神女赋》中,宋玉借襄王之口盛赞高唐神女的美貌道:

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环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

在宋玉的生花妙笔下,神女丰满靓丽,完美无瑕。她瑰丽奇伟,姿态万千。刚见她时,但觉光彩耀目,如旭日初升,光照屋梁;当她稍走近些,则皎洁映人,如明月泻地,晶莹闪光。她绚烂似鲜花,温润如美玉,光彩四溢,动人心魄。

宋玉借襄王的一双慧眼形容神女的盛饰之美:

振绣衣,披褂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

在诗人眼里,高唐神女“集天地阴阳的浓艳之美于一身,仿佛翠鸟振翅高飞,举世秀色无法比拟。

《登徒子好色赋并序》中,宋玉夸饰“东邻之子”时写道: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的《神女赋》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有关中国美女的“仅有的珍贵资料”,它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细腻地描绘女性外貌、形体和情态之美的先河。《登徒子好色赋》里的“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成为后世历代美女评价经常引用的标准用语。

两汉时期:轻盈飘逸的纤秀

从战国到秦汉,源于楚国的细腰文化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身材纤瘦轻巧的细腰美女备受人们的青睐,这种改变的过程,反映的正是审美文化的时代变迁。

成语“环肥燕瘦”中“燕瘦”特指的汉代舞蹈家赵飞燕,传说她“能作掌上舞”,充分体现出秦汉时代女性身体轻盈飘逸的纤秀型审美倾向。

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以不劳动为荣,这样女性的自然人体美就逐渐和健壮的功利对立起来。束胸、裹脚、樱桃小口,杨柳腰,一步三摇,身轻如燕,掌上轻舞,再也不是“容修态、硕大且卷”了。

当女性一直以附属的藤蔓纠缠于社会主体的大墙时,她们挣扎的喘息终于变成田园式的吟唱,飘扬在秦砖汉瓦搭建的上空,同样承载着经济义务的女人,在林荫下编织着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梦想。

汉乐府《陌上桑》里走来挽着采桑篮的少女罗敷,梳着倚向一侧的倭堕髻,耳上挂着明月珠。上穿紫红绫子短袄,下着杏黄色罗裙。她的容貌如何呢,作者巧妙地用不同年龄的旁观者下意识的动作表达了他们的心驰神往: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从众人的失魂落魄来看,罗敷的美当真难描难画,天下无双。

从战国时期开始,女性修饰的风气逐渐流行。一是借粉黛、赤丹等来增加面部的美貌;二是用约束的办法,使身段苗条。“楚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至汉代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女性修饰之风日盛并更加普及。“建安中,女子好为长裙,而上甚短”“明德皇后美发,为四起大髻,尚有余,绕髻二匝。”女子高髻广袖长裙,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

汉末一首童谣道: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妇广袖,四方用匹帛。

中下层妇女也竞相修饰。《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是府中小史焦仲卿的妻子。你看她的打扮: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魏晋时期:妖艳玄迷的颓废

当历史的尘雾笼罩了战鼓的萧索,女人的妖媚在文人乖张癫狂的诗句里舞蹈,她们在被动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三国时期,因为感伤含冤去世的皇嫂兼梦中情人甄洛,悲情王子曹植创作了在中国美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名篇《洛神赋》。曹植笔下的洛神形象是这样的: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近距离观察,洛神的形体、容貌之美已达极致。她“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魏晋时期的美女,大多以广袖短襦、曳地长裙为时尚。腰部往往束以“抱腰”,且以衣带装饰,一度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如此走起路来衣袂飘忽,环佩丁当,展示出一种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姗姗来行的风姿。

魏晋时代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战乱频频,是历史上分裂最长的一个时代,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极度自由和解放。

在化妆方面,流行在额前点染红色或黄色的“花子”(花钿)作为装饰(与今天所见印度美女在眉心点染“美人痣”颇相类似),“花子”形状各异,通常以树叶、花卉为主。花木兰荣归故里,“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追求时尚的体现。“花黄”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额黄到唐朝时仍然流行,据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戳伤额头之后,就是在额头上贴花黄来掩饰的。

隋唐时期:雍容华贵的丰腴

北朝时,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审美风气为之一变,甚至出现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形象。从北朝脱颖而出的隋唐政权,自然受其影响颇深。唐朝人摒弃了美女骨感型的审美观,崇尚雍容富态、健康自然之美,这可以视为中国美女评价标准的重大升华和突破。

典型的如唐代壁画中的宫女形象,千姿百态,生动自然,都穿着当时最时髦的服饰。脸颊丰满腴润,红晕的朱唇,青黛细长的八字眉,高耸的翠髻,肩背披着“披帛”,上身着贴身罗衫,下身穿绛裙,裙裾垂地,双头履露出裙外,给人一种生动、健康、活泼的美感。当然,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像刚休完产假没有腰身。其实,唐人还是很在乎“腰”的,出现这样的问题责任在于画工。今日人们熟知的“小蛮腰”,就源于白居易的诗: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与唐朝美女文化丰富多彩交相辉映的是,唐代的美女也是千姿百态的。杨玉环在形体上绝不会比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胖,否则她的身材不可能如此婀娜多姿,跳起《霓裳羽衣舞》来也不会那么轻盈飘逸,跳起胡旋舞也不会那么旋转如风。(野史上说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身高1.55米,体重120公斤的。想想看,如果是后者,那是绝对入选不了中国四大美女阵容的。)

在白居易的著名长诗《长恨歌》里,名列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是如此的媚态万千: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所以,杨玉环的美只能是一种成熟女人的丰满或丰腴之美。

唐代雕塑的菩萨像是现实生活中唐代女性的写真。那赤裸的上身,圆润丰满的乳房、背部、手臂、腿部,从那“出水”的衣裙里露出来。织花缎面衣裙,轻轻地覆盖在微胖的肢体上,前胸披戴缨珞,晃得雍容华贵。

宋元时期:妩媚与贞烈的碰撞

宋元时期,盛唐的阳刚之美让位于宋代阴柔之美;开阔豁达的心胸代之以哀婉幽怨的柔肠;体态丰满、仪容典雅的丰硕之美,让位于孱弱纤细的清癯之美。女性病态美日渐成为女性美的模式。

宋朝是武将受抑制而文人受到重视的时代。生活在宋朝的美女,在五官容颜等硬件方面的条件可以稍稍放宽,但于风韵和情调的门槛则相对较高。生性浪漫的文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灯下月下的朦胧美和船头亭榭间的意境美。宋词中的美女形象都是一幅如诗如词的画卷:清风吹过菰叶,一袭素色淡淡的罗衫,细腰袅袅如杨柳,身材轻灵似浮云,神女般飘逸地走来,翩若轻云出岫,纤纤素手,翦翦双瞳,一双明眸似充满了离别的眼泪,蕴藏着千古痴情……

南宋时期,缠足开始在南方流行并普及。福州出土的南宋文物,墓主是年轻的贵妇人,在其随葬品中有六双鞋子,鞋头尖锐,鞋长13.3厘米~14厘米,宽4.5厘米~5厘米。可见,南宋时缠足已由个别现象向普遍化发展,逐渐形成一种风俗。

与南宋后期正统的理学观念相匹配,美女的评价标准也被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在品德方面,“女人第一是安贞”,“出嫁倘若遭不幸,不配二夫烈女名”。在穿着打扮方面,“修女容,要正经”,“光梳头发净洗脸,整洁自是好仪容。衣服不必绫罗缎,梭棉衣服要干净。”在形体方面,衣着不可暴露,要削肩束胸紧身,语不高声,笑不露齿,“三寸金莲”受到一元化的追捧,“淫色”则被视为万恶之首。

所以生活在宋代的美女大抵只有两种:一种是正统士大夫推崇的端庄内敛、“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节妇;一种是“泪湿罗衣脂粉满”、“舞裙歌板尽情欢”的多情才女,这也是自宋代以后诸多美女同时兼为才女的由来。女性的心灵和外貌,都染上时代病态的忧郁症。

在元代之前,中国妇女的贞操观远不如西方受重视,妇女再嫁、改嫁之风盛行,男女之间的性行为,包括通奸的处罚均不如西方严厉。然而,自元代开始,妇女的贞操日益受到重视,经过明清两代的不断强化,其影响一直延续至现代社会。

明清时期:才貌俱全的妖娆

明清时期,娇小妩媚的江南美女仍然是男人们的最爱,但“林黛玉”式的“病美人”也很讨知识分子的喜欢,以女子小脚为美的畸形女性美观念已经弥漫于全社会。

明代有一位薄命高才的美少女,被红学界某些人士认定为林黛玉的原型之一,名叫叶小鸾(字琼章),这位早夭的美少女给后人留下一篇《艳体连珠》,也是美女文化史上常被人提及的名篇。叶小鸾从女性的角度分别吟咏女性的发、眉、目、唇、手、腰、足和全身之美。我们来看一个美少女心目中的美女观:

发 盖闻光可鉴人,谅非兰膏所泽。髻余绕匝,岂由脂沐而然。故艳陆离些,曼称矣。不屑也,如云美焉。是以琼树之轻蝉,终擅魏主之宠,蜀女之委地,能回桓妇之怜。

眉 闻吴国佳人,放黛由来自美。梁家妖艳,愁妆未是天然。故独写春山,入锦江而望远。双描斜月,对宝镜而增妍。是以楚女称其翠羽,陈王赋其联娟。

目 盖闻含娇起艳,乍微略而遗光。流视扬清,若将澜而讵滴。故李称绝世,一顾倾城。杨著回波,六宫无色。是以咏曼于楚臣,赋美眄于卫国。

唇 盖闻菡萏生华,无烦的绛。樱桃比艳,岂待加殷。故袅袅余歌,动清声而红绽。盈盈欲语,露皓齿而丹分。是以兰气难同,妙传神女之赋。凝朱不异,独着捣素之文。

手 盖闻似春笋之初萌,映齐纨而无别。如秋兰之始茁,傍荆璧而生疑。故陌上采桑,金时露。机中织素,罗袖恒持。是以秀若裁冰,抚瑶琴而上下。纤如削月,按玉管而参差。

腰 盖闻玉佩翩珊,恍若随风欲折。舞裙旖旎,乍疑飘雪余香。故江女来游,逞罗衣之宜窄。明妃去国,嗟绣带之偏长。是以楚殿争纤,最怜巫峡。汉宫竞细,独让昭阳。

足 盖闻步步生莲,曳长裙而难见。纤纤玉趾,印芳尘而乍留。故素蹁跹,恒如新月。轻罗宛约,半蹙琼钩。是以遗袜马嵬,明皇增悼。凌波洛浦,子建生愁。

全身 盖闻影落池中,波警容之如画。步来帘下,春讶花之不芳。故秀色堪餐,非铅华之可饰。愁容益倩,岂粉泽之能妆?是以容晕双颐,笑生媚靥。梅飘五出,艳发含章。

身为美才女的叶小鸾所崇尚的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秀色可餐,却不是涂脂抹粉所能造就的;美女们的喜怒哀乐,也难以借助于化妆品来表达。

同是清初、同是江南,号称“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才子”的李渔,也是一位特立独行、敢于发表不同于传统美女观的奇人。李渔著述较多,他的美女观集中体现在传世之作《闲情偶寄》一书中。该书分“声容”、“颐养”、“饮馔”、“居室”、“种植”、“器玩”、“词曲”、“演习”八部,最令人感兴趣的是第一部“声容部”。

“声容部”共分“选姿”、“修容”、“治服”、“习技”四篇,全部都与美女文化有关。在“选姿”篇,李渔依次讨论了美女评价的四个方面:

第一是肌肤。李渔认为,在评价美女的诸标准中,肌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肌肤要白皙,“妇女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妇人本质,惟白最难。”第二是眉眼。就女人的身体而言,面部是最主要的部位,而眼睛又是脸面的主要部位。要识别一个人心地的善良邪恶,最重要的就是看她的眼睛。

第三是手足。女子的手足也很重要。“纤纤玉指”是手中的上品,美女的脚也不是“但求窄小”、越小越好。“脚小而难行,动必扶墙靠壁”,“脚小而致秽,令人掩鼻攒眉”,都是煞风景的事。

昔有人谓予曰:“宜兴周相国,以千金购一丽人,名为抱小姐,因其脚小之至,寸步难移,每行必须人抱,是以得名。”予曰:“果若是,则一泥塑美人而已矣,数钱可买,奚事千金?”

造物生人以足,欲其能行也。昔形容女子娉婷者,非曰“步步生金莲”,即曰“行行如玉立”。皆谓其脚小能行,又复行而入画,是以可珍可宝,如其小而不行,则与刖足者何异?

第四是“态度”,即妩媚的姿态。女人之有媚态,“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是以名为‘尤物’”。“态之为物,不特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且能使老者少而媸者妍,无情之事变为有情,使人暗受笼络而不觉者。”不过,神态是自然流露的,千万不可矫揉造作,“强造之态,不能饰美,止能愈增其陋。”

所谓“修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梳妆打扮。“三分人才,七分妆饰。”李渔认为女性人人都需要妆饰,“即有十分人才者,岂一分妆饰皆可不用乎?曰:不能也。”修饰最主要的是要得体。“然一时风气所趋,往往失之过当”,“趋而过之,致失其真之弊也。”

“治服”篇是讲女子的穿戴。“习技”则是讲女子的才识。李渔不赞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主张女性美应是德、色、才的统一,这与叶小鸾的父亲叶绍袁提出的“德才色为妇人三不朽”的说法一致。李渔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前人愤激之辞”,是“见噎废食之说”:吾谓才德二字,原不相妨,有才之女,未必人人败行;贪淫之妇,何尝历历知书?

李渔主张妇女所学技艺“以翰墨为上,丝竹次之,歌舞又次之”,而女工则是必修课。女子除了学会过硬的女工外,最好能读书识字,又能懂得琴棋书画,兼通歌舞,才艺双全,便是全才;稍懂些技艺也比一点不懂要好。主张女性要较全面的发展,这些识见,代表了普天下渴望知识女性的心声。

猜你喜欢

颜如玉美女
傻傻的旧时光
傻傻的旧时光
人狐奇缘
劝学诗(2)
美女和笑话有个约会
旧书里的创意世界
技术到底怎么样
神回复
这年头
网上“网”来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