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1-20张萍华王海英甘慧玲罗利飞
张萍华+王海英+甘慧玲+罗利飞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健康功能损失情况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188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自制量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疾病影响程度量表对患者健康功能损失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相关因素。 结果 娱乐消遣维度得分最高为(68.8±13.7)分,其次为家务管理为(53.1±15.4)分,躯体功能得分(45.2±11.5)位于第3位,并且以肢体的灵活性得分最高为(59.0±12.4)分;饮食及社会心理功能得分较低为(23.2±6.3)分及(25.6±6.8)分。总体健康功能损失得分为(35.7±10.1)分。年龄>70岁、文盲及小学文化、未婚、吸烟、性格为内向、病变部位位于脑叶、肌力4级及以下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较严重(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是危险因素,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脑梗死为保护因素。 结论 脑梗死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整体较高,其中娱乐消遣维度以及家务管理维度的得分最高,躯体功能维度中以肢体灵活性得分较高。吸烟是危险因素,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脑梗死为保护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梗死;健康功能;损失程度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5-0028-04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其中75%的患者不同程度的致残,40%的患者出现重度残疾,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健康功能包括躯体运动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等。健康功能损失主要是指以上功能发生障碍。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并分析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本研究对188例脑梗死患者的健康功能缺失程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针对性的护理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入院时间距发病5~9 d,年龄18岁及以上,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头颅CT或者MRI确诊,意识清楚,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8岁及以下,脑出血患者,严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意识障碍者,感觉性失语的患者,合并严重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愿参与的患者。共有188例患者纳入研究。
1.2调查内容
1.2.1 一般资料 采用自制量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等。
1.2.2 健康功能损失 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5]对患者健康功能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包括136项,躯体功能维度3类、社会心理维度4类,其余5类独立评价相应的功能。答案“是”得1分,“否”不得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越重,最后得分换算为百分比率。
1.3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调查前对调查者进行培训。采用面对面调查,患者填完调查问卷后逐条检查,对不合格的问卷或条目及时指导和纠正,保证调查的有效性及完整性。对整个调查过程汇总,严格质量控制。调查前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及神经内科的专家,明确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制定相关方案。设计及选择调查问卷,确保收集的资料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跟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取得信任和理解,能够积极配合。面对面的调查方式,统一指导说明调查的内容及要求,患者知情同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调查过程中如果患者存在疑问,及时给予解答,使用通俗的语言描述问卷,使患者充分理解调查内容,讲解过程中避免使用暗示性的语言,以尽量获得准确、完整、真实的资料。回收问卷并检查问卷的合格性,对不合格的问卷现场指导,补充或者纠正。由本人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数据分析过程中审核变量赋值是否合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F检验或者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
娱乐消遣维度得分最高为(68.8±13.7)分,其次为家务管理为(53.1±15.4)分,躯体功能为(45.2±11.5)分,位于第3位,并且以肢体的灵活性得分最高为(59.0±12.4)分;饮食及社会心理功能得分较低,为(23.2±6.3)分及(25.6±6.8)。总体健康功能损失得分为(35.7±10.1)分。见表1。
2.2 影响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单因素分析
年龄>70岁、文盲及小学文化、未婚、吸烟、性格内向、病变部位位于脑叶、肌力4级及以下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较严重(P<0.05或P<0.01)。见表2。
2.3 影响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总体健康功能损失得分按照四分位的P25为界值进行分类,Y1为 3 讨论 3.1脑卒中患者健康功能损失情况 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功能损失情况,在本次研究中总体健康功能损失得分为(35.7±10.1)分,说明疾病对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均产生了不良影响。娱乐消遣维度的得分最高。脑卒中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需要配合治疗,卧床休息,社会交往活动减少,外出活动也下降,加上发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娱乐消遣功能损失程度较高。休闲娱乐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心态,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给患者创造较多的消遣娱乐活动,满足患者的休闲娱乐需求,并鼓励患者在出院后也应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分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和康复训练[6,7]。
与社会心理功能比较,躯体功能损失得分更高,说明患者躯体功能损失更严重。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及感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而其中肢体灵活性的得分与躯体运动方面的得分最高,说明患者肢体灵活性的功能缺损最严重,另外患者的躯体运动、行动移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受到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够增加脑容量,促进脑细胞的增殖,使脑细胞在无氧的情况下恢复功能,另外,运动也可通过增加肌肉张力而改善身体的功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感觉运动反应,并且能够调整患者的心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良性循环[8,9]。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训练方法,并指导患者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功能训练,提高患者躯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2脑卒中患者甲亢功能损失影响因素
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越大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越严重。老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组织萎缩以及神经元损失,还会出现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下降,微血管密度下降,淀粉样变性,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等,导致血流流变学改变,降低脑血流量,使脑组织供氧下降,加上老年患者对缺血更加敏感,因此容易发生脑卒中[10,11]。患者年龄越大,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老年患者容易并发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均下降,患者对疾病的接受能力下降,健康功能也随之下降[12]。
肌力是影响患者健康功能缺损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肌力越低,健康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传冲动减少,原动肌活化受到损伤,非拮抗肌发生痉挛。肌力训练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方案,但是应以增加肌力为主,而不加重痉挛。目前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的年龄、严重程度、其他重要系统的功能、脑卒中后的不同时间段等因素制定相关的肌力训练计划。临床上,脑卒中后急性期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 h即可进行躯体功能训练,制定个体化计划,有效进行功能锻炼,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低于其他类型的患者,而病变部位位于脑叶的患者损失程度最高。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的深部等中线部位血管直径在100~400 μm的穿支动脉发生的梗死,梗死病灶一般在0.5~15.0 mm3[13,14]。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一般病情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较轻,说明已婚对患者的健康功能具有正性调节的作用。脑梗死后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情况,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响,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而配偶在照顾患者日常生活方面以及心理疏导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够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患者的性格也是影响健康功能损失的相关因素,外向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较低。外向性格的患者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更强,对于相同的应激源,外向性格的患者应激反应较弱,社会心理功能方面的损失也相对较轻。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是影响患者健康功能缺损程度的危险因素。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血管壁外周阻力增加,血管痉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在临床护理中指导患者戒烟,讲解吸烟的危害,并嘱咐患者家属等避免患者吸入二手烟。锻炼身体是健康功能的保护因素。健康锻炼能够降低患者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并且适当的运动还能改善患者的心态,而良好的情绪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家庭为家庭成员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健康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家庭的支持、关心、鼓励可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总之,脑梗死可对患者的健康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娱乐消遣、家庭管理、躯体运动等均受到严重影响。吸烟是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的危险因素,而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脑梗死为健康功能的保护因素。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海和平. 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J]. 光明中医,2014,29(7):1514-1516.
[2] 林秀娇.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校医,2014,28(7):556-557.
[3] 杨丽. 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62-63,78.
[4] 赵雅宁,高锦云,吴玉静,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J]. 重庆医学,2012,41(20): 2058-2061.
[5] van Straten A, de Haan RJ, Limburg M, et al. Clinical meaning of the stroke-adapted sickness impact profile-30 and the sickness impact profile-136[J]. Stroke,2000,31(11):2610-2615.
[6] 周建梅,柳春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 17(9): 49-50.
[7] 潘春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26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1):145.
[8] 徐金辉,金秀萍. 中西医结合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14,29(7): 1475-1477.
[9] 钟明清,梁志玲.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6): 2558-2559.
[10] 于丽娟.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284-285.
[11] 魏英梅,王婧,宋玉霞.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2): 110-111.
[12] 马玉萍,李晓华,闫晓洁,等. 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6): 2554-2555.
[13] 田力,赵一蓉,刘翠芳. 68例腔隙性脑梗死MRI表现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学,2014,43(20):2563-2564,2568.
[14] 刘兴宇,聂永康.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 CT 和 MRI 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080-1082.
[15] 吴文丽,蔡海燕. 家庭关系与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4):402-403.
(收稿日期:2014-10-08)endprint
与社会心理功能比较,躯体功能损失得分更高,说明患者躯体功能损失更严重。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及感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而其中肢体灵活性的得分与躯体运动方面的得分最高,说明患者肢体灵活性的功能缺损最严重,另外患者的躯体运动、行动移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受到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够增加脑容量,促进脑细胞的增殖,使脑细胞在无氧的情况下恢复功能,另外,运动也可通过增加肌肉张力而改善身体的功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感觉运动反应,并且能够调整患者的心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良性循环[8,9]。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训练方法,并指导患者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功能训练,提高患者躯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2脑卒中患者甲亢功能损失影响因素
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越大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越严重。老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组织萎缩以及神经元损失,还会出现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下降,微血管密度下降,淀粉样变性,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等,导致血流流变学改变,降低脑血流量,使脑组织供氧下降,加上老年患者对缺血更加敏感,因此容易发生脑卒中[10,11]。患者年龄越大,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老年患者容易并发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均下降,患者对疾病的接受能力下降,健康功能也随之下降[12]。
肌力是影响患者健康功能缺损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肌力越低,健康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传冲动减少,原动肌活化受到损伤,非拮抗肌发生痉挛。肌力训练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方案,但是应以增加肌力为主,而不加重痉挛。目前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的年龄、严重程度、其他重要系统的功能、脑卒中后的不同时间段等因素制定相关的肌力训练计划。临床上,脑卒中后急性期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 h即可进行躯体功能训练,制定个体化计划,有效进行功能锻炼,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低于其他类型的患者,而病变部位位于脑叶的患者损失程度最高。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的深部等中线部位血管直径在100~400 μm的穿支动脉发生的梗死,梗死病灶一般在0.5~15.0 mm3[13,14]。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一般病情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较轻,说明已婚对患者的健康功能具有正性调节的作用。脑梗死后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情况,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响,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而配偶在照顾患者日常生活方面以及心理疏导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够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患者的性格也是影响健康功能损失的相关因素,外向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较低。外向性格的患者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更强,对于相同的应激源,外向性格的患者应激反应较弱,社会心理功能方面的损失也相对较轻。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是影响患者健康功能缺损程度的危险因素。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血管壁外周阻力增加,血管痉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在临床护理中指导患者戒烟,讲解吸烟的危害,并嘱咐患者家属等避免患者吸入二手烟。锻炼身体是健康功能的保护因素。健康锻炼能够降低患者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并且适当的运动还能改善患者的心态,而良好的情绪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家庭为家庭成员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健康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家庭的支持、关心、鼓励可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总之,脑梗死可对患者的健康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娱乐消遣、家庭管理、躯体运动等均受到严重影响。吸烟是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的危险因素,而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脑梗死为健康功能的保护因素。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海和平. 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J]. 光明中医,2014,29(7):1514-1516.
[2] 林秀娇.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校医,2014,28(7):556-557.
[3] 杨丽. 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62-63,78.
[4] 赵雅宁,高锦云,吴玉静,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J]. 重庆医学,2012,41(20): 2058-2061.
[5] van Straten A, de Haan RJ, Limburg M, et al. Clinical meaning of the stroke-adapted sickness impact profile-30 and the sickness impact profile-136[J]. Stroke,2000,31(11):2610-2615.
[6] 周建梅,柳春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 17(9): 49-50.
[7] 潘春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26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1):145.
[8] 徐金辉,金秀萍. 中西医结合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14,29(7): 1475-1477.
[9] 钟明清,梁志玲.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6): 2558-2559.
[10] 于丽娟.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284-285.
[11] 魏英梅,王婧,宋玉霞.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2): 110-111.
[12] 马玉萍,李晓华,闫晓洁,等. 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6): 2554-2555.
[13] 田力,赵一蓉,刘翠芳. 68例腔隙性脑梗死MRI表现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学,2014,43(20):2563-2564,2568.
[14] 刘兴宇,聂永康.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 CT 和 MRI 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080-1082.
[15] 吴文丽,蔡海燕. 家庭关系与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4):402-403.
(收稿日期:2014-10-08)endprint
与社会心理功能比较,躯体功能损失得分更高,说明患者躯体功能损失更严重。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及感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而其中肢体灵活性的得分与躯体运动方面的得分最高,说明患者肢体灵活性的功能缺损最严重,另外患者的躯体运动、行动移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受到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够增加脑容量,促进脑细胞的增殖,使脑细胞在无氧的情况下恢复功能,另外,运动也可通过增加肌肉张力而改善身体的功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感觉运动反应,并且能够调整患者的心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良性循环[8,9]。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训练方法,并指导患者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功能训练,提高患者躯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2脑卒中患者甲亢功能损失影响因素
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越大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越严重。老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组织萎缩以及神经元损失,还会出现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下降,微血管密度下降,淀粉样变性,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等,导致血流流变学改变,降低脑血流量,使脑组织供氧下降,加上老年患者对缺血更加敏感,因此容易发生脑卒中[10,11]。患者年龄越大,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老年患者容易并发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均下降,患者对疾病的接受能力下降,健康功能也随之下降[12]。
肌力是影响患者健康功能缺损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肌力越低,健康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传冲动减少,原动肌活化受到损伤,非拮抗肌发生痉挛。肌力训练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方案,但是应以增加肌力为主,而不加重痉挛。目前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的年龄、严重程度、其他重要系统的功能、脑卒中后的不同时间段等因素制定相关的肌力训练计划。临床上,脑卒中后急性期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 h即可进行躯体功能训练,制定个体化计划,有效进行功能锻炼,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低于其他类型的患者,而病变部位位于脑叶的患者损失程度最高。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的深部等中线部位血管直径在100~400 μm的穿支动脉发生的梗死,梗死病灶一般在0.5~15.0 mm3[13,14]。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一般病情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较轻,说明已婚对患者的健康功能具有正性调节的作用。脑梗死后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情况,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响,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而配偶在照顾患者日常生活方面以及心理疏导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够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患者的性格也是影响健康功能损失的相关因素,外向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较低。外向性格的患者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更强,对于相同的应激源,外向性格的患者应激反应较弱,社会心理功能方面的损失也相对较轻。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是影响患者健康功能缺损程度的危险因素。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血管壁外周阻力增加,血管痉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在临床护理中指导患者戒烟,讲解吸烟的危害,并嘱咐患者家属等避免患者吸入二手烟。锻炼身体是健康功能的保护因素。健康锻炼能够降低患者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并且适当的运动还能改善患者的心态,而良好的情绪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家庭为家庭成员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健康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家庭的支持、关心、鼓励可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总之,脑梗死可对患者的健康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娱乐消遣、家庭管理、躯体运动等均受到严重影响。吸烟是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的危险因素,而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脑梗死为健康功能的保护因素。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海和平. 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J]. 光明中医,2014,29(7):1514-1516.
[2] 林秀娇.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校医,2014,28(7):556-557.
[3] 杨丽. 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62-63,78.
[4] 赵雅宁,高锦云,吴玉静,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J]. 重庆医学,2012,41(20): 2058-2061.
[5] van Straten A, de Haan RJ, Limburg M, et al. Clinical meaning of the stroke-adapted sickness impact profile-30 and the sickness impact profile-136[J]. Stroke,2000,31(11):2610-2615.
[6] 周建梅,柳春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 17(9): 49-50.
[7] 潘春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26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1):145.
[8] 徐金辉,金秀萍. 中西医结合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14,29(7): 1475-1477.
[9] 钟明清,梁志玲.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6): 2558-2559.
[10] 于丽娟.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284-285.
[11] 魏英梅,王婧,宋玉霞.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2): 110-111.
[12] 马玉萍,李晓华,闫晓洁,等. 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6): 2554-2555.
[13] 田力,赵一蓉,刘翠芳. 68例腔隙性脑梗死MRI表现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学,2014,43(20):2563-2564,2568.
[14] 刘兴宇,聂永康.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 CT 和 MRI 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080-1082.
[15] 吴文丽,蔡海燕. 家庭关系与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4):402-403.
(收稿日期:2014-10-08)endprint