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酒的学问

2015-01-20王建军

大众健康 2014年1期
关键词:脱氢酶乙酸乙醛

王建军

酒精(乙醇)进入体内后,10分钟左右即可被吸收进入血液,60~90分钟达到高峰。

酒精约20%被胃吸收,80%被小肠吸收。酒精进入血液后,被运送至肝脏。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使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再被细胞色素P450(一组人体内代谢药物的酶)彻底转化为CO2和H2O排泄出体外。

酒精进入人体后很快经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通过器官黏膜进入血液循环,迅速地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进行代谢利用。胃和肠道吸收的酒精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有90%的乙醇在肝脏代谢,其余的在肾脏、肌肉及其他组织器官中代谢,通过肾脏、肺和汗液等以原形排出体外。

乙醇被氧化为乙醛

当血液中乙醇浓度不高时,在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下,乙醇被氧化成为乙醛;当乙醇浓度过高时,乙醇主要通过ADH代谢系统进行氧化,同时还需要借助于过氧化氢氧化酶系统等进行代谢,进而形成乙醛。

乙醛被氧化为乙酸

在人体内,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ALDH)转化为乙酸,乙酸以乙酰辅酶A的形式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ATP。H+ 在肝脏内从底物上转移到NAD(氧化型辅酶I),使其转变为NADH(还原型辅酶I),乙醇的代谢速度决定于NADH的合成速率。

醉酒过程

在一般人体中,都存在有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活性基本上是相等的。但是由于人种和个体的差异,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和数量度却不同。约有一半亚洲人的乙醛脱氢酶呈无活性型,因此这些人饮酒后乙醛不能转化成乙酸,而导致血中乙醛浓度迅速上升,产生颜面及全身潮红、心悸、搏动性头痛、呕吐等反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醉酒。因此醉酒是由于乙醛脱氢酶的缺失或者活性不高,而造成乙醛不能转变成乙酸所致。

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比乙醇对人体的毒性更大,它是乙醇毒性的10倍。乙醛具有很大的肝毒性,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些过程中,有两种酶即 ADH(乙醇脱氢酶)和ALDH起作用,其中ALDH(乙醛脱氢酶)最为关键,它使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酸是一种无害物质),并决定着酒精的代谢速度。ALDH(乙醛脱氢酶)活性高的人,酒精代谢能力强酒量大;ALDH(乙醛脱氢酶)活性低的人,酒精代谢能力弱酒量小。乙醛脱氢酶活性的高低主要与遗传有关,有时也可以被酒精诱导,也就是说,经常喝酒使此酶活性增加,从而酒量增加。

饮酒开始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话多、亢奋,过量饮酒则使中枢神经抑制,困顿、沉默、嗜睡。即使是在神经兴奋阶段,也会影响精细动作和反应速度,所以酒后驾车很危险。

酒精引起人体的急性危害是肝损伤,长期慢性危害还会累及心脏和血管系统。而且这些慢性危害与是否喝醉(酒量大小)无关,换言之,不管你酒量大还是小,易醉还是不易醉,只要你长期酗酒,就会危害心脏和血管系统。因此,饮酒要少量。

喝酒脸红与脸白

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脸部毛细血管扩张会引起脸红。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只有乙醇脱氢酶,没有乙醛脱氢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

喝酒脸白,是因为这样的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那时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块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八两到一斤白酒。如果你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即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

有一点需要说明,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即便喝吐了,睡上一觉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地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甚至醉酒。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容易导致肝脏损伤。需要休息一两天或更多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解酒方法

1、 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发现,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

2、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或吃些甜食、蛋白类食物,能增加血糖浓度,缓解酒精对人体的损害;

3、 喝酒前,吃一些食物如面包、馒头等,可以减缓酒精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

4、 酒后及时喝果汁或糖水,可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5、 吃点猴头菇,它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

6、 也可以喝热汤,尤其是姜丝炖鱼汤,解酒功效更好;

7、 糖醋菜的解酒效果也不错,因为醋和酒能在体内形成乙酸乙脂,有解酒作用;

8、 喝酒前饮用牛奶特别是原味酸奶,可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并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损伤。

适度饮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严禁酗酒,如饮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并控制在适当的限量以下。适度饮酒是指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常饮的几种酒的酒精度换算为酒精量,详见下表。

酒(分类)

男性日饮酒量

女性日饮酒量

高度白酒60~70度

45~52ml

27~31ml

高度白酒50~60度

52~63ml

31~38ml

中度白酒40~50度

63~78ml

38~47ml

低度白酒30~40度

70~104ml

47~63ml

黄酒/葡萄酒(10~20度)

156~313ml

94~188ml

啤酒(10~12度)

625~781ml

375~469endprint

猜你喜欢

脱氢酶乙酸乙醛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乙酸”知识导视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喝酒“脸红”和“脸白”,哪个更能喝
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液相色谱法测定糕点中脱氢乙酸不确定度评定
基于数字实验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